BEAUTY美麗保養
保濕產品怎麼選?4招維持水潤肌膚,認識補水跟鎖水
by 美麗佳人編輯部-更新
肌膚保濕是重要的保養步驟,唯有打好基底才能讓肌膚自然澎潤,減少乾紋產生,也不用擔心後續上妝會乾燥浮粉。究竟如何保濕才能使肌膚喝飽水?以下先帶各位認識肌膚乾燥的成因及保濕的原理,並說明挑選保濕產品的方法、日常保濕步驟及 4 招維持水潤肌膚的秘訣,最後再一一解決常見問題。
保濕之前,先了解肌膚乾燥的成因
除了天生就是乾性膚質而造成的乾燥,許多外在因素都會加速肌膚的水分流失,使得角質層的含水量降低,因此造成肌膚脫皮、緊繃跟失去彈性。以下介紹 5 種常見的肌膚乾燥原因:
1、過度曝曬
紫外線依波長可以分為 UVA 跟 UVB,兩者的穿透力可達真皮層跟表皮層,造成肌膚屏障受傷,進而降低肌膚的鎖水能力並加速老化。
2、過度清潔
位於肌膚表層的皮脂腺會分泌薄薄一層油脂在角質層之上,這種情況就是俗稱的「出油」,形成的薄膜稱為「皮脂膜」,能夠防止水分流失,達到鎖水跟保護的作用。過度清潔肌膚上的油脂會使皮脂膜消失,造成保濕力下降,中乾性肌膚建議一天使用洗卸產品清潔的次數不要超過兩次,平時洗臉要避免過熱的水跟清潔力過強的產品。
3、過度去角質
角質層是肌膚鎖住水分的重要功臣,還是天然的防護罩,若是過度去角質會造成水分加速流失。一般來說,老廢角質的代謝週期為 28 天,但是當年紀增加、壓力變大就會造成代謝時間紊亂,導致角質層堆積,因此可適度去角質,一周最多兩次為限。
4、年齡增長
隨著年齡增長,肌膚的新陳代謝速率變慢、出油量減少及自我修復能力變差,導致自體的保濕力下降,容易發生乾燥脫皮等問題。
5、環境因素
艷陽、強風跟乾燥氣候都會加速肌膚的水分流失,建議外出前跟換季時加強保濕,讓肌膚喝飽水後有足夠的能力對抗嚴酷氣候。
肌膚保濕的原理與重要性
保濕是維持肌膚健康、彈潤且有光澤的方法之一,保濕的原理是讓肌膚的真皮層跟表皮層維持並保留水分,因此保濕除了要補水,也要鎖水。正常來說,角質層的含水量是 20-35% 之間,低於 10% 就屬於乾燥肌膚,當肌膚過於乾燥時,容易發生脫皮、觸感粗糙、缺乏光澤跟彈性,以及上妝不服貼等問題,因此平時就要做好保濕,維持肌膚健康。
除了透過保濕保養品維持肌膚水分之外,其實肌膚表皮層中的角質層本身就具有天然的保濕因子(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簡稱:NMF),像是胺基酸、乳酸跟尿素等,這些保濕因子能夠達到滋潤的效果;皮脂膜跟細胞間脂質則是能夠鎖住水分,降低流失速率。兩者都是肌膚保濕的重要功臣。
6 個常見的保濕成分
1、玻尿酸(Hyaluronic acid)
玻尿酸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跟黏性,一分子能夠吸附比自身多 500-1000 倍以上的水分,是公認的保濕王者,所以被廣泛用於各式各樣的保濕產品。玻尿酸原本就存在於真皮層,負責抓住水分,維持肌膚澎潤跟彈力,但它本身不具有製造水分的功能,因此得搭配其他成分才能夠形成完整的保濕機制。
2、胺基酸(Amino acid)
