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出前一廷專欄】《她們》:每一個我們,其實都是別人眼中的她們。

《她們》(Little Women)改編自英文同名小說《小婦人》,透過巧妙的交叉敘事,使這則經典無比的故事在忠於原著發展的同時,也被賦予了充滿現代感的特色,讓人更能從中感受到跨越時代的魅力,沉浸在主角一家四姐妹的故事裡……

Photo / 索尼影業

【出前一廷專欄】《她們》:每一個我們,其實都是別人眼中的她們。

於1868年出版的《小婦人》,是美國作家露薏莎.梅.奧爾科特(Louisa May Alcott)的作品,內容以她的童年經歷作為創作基礎,並為女性主義的推廣帶來了相當程度的影響。至於這回的《她們》,則在身兼編導的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操刀下,使現代觀眾更容易投入在這則故事中,並在這些角色身上,看到了不同層面的自我。

在故事主角,也就是四姊妹中排行老二的喬.馬區(Jo March)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努力追求夢想,不願意被傳統性別觀點束縛的精神。當她激動地說出「女人有自主思考能力,有靈魂,也有感情;女人有天賦,有野心,也有美貌。我厭倦聽到大家說,愛情就是女人的全部」時,我們全都知道,實在有太多老舊的性別歧視印象,直到如今都還存在於不少人僵化的思維中。也因為這樣,喬這個角色才會如此打動人心,激盪出我們鬱結在心中的潛藏共鳴。

然而,《她們》最出色之處,在於這部電影對不同夢想的追求,全都有著一致的尊重及認同。對於曾經懷抱著演員夢,同時卻更渴望結成美滿家庭的大姊瑪格(Meg)來說,她也曾對喬表示:「我的夢想跟你的不同,不代表它們就不重要。」像是這樣的安排,也強調出就算你追求的是婚姻與家庭,只要是出於自主的想法,自然也同樣符合女性主義的精神,因此同樣值得被認真以對。

就連自原著推出以後,便有不少讀者討厭的老么艾美這個角色,也從最初較為任性自私,甚至有點勢利的感覺,逐漸變得一如她曾說過的話:「我相信我們能主宰我們要與誰相愛。」不僅曾一度站出來捍衛自己在感情世界裡的自尊,最終更拋開了他人付諸的期望,選擇了自己真心所愛的對象。

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在片中看到不同的女生面貌。像是樂於付出關懷,始終善解人意的老三貝絲。雖然她的身體不好,甚至有時還因此自責,但最後仍是團結了姊妹們的重要存在。甚至,還有既開明又堅強,同時更樂於行善的母親,以及看似勢利,實則面惡心善的姑姑。她不僅用了自己的方式來關懷馬區一家,甚至更選擇了自己所想要的生活方式,一切的想法與建議,其實全都只是出自現實考量之下的務實角度,因此同樣是個讓人喜愛不已的角色。

更棒的是,由以上這些豐富角色所帶出的女性面相,也全都沒有被賦予什麼誰好誰壞的評價。甚至就連不願意臣服於愛情之下的喬,也能讓我們看見自己在面對感情時曾有過的一些想法。就像,有時我們以為自己不愛一個人,於是任憑對方對你再好,卻也還是無動於衷。但或許就在某一刻,當人生轉進了某個並不順遂的階段時,則會讓我們忽地心生想要依賴對方的念頭,頓時之間理解了被愛,確實也是愛的一種誕生源頭。然而,這樣的領悟有時卻來得稍晚了些,導致一切就此錯過,令人黯然神傷。只是,愛終究是個太複雜的東西,有時正因這樣的錯過,也才使我們得以更加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些什麼,又需要些什麼,並進而學會了放手,以及隨之而來的祝福之意。

這些複雜的各種念頭,全都是你在看《她們》時所會感受到的情緒。而導演葛莉塔.潔薇甚至還將《小婦人》這本書的部份誕生經過給巧妙地改編到故事之中,使劇情變得更靈巧有趣,也展現出了女生在追求夢想的路上,如何以更柔軟的身段來跨越阻礙,使得這些情節顯得既幽默,又有足夠的諷刺之意,令人因此更加喜愛。

而這就是《她們》。雖然有不少人認為這部片應該要按照原著翻譯為《小婦人》才對,但在看完這部電影後,我個人卻覺得翻成《她們》其實也沒什麼不好的。

畢竟,那確實是她們的故事。就算這些角色或許映照出了我們內心深處的各種面相,但每個人內心的組成方式,卻也都有所不同,進而使得每一個我們,其實也全都是別人眼中的她們,就這麼獨一無二的存在著,不是嗎?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