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貝爾達日韓范特西】《天橋上的魔術師》:你矇眼說幸福,不代表他人的痛苦不存在

公視劇作《天橋上的魔術師》已播畢一陣子,我會說它是「劇作」、也是「鉅作」。耗資二億成本的10集連續劇,在台灣其實真的很難看到,規模也令所有戲劇團隊羨慕,但反過來說,這個劇組也沒有辜負如此龐大資源,除了栩栩如生的場景、除了古老年代的懷舊感、除了厲害的演員與設計美學和用心編寫的編劇導演,最重要的是它還教會了我們「如何看待別人的傷痛」。
【貝爾達日韓范特西】《天橋上的魔術師》:你矇眼說幸福,不代表他人的痛苦不存在

是劇作、也是鉅作

不管是電影或是電視劇、又或是音樂與節目,這些被歸類在影視娛樂範疇的作品,能夠再上一層樓被稱為「神作」,我自己定義是因為有更深層的社會意義。《天橋上的魔術師》正是如此,值得玩味又令人傷悲的是,在播出前我以為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們(比方說:我)會有點無法進入懷舊鏡頭、而曾經走過歲月的觀眾會馬上產生共鳴,但殊不知結果卻是相反的;新世代的眼睛反而被激發想要了解過去歷史、關懷我們踩踏的這片土地是如何而來的好奇心(比方說:我)。而無法接受導演楊雅喆想說的核心思維、打著「以前才不是這樣」大旗、控訴「不能接受回憶被改編」的聲音者,反而多數是親自走過那個時代的靈魂。

延伸閱讀


你沒看見,不代表不存在

很震驚、也很遺憾。遺憾的不是一部戲劇被批評了,而是正在使用「自由批評」人權的鍵盤手,卻遺忘了那個年代不被允許做這些事情。諷刺的是,人們總覺得過得安逸快樂是理所當然,卻不願意在安逸快樂的時空中,多給予曾經不安逸快樂的那段荒謬一些同理心,甚至出現完全否決的反應。對他們來說,自己沒有經歷過就等於大家都很幸福,沒有看見的、沒有報導的,就不會是事實。

《天橋上的魔術師》不是紀錄片也非史實重拍,它是一本實際存在的小說改編而成,而且完全由編導決定劇情的走向,內容跟小說也不盡然相同。老舊的中華商場其實只是背景,那個年代不見得是每一段劇情的角色都有「原型」。但反過來說,每一段悲劇與逼哭我們眼淚的專制與打壓,當然也可能是昔日的歷史。

相不相信、亦或真不真實,自然有史實可以佐證。又或是你可以這樣想:拍成戲劇就是要「看得下去」加上「有意義」,斥資2億如果拍出吃飯睡覺等流水帳,那恐怕不是台灣戲劇圈所樂見。

如今,很多機構在當今年代都面臨了「轉型正義」的難題,但這也是不少受難後代者唯一的救贖。矇眼定調全世界都很幸福的論點柯文哲也說過,失望的是秉持「現在好好的,管他過去在幹嘛?」的思維居然不少人擁有。不斷有資料佐證《天橋上的魔術師》中呈現的都是「台灣」這塊土地曾經歷過的創傷,包含「你為什麼不檢舉你爸媽?」中大珮身上發生過的真實故事,包括劇中「小八因性向而被欺負致死」的意外(這應該連現代都會發生),包含買愛心郵票、防止言論自由、監視人員陰魂不散等,都有非常多資料輕易可以發現,它,確實存在過。

有人說,中華商場哪可能發生殺人案件?但卻沒想過毫無報導的話當然不會有人知道,別說二十一世紀都可能掩蓋新聞了,更何況當年。有人說,那個年代我們才不會罵「點媽」說的髒話『幹破你老爸爛屁股』,仔細想想確實可能不會,其實這句話現在也很少聽到。但從一開始的覺得突兀、到後期突然去思考「對啊!為何罵髒話都要用媽媽、女生來罵,難道不能用男生罵?」我根本不在乎當年有沒有罵過這樣的話,我們應該在乎的,是這些內容能激發什麼。

延伸閱讀


和他人的傷痛共處很難

後來我才懂得,有些人學著自我療傷,可是更多人需要學的是和他人的傷痛共處。所謂的同理心真的不容易,當自己是八零年代經濟起飛後的幸運得利者時,其實很難再去攤開赤裸裸的荒誕暴力來檢討每一段歷史留過的血;當我們其實只是想用戲劇的隱喻手法帶出眾人對台灣「真正的」歷史檢索、而非看著昔日並不吻合、也非需要我們背誦的教科書對家鄉關心時,有些目光卻如同被侵犯似的強烈想要掩埋。

可惜他們忘了自己今日之所以能用任何字句做一切否認,正是因為過去的時空中,有千千萬萬個小珮、小八、nori、特莉莎、或是千千萬萬個小不點被掩蓋所換來的。

《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價值,是把人心照映出來。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