胺基酸是存在於肌膚的天然保濕因子,具有優秀的吸水、保濕能力,還可以平衡肌膚含水量,藉此達到保濕作用。不僅如此,胺基酸具有抗氧化能力,能夠幫助肌膚抵抗自由基,減少直接性的傷害。
3、甘油(Glycerol)
甘油又被稱為丙三醇,是一種天然的水溶性保濕劑,能夠緊緊地留住肌膚中的水分。由於甘油物美價廉又不容易引發過敏,因此被廣泛使用在沐浴乳、肥皂跟保養品,它在保濕產品中的含量通常約為 2-5%。
4、神經醯胺(Ceramide)
神經醯胺是角質層中細胞間脂質的主要成分,具有強大的保濕力,有助於肌膚維持軟嫩澎潤。神經醯胺會與角質層中的膽固醇、脂肪酸結合成天然的防護層,防止水分散失,並且阻擋空氣中的刺激物、過敏源等,避免肌膚受傷。
5、角鯊烯(Squalene)、角鯊烷(Squalane)
角鯊烯是一種天然脂質,在皮脂中占有約 12%,能夠減少水分散失、維持保濕度跟修復受損肌膚。角鯊烯最早是從鯊魚的肝臟中萃取,後來發現甘蔗、橄欖等植物也有同樣的成分,再加上海洋生態意識的抬頭,因此誕生現今最常見的「植物性角鯊」。雖然角鯊烯親膚保水,但穩定性差、容易氧化,後來衍生出穩定性更高的角鯊烷,其功能跟角鯊烯相似,更常被用於保養品中。
6、維生素原B5(D-Panthenol))
維生素原B5又稱作泛醇,其結構與皮脂膜相似,具有良好的保濕鎖水功能,還因為分子夠小,可以深入肌膚深層,達到修復作用,提升肌膚的保護力。
延伸閱讀
保濕產品怎麼選?根據膚質對症下藥
選購保濕產品不僅要認明有效的成分,還要根據不同的膚質選擇不同的產品,而膚質的簡易判斷方式是洗完臉、不使用保養品的情況下,30-60 分鐘後觀察油脂分泌的狀況,根據結果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油性:
全臉皆會出油、有悶感,通常伴隨毛孔粗大、痘痘及粉刺困擾。適合使用含油量較少、質地清爽的保濕產品,例如:化妝水、精華液、凝膠、乳液等。
乾性:
全臉幾乎不會出油、有緊繃感,甚至會脫皮,摸起來有粗糙感。適合使用含油量高、保濕力強的產品,例如:安瓶、精華油、乳霜等。
中性:
全臉油水平衡,不緊繃也不油膩,膚況良好。適合根據當下膚況機動調整,沒有特殊禁忌。
混合性:
T 字部位明顯出油、兩頰乾燥缺水,可能同時有痘痘、粉刺、毛孔粗大跟脫皮等困擾。適合分區保養,出油多的部位按照油肌的保養方式,乾燥的部位按照乾肌的保養方式。
延伸閱讀
日常保濕3步驟,一次顧好「補水+鎖水」
在認識保濕步驟以前,先來說明保濕產品的分類。保濕產品可以分成補水功能的「濕潤性保濕劑」跟鎖水功能的「封閉性保濕劑」,前者有化妝水、精華液、面膜等;後者有凝膠、乳液、乳霜跟精華油等。兩者必需相輔相成才能建立完整的保濕系統,讓肌膚喝飽水並留住水分。接下來一起了解保濕3步驟:
保濕第一步:清潔
保養的首要步驟就是要做好清潔,選擇清潔力適中的洗卸產品,以 30 度左右的常溫水洗臉,避免水溫過高而傷害肌膚,進而造成臉部乾燥缺水。清潔的目的在於把臉上的髒污跟油脂帶走,還給肌膚最原始、最乾淨的狀態,避免長痘痘跟粉刺,還能使保養品直接跟臉部接觸並吸收。
保濕第二步:補水
清潔完後使用化妝水可以為後續的保養程序打好基底,接著再上營養價值高的精華液或安瓶,為乾燥肌膚補充水分跟養分,也可以在此步驟使用面膜,加強保濕。
