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鄧惠文】關於愛與女人:演化

Text/鄧惠文 三月號《美麗佳人》

【鄧惠文】關於愛與女人:演化

非關權威,而是純粹在「溝通」與「關係」層面,人與人間共識的改變。

回到以前工作的單位參加春酒,聽前輩演講,提到職場邏輯的今昔。「在我們那個年代,如果有一群員工,七嘴八舌地吵著無法排出班表,『我已經九班了!』『那難道我是石斑嗎?』之類的,這時有位大老過來,咳咳兩聲,低沈地說:『這麼難解決?把我排進去!』接著大家就會驚慌失措,發抖地說:『對不起驚動主任』『沒事沒事!我們只是在調時間啦』『我還可以再加班的』『對啊對啊!我也可以』,然後事情一下就解決了。」

聽眾大笑。前輩接著說,「現在啊,如果組員班排不出來,主任走過來說『把我排進去』⋯⋯」話還沒說完,大家都搶著模擬組員:「好!好!主任要幾班?」前輩回顧,職場邏輯的基礎翻轉,對於1960到1970年之間出生的一代衝擊極大,約莫在這群人從員工熬出頭變成主管的時候,以前習慣的秩序已經消失或倒反了。

這樣的觀念轉移是全面的,不只發生在職場,也發生在家庭,只是時間或許更早一點。媽媽們不是常說她們是最倒楣的三明治代,要孝順長輩又要孝順晚輩嗎?如果我們相信追求自主是人性發展的趨勢,那麼權威的瓦解就是必然發生的—以前我如此理解這現象。雖然懊惱自己沒有晚生幾年,初入職場時還提過主管重得要命的包包,假日接到電話被質問有沒有乖乖在寫報告,像小朋友聽爸爸訓話⋯⋯但想到學長姐都經歷過更嚴峻的,就覺得也還可以忍一下。而我們早已知道,未來的新人不會接棒當被訓話的小孩了。

不過,近來對於上述主管開口值班竟被當真這類例子,我發現了另一個理解的角度。非關權威,而是純粹在「溝通」與「關係」層面,人與人間共識的改變。例如,以前,明確地說,至少到九〇年代,這樣的場景都是正常而美好的—女主角:「今天,你就不用送我了吧!」男主角:「快上車!上了一天班還要去坐公車?不許妳把我的寶貝累壞!」

主角:「可是,你也累了一天,我家那麼遠⋯⋯(一邊說卻已經上車坐好了)」

看到這裡觀眾都會頭歪一邊,傻傻地笑,心裡暖洋洋。男人女人都很感動,也儘量這樣對待另一半(雖然下場不見得是好的)。

現在,女主角說:「不用送我了吧」,男人說:「噢,好。拜。」最多再問一句:「妳確定喔?」此時心裡嘀咕著:「不要等一下又發脾氣說是我不載妳」。為什麼說「男人」而不說「男主角」呢?因為,在這樣的邏輯中,已經沒有男主角,只有繼續活在夢幻中的女主角了。

我試著尋覓消失的男主角,包括學生、朋友的小孩等等,都說:「啊她自己說不要的!」

「想什麼就直接說啊。」

「自己說的自己負責。」

「幹嘛說反話?還要猜背後的意思很累耶。」

「猜錯怎麼辦!」

「我很不會猜別人的心思啦!」我看,這才是最關鍵的吧!懶得猜,直接說,討厭裝模作樣。久了,猜人心思的能力(或膽識!)也會退化的。

如此的世界,也未必不好? 咦,我有說反話嗎?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