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馬欣專欄】公主與魔女,都是醜小鴨情結
by 馬欣-更新
Photo/網路
從《冰雪奇緣》開始,那些粉色的夢,與公主情結就赤裸裸地擺在檯面上了。無論幾歲都想當公主,或是以為公主代表著幸運與愛自己,都像是過期的塑料夢,反覆套在不同女生身上的紗裙。
以前,我們曾經流行戳破童話的的哥德文化,破除公主活在光明裡的假象。哥德元素有點像女性小小的反叛火種,讓王子的拯救角色走下神壇,也讓有王子權勢的人轉身就變成「藍鬍子」這般的操控與施虐者。
這是很有趣的文化現象,我們以為長大後就能擺脫的童話,其實在後來對女性仍充滿了暗示。「總裁」系列如同童話中的王子,他們都不是人,而是個巨大的影子,代表著操縱與安全、拯救與破壞,總有穿著白裙的女孩,未經世事地如蝴蝶一般,飛進幽閉的古堡長廊,等待她的是命運操控者,她的命運謎底即將被解開,讓前方的那男性始終只有形象,大於他是什麼人。
這是從童話中從小就下給女生的緊箍咒,以一襲紗裙讓大家進入角色扮演,與公主必須被誰授予冠冕的套路中。其實讓女性被角色化,不僅在商業上是個巨大利益,同時也成為女生世世代代解咒與被下咒的反覆過程。
為何會談到這題?多少是因為看了韓劇《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的緣故。它有幾分哥德風格,尤其在女生角色著墨上,所以女主角在一開始的打扮上也有幾分哥德色彩。她的設定是個童話女作家,但她整個人內在是暗黑系的。
但這看似反差的對照卻更寫實,因為每個童話,都有相當的悲劇與殘酷的色彩。童話本身是相當暴力的,只是大人的解讀總是粉飾太平。無論《灰姑娘》《美人魚》《糖果屋》,都有中世紀的暴力,也有無所不在的男性主宰的影子,與女生的服從。而諷刺的是,事後回想起來,童話幾乎是寫給女生看的養成術,以至於後來衍生出的羅曼史也都多少來自童話主配角的補償心理。
因此《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裡那女主角登場時,她一身魔女裝,切著冒血氣的牛排,然後出現一個打扮得像小公主的女孩,自稱是她的書迷,稱讚女主角漂亮得像公主,並認為公主等同於漂亮,讓女主角反譏:「童話裡最漂亮的是魔女。」那一幕出現的女子就像三個符號,貴婦母親、自認是公主的紗裙女孩,與穿得像性感女巫的女主角,幾個讓女生被套死的形象,幾分像是女性進入這社會的通關條碼。
因此那一幕的三個女性都像是貼紙一般,撕開了表象就無所適從。
相對於小女孩從小被灌輸的公主情結,女主角相信的魔女是相對自由的,不是等誰的加持,而是敢打破遊戲規則的人。當然女主角的選擇有其原因,從小父親給她的是行屍走肉的印象,太想成為 Somebody,反而成為一事無成的暴力父親。她的強悍來自她的惡夢,即使她後來成為了童話裡與父權抗衡的女巫,也難以逃過那種惡夢中被箝制的不安。
這是韓國影視有趣的地方,它裡面的女生必須是一目瞭然的,尤其是關於她們的社會位置與競爭優勢上,都沒有含蓄的權利,必須昭然若揭地擺出自己的生存優點,相反於日劇以細節說話的女生不同,韓國戲劇更擺明了女生得要秀出自己的生存條件。
這的確合乎現代的自曝價值觀,人們開始非常條碼化,必須一眼就能分辨,希望以形象代替本人訴說一切,以近乎擺在超市平台的自覺活著。即使是想成為魔女的人,其實也內化在與公主的對照中,而魔女或公主都來自於社會給女性的獎牌與鞭子,互相照鏡子就可以看到彼此,將女生彼此的對照都鎖進鏡子裡,免得真實的自己跑出來。韓國對女生的控制,戲裡戲外都無所不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