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邁向國際的戲劇市場! 《斯卡羅》率吳慷仁、温貞菱等演員群寫下台劇新篇章
by 潘怡豪-更新
Photo / 公視、LINE TV
近幾年類型片在台灣大開,公視《斯卡羅》開播後,所帶動的除了是迎來國際市場相繼關注台劇的契機,也增添國內OTT產業對於戲劇挹注投資的信心,其中就包含在LINE TV已登上好幾週的熱播排行榜。從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市場需求,台劇作品的推出除了要讓觀眾拍手叫好,若是也能同等的叫座,即是更為全面的精彩可期。而導演曹瑞原今年在擔任金鐘獎評審委員會主委時即認為台灣影視產業若欲往前走,得仰賴創作人把未來視野、題材擴展,編劇需要下更多功夫,如何讓觀眾走進故事核心,更將是台劇未來迎來的重重挑戰。
主創團隊讓演員群跨幅不同的情緒層次,開啟一道新世界的大門
《斯卡羅》這回在播出後創造出戲外的高討論度,雖戲劇建構的文化史觀雖備受議論,市場的反饋也無疑可作為創作者借鏡,但不論在不同關注下被討論、省思,叫好叫座的能量的確可給在劇劇製作上的台前或幕後一劑強心針。而故事拓展成多視角的多線敘事,讓各個角色得到更多篇幅,在得以立體下,演員真情流露中,不論資深資淺,不容小覷的角色魅力一一的流竄於觀眾內心,讓該戲劇更能看見主角群不完美卻深刻的人性,進而在觸動心弦及共鳴處開啟了意想不到的切入點與轉折,算是給台劇創作者另一面向的深思。
劇中人物面對的痛,都是環境一刀一刀刺下的傷口,也顯見民族情懷可以剛毅、堅強,但也既脆弱與悲憤。好比帶著反派色彩的吳慷仁,靈魂是被踐踏的,內心就算再不堪也只能躲和藏,劇裡的他,彷彿沒有真正的名字,不同形式下踏進了他環境所架構的背景情感後,反而產生更深的感觸,如他分享拍攝該劇心情時認為雖戲劇非全部還原,但卻想傳遞一種精神與人性的借鏡,而觀眾在觀劇同時也一再感受兩面的他,身為演員,專業度的氣勢已備受肯定。
近期集數出現的資深演員梅芳,在劇中演出九媽,是除了蝶妹、烏米娜外,第三個主要女性角色,盡顯母性光輝與智慧的她於劇情說出一句「人多的路,不會是絕路」,導演曹瑞原就形容該角雖然有點巧詐,但也是一種生存的能力,她將客家女性護家的堅定與果決,一出場即詮釋得淋漓盡致。而温貞菱在劇中因混血的身份,通曉排灣族語、英語、客家話及閩南話,除了要詮釋出那年代與現代的差距,多重背景所承擔的是族群之間尖銳又緊繃的交手,帶有缺憾的環境下,宛如跌入汪洋於夾縫中求生,這樣的她即使不言不語身處人群之中,強大的內斂力道所增添的正是一股難以著墨的堅定感。
這些進入角色靈魂的演員們,在各自受傷的內心彷彿踩在高空鋼索,跨幅不同的情緒層次,漸漸堆疊下不論是人心的墮落或救贖上皆有深刻情懷令人動容,那怕時代不同,也可從劇中人物刻劃的性格中發現都與我們是近乎釐米的距離,所開啟的更是一道新世界的大門,那些烙印在心中的問號,或許唯有觀眾自身在觀賞的忐忑疑問中才能得到不同結論。
身處困境的角色們,如何在無形枷鎖與隱然困境之下找出微光
台劇每個階段都有不一樣的成長,包括偶像劇豐盛的時期,也有過海外市場100%輸出率的輝煌成績,近兩三年來,「類型劇」的確是主流,彷彿打開了一扇門後,就此從萌芽邁向茁壯。包含靈異驚悚、燒腦推理、愛情偶像、社會寫實、職人劇、家庭通俗、原著改編到校園青春等等,不斷在勇於嘗試新題材的刻劃,除了穩固台灣的市場性,海外的成績更是各見風采。
由小說家陳耀昌的作品「魁儡花」所改編《斯卡羅》,雖是IP改編形式,但卻是不同類型的代表,在製作單位決心改變的戲劇架構核心的動機下,除了製作、美術、人物等各個環節皆有難處外,改編過程必須通透原著所要散發的人物特性再去編撰,依循拍成影像,把當下時代的社會的生態鏈反轉到戲劇,讓觀眾看得更為深刻,但如何在原著外的故事架構中求突破,其實創作者要能深化其故事核心也才能與觀眾有所呼應。
《斯卡羅》從歷史環境、生活壓力、良知和道德等不同層次中步步轉進,人性面貌下,一筆一畫皆一再勾勒複雜的人際關係,除了各自於陰錯陽差下顯得撲朔迷離,也讓故事生命各自鮮活起來。而那些身處困境的角色們,欲帶觀眾直視時代之下,如何在無形枷鎖與隱然困境之下找出微光,不論是對人生的掙扎到鬥爭、憤慨至奮鬥,失望與出口的灰色地帶如何燃起一片時代的燈火輝煌,皆為劇中要描述的核心價值。
同時,在打破故事既有的陳述方式下,超標的製作規格也儼然讓該部劇集在國際市場上寫下台劇新篇章。不過,若《斯卡羅》如果算是台劇在國際市場的跳板水平,接下來在各類型戲劇陸續推出之後,國內平台市場有沒有更多餘裕的空間讓編劇們繼續開發創作,進而寫下細膩動人的故事,想必更是戲劇產業需要戰戰競競面對的課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