保濕第三步:鎖水
保濕的最後一步就是鎖水,鎖水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單憑補水步驟無法留住水分,一定要好好鎖水才能達到有效保濕。現在市面上的產品選擇很豐富,每個人可以根據自身膚質選擇適合且用起來舒適的產品,像是油肌建議使用清爽的凝膠跟乳液,乾肌建議使用質地較滋潤的乳霜跟精華油。
即使同樣是乳液還是有成分差異,進而造成質地厚重跟清爽的不同,以及是否有其他功效等,最後提供四種膚質的保養順序,大致上只需要遵守「由薄到厚」跟「先水再油」的法則即可。
油性:清潔>化妝水>精華液>凝膠、乳液
乾性:清潔>化妝水>精華液、安瓶>乳液、乳霜
中性:清潔>化妝水>精華液>乳液
混合性:清潔>化妝水>精華液>凝膠、乳液
延伸閱讀
保濕 4 大秘訣
肌膚保濕除了依靠保養品之外,平時養成好習慣也很重要,以下提供 4 個保濕秘訣。
1、避免過度曝曬
長時間曝曬在紫外線之下容易造成肌膚受損,導致水分快速流失,容易引發乾燥、泛紅跟敏感,建議外出時要做好防曬。如果曬一整天太陽,晚上的保養程序就要著重在保濕跟舒緩,可使用面膜多為肌膚補充水分。
2、不過度清潔
皮脂腺分泌油脂產生皮脂膜是正常現象,皮脂膜是天然的防護罩,可以減緩水分散失的速度、抵抗外界刺激,過度清潔會造成肌膚受損、變敏感。建議一天不要使用洗卸產品超過兩次以上,改用清水或是拿衛生紙跟吸油面紙按壓出油部位即可。
3、注意保養品用量
足夠的產品用量才能達到預期的保濕效果,千萬不要為了省錢而省量,也不要為了追求有成效而使用過量,遵循產品的建議用量即可。如果按照說明使用還是覺得用量不足或過多,可以再自行調整。
4、保養品也要換季
膚質會因為氣溫高低而改變,通常來說,氣溫越低,油脂分泌越少,肌膚越乾;反之,氣溫越高,油脂分泌越旺盛,肌膚越油。建議準備兩套保濕產品因應不同的變化,無論是季節改變還是出國旅遊都很方便。
延伸閱讀
常見的 4 大保濕問題
1、油肌需要保濕嗎?
雖然油肌的油脂分泌較旺盛,但是仍然要做好保濕,才能維持肌膚健康跟澎潤。為了避免厚重的悶感,可以選擇質地清爽、吸收快的保濕產品,像是清爽型的精華液、凝膠跟乳液等。
2、保濕步驟可以省略嗎?
建議不要省略,因為清潔、補水跟鎖水是相輔相成,只要缺少其中一個步驟就會使保濕效果打折扣。
3、保濕產品越貴越好?
保濕產品的價格高低與效果不一定成正比,成分才是影響保濕效果的關鍵。市面上價格較高的保濕產品可能是品牌行銷定位、額外的功用,像是美白、抗老等;價格實惠的產品可能是主打單一功效。建議購買前多做功課才能減少踩雷的風險。
4、濕敷化妝水的用處?
濕敷化妝水可以幫助肌膚快速補水,用途跟敷面膜相似,比起單純塗抹的效果來得好。不過要注意,含有酒精、酸類的化妝水不建議用來濕敷,容易引發過敏反應,濕敷最好使用成分單純的化妝水。
保濕是不可少的基礎保養,只要根據肌膚狀況遵循不同的保濕方式,並且認明有效的成分、維持良好的習慣,清潔、補水、鎖水做到位就可以維持肌膚彈潤、有光澤,還可以減少細紋、乾燥等狀況發生。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