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名模Hilda Lee的倫敦日記】曾經有我的街道 #4 運河散策
by 美麗佳人編輯部-更新
Text, photo/Hilda Lee
我很喜歡的汽車節目Top Gear,有一回把汽車改裝成了一輛可以水陸兩棲的HoverVan ,沿著Avon河一路開到莎士比亞的故鄉Stratford-upon-Avon。一路災難不斷,三個主持人也一如往常的狼狽不堪。就算如此,沿途的景色還是讓我印象深刻。看完那一集後我好心動,幻想有一天也可以用開運河船的移動方式,來段河上冒險。
倫敦的運河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在工業革命時代的運輸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現在這些水道如今已經不以運輸為目的在運作,取而代之的是很多以船為家的Boater住在上面。先不去想一個星期要到集中處倒一次排泄物,必須熟知每個區域的充電站、補水站,時間到了還得要動身尋找下一個停泊點等等的麻煩事,住在運河船上的確比住在陸地上便宜許多,也浪漫許多。
雖然這個小夢想到現在都還沒實現,在運河邊散步、看看各式各樣的運河船,倒變成了我閒暇之餘的嗜好之一。我最常走的是攝政運河(Regent’s Canal)的其中一段,從東邊的杭格斯頓(Haggerston) 為起點,一路向西走到小威尼斯(Little Venice),悠悠閒閒的步伐,約3個小時的路程。
散步的開頭首先就是要儲存熱量!天氣好時最適合在河道旁來道豐盛的早午餐,邊啃留著水波蛋黃的酪梨醬吐司,配杯咖啡,邊觀賞來來往往的船隻和行人,這就是我的『啊!倫敦生活真美好!』時刻。
每一艘運河船都有自己的名字,外觀也各有特色,反映船主的個性或職業。在中央聖馬丁學院前泊有一艘賣書的小船,就叫水上的文字(Word On The Water);小威尼斯區有一艘固定的紅色小艇叫做布偶戲院遊艇(Puppet Theater Barge),在夏季會在船艙內演出兒童布偶戲;船上什麼樣的裝飾品都有,有看過麻繩編的船首吉祥物美人魚,或是極為實用的太陽能發電板。有些人會在船頂會排滿盆栽,頂著花花綠綠的帽子緩緩飄過,非常可愛,甚至有時會以兜售盆栽為副業。
在夏季,為數不少的運河船會搖身一變成為水上咖啡廳,船主自己泡咖啡、烤蛋糕招待客人,邊享用還可以邊聽他們身為倫敦的水上住民的有趣心得,對身旁的水道裡游過的是哪一種魚也無不知曉。很多的運河船上都會養貓養狗,常常看到它們威風凜凜的迎風站在船頂,一副船長的樣子;在通過水道閘門時,船民著忙著操控閘門放水,小狗們就趁機到旁邊乾的陸地上晃一遭,船要通過時閘道時,主人一喊再跳回船上,對它們的水上生活駕輕就熟。
早午餐後繼續前進,一路經過熱鬧的肯頓(Camden),接著是攝政公園附設的動物園。在這裡可以享受不用付門票錢跟鐵網裡的鳥兒們大眼瞪小眼一番的特權,大網裡有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鳥類,讓人感覺好像是園方有天忽然收到了一大堆鳥不知道怎麼辦,只好把他們全部放在同一個籠子裡。除此之外,運河也是許多水鳥的棲息地,最常見的是一種叫Coot的灰色水鳥,有張像面具一樣的白臉,春天的時候孵蛋,初夏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它們帶著小寶寶四處游來游去,運河上的人類住民們也都小心翼翼的和這些原生居民共存著。
最後來到終點小威尼斯,它是一片停泊很多運河船的安靜湖面,也是兩條運河的起點。我曾經來這裡看過一年一次的運河大遊行(Canalway Cavalcade),也就是船的遊行。每艘有參加的運河船都費盡心思打扮,各有特色。隨著主持人的介紹粉墨登場,他們的船友兼鄰居會用盡全力幫忙鼓譟打氣,掌船的男女舉手投足都是個帥勁,活像是維多莉亞時代水手的化身。船上的狗兒興奮的來回穿梭於船艙和甲板間,貓兒則依然老神在在的坐在船頂,熱鬧程度好比台灣的廟會。
看完後我理解到,運河遊行其實是個社區性的活動,這個『社區』的概念不是地理區域性的,而是以生活方式來定義的。所有以運河船為家、共同愛護運河的人都是這個社區的一份子。而遊行當天就是散居倫敦各地水道的船友們,一年一度齊聚一堂的大日子,在這一片熱鬧聲浪中透露著強大的凝聚力。
就像在陸地上的行人和鄰居有一套行事規則,河面上的居民也有他們的規定,像是會船的時候要互相禮讓,船要調頭的時候要在什麼地方比較不會擋到別的船之類的等等。在運河邊蹓躂時常不乏會看到手忙腳亂的新手,和努力裝著紳士風度,其實早已十分不耐煩的老手。我想在我瞭解這些規則前,在運河邊散散步就好,還是不要不自量力的去破壞人家河道上的和平吧。
來自台北,喜歡科幻片、神秘學和未來太空議題,但對科技產品有很大的障礙,所以當不了太空人,只好大學畢業一年後以旅居世界各地為目的繼續著模特兒的工作,發現地球上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以觀察文化差異為樂。遊走一陣子後開始有點搞不清楚自己是哪裡人,至今仍然在旅程中找尋答案。
喜歡雨天,和偶爾冒出來幾天就好的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