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TAINMENT名人故事
【台北女孩】第一次演戲就入圍金鐘!《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王渝屏
by 昭編-更新
採訪撰文╱李昭融 攝影╱Manbo Key & Chien-Wen Lin @MW Studio 化妝╱Yenting 髮型╱Jun
她看起來不是正統美女,卻有一種天真的野性,一種神秘的魅惑,一種渾然天成的自信。25歲的王渝屏有著超齡的成熟,你會不由自主想到周迅《李米的猜想》《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或是《斷了氣》裡的珍西寶。她在古靈精怪的糖衣下藏著一種執著的瘋,看著她演戲很痛快,好像一瞬間被附身,再待下一轉身,她早已若無其事地對著你微笑。
電影是終極的嚮往
她會被發掘,是因為高三徵選上北藝大電影系後,在朋友的派對上認識了台灣設計師 Jane Lee,才開始作型錄的模特兒。她以 Daisy 為名開始接模特兒案子,因為靈氣的臉蛋,在大學時期拍遍台灣的時尚雜誌。「我有一個忘年之交的阿姨朋友,以前在巴黎念電影,所以國高中時期已經接觸很多巴黎新浪潮、義大利寫實派和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我一直以為自己喜歡創作,但我逐漸發現自己比較像張白紙,需要主題讓我去發揮,後來發現,演員好像就是這麼一回事。」
大四的時候,渝屏本來打算考完托福就去美國念書,腦海裡替自己規劃的是一個中產階級的中庸人生。卻因為左岸咖啡館的咖啡廣告,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海選劇組看到,打電話到北藝大邀請她來試鏡。於是渝屏以新銳女演員之姿,在戲裡自然的精湛表現入圍了金鐘,更在與黃河對戲的短片《完美Lily》中,入木三分地詮釋了邊緣人宅女。
從模特兒到演員,對她而言不算有撞牆期,「拍照是一個實驗的狀態,如何讓照片不一樣?怎樣才能給攝影師足夠的情緒?這些都需要思考。戲劇的話,每個鏡頭的角色情緒都非常流動,除了專注之餘,還有沒有更精進的地方?我也會時常問自己,這樣的表演是不是我想跟世界溝通的方式?」電影對她而言就像是一個照妖鏡,「愈渴求些什麼,你就愈看的到那些,就像《哈利波特》的意若思鏡。電影是一種很接近群眾的藝術,卻又有它的高度在。同時在虛構的狀態下有記載時光特性,這是其他藝術媒介辦不到的。」
嚴肅的年輕女演員
第一部戲就遇到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專業的團隊,她說自己在電影之下是謙卑渺小的,「演員、導演和所有工作人員,都是呈現電影藝術的螺絲。我是很嚴肅在看待電影的,或許是因為陳湘琪老師帶我進入這個業界,她是這麼嚴肅在對待電影,所以影響了我。」
對於渝屏而言,拍戲有非常多的時刻是在考驗耐性,在無止盡的日常裡,等到靈光乍現的那刻。「比如說我在《完美Lily》裡跟黃河最後一場戲的感受,因為全神貫注,所以就在那一兩秒,會讓我整個人的能量充沛、情緒到達高峰。透過表演,重新再感受我自己,這個一兩秒足以讓我繼續努力排戲,就像躺在草原看流星,不知道流星什麼時候會出現,只能一直等待,那是練功的過程。」
或許你不需要風格
笑著說,我個人的風格就是沒有風格,渝屏今天帶來的服裝的確是意外地簡單,「擁有一個獨立思考的腦袋就是最好的風格。」或許是因為拍照時的樣貌都格外華美,平時的她只喜歡全素的背心、簡單的白T配上牛仔褲,重要場合穿上一件圖紋洋裝,搭配太陽眼鏡和銀色戒指和耳環,或是噴上她喜歡的木質調香水就已是全部。「我對時尚的理解比較傾向欣賞,時尚像是美學時間軸攤開來看的敘事角色,可以從時代去看風格的轉變。」
對於時尚,渝屏的想法也特別深入,「模特兒作為服裝的載體跟時尚很靠近,讓我覺得這份職業很幸福,可以知道這個世界的潮流。」但提到穿搭的靈感,她喜歡從電影和攝影集,比如說 Tom Ford 的《夜行動物》,「導演用設計師和時尚角度說驚悚的故事,黑暗裡帶有華美的氛圍。至於攝影集,是因為我喜歡留意女人的狀態,像是女生在自己房間裡面放鬆的樣子,比如說,Saul Leiter的《In My Room》。」
法國女人的經典雋永
她喜歡六七○年代的法國女性演員,比如說伊莎貝雨蓓、碧姬芭杜和茱麗葉畢諾許。「她們創造出某一種標誌,屬於法國女人的優雅。一個女生是否有態度或氣質,不單只是外在的穿搭或妝容,同時也顯現出內在是否豐沛,世界觀夠不夠多元。這些法國女演員一直保持一種女性的態度和氣質,唯有時間積累堆疊的才更雋永。」
如何積累人生的厚度,是她現在的首要之務,旅行、閱讀、電影、音樂都是她體驗人生的媒介。「我喜歡看電影,把電影史的時間軸攤開來看,從導演、電影裡面開啟對世界的想像。我旅行的量很大,通常都是一個人去,印象最深刻的旅行,應該是十七歲自己去尼泊爾爬山。我喜歡把錢花在旅行上,即便是觀光客的景點,還是會覺得眼界增長。當你今天真的到了一個異地,所有感受的能力都被開啟,那就是最極樂的瞬間。」
GR21相機
這台相機GR21是去年拍完人生第一部主演的長片(尚未上映),一個攝影師前輩送給我的。這是一台很厲害的街拍相機,所以我常常帶在身邊,是森山大道最常使用的機器,我對攝影沒有特別的觀點,單純記錄生活。
角色筆記本
這本是我的筆記本,不是記事而是記角色的。我從2017年開始每年都有一本,都是一樣的。這個工作給我最大的衝擊,是感覺生活和工作幾乎沒有分別,緊緊貼在一起,透過日常生活的觀察,幫助增加我的角色資料庫。
《雕刻時光》
這是這幾年對電影的教科書,塔可夫斯基寫的。我會一直問自己,什麼是電影,什麼是表演。我不是隨機成為演員,所以想要有個理由可以做下去,足夠說服我做這件事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