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接案插畫家的日子,我的斜槓人生一週生活(上)
by RedLouise-更新
Text/RedLouise Photo/RedLouise
星期一和星期三是回母校金斯頓藝術學院上班的日子。
早上6:00,鬧鐘響起,鬧鈴設定了Spotify隨機播放的BLACKPINK專輯,每天都不一樣,但一樣嗨!(有時候會播Taylor Swift和林宥嘉的歌曲,我發現他們太溫柔了,叫不醒我XD。)我住在倫敦市中心,要搭兩班公車,大約一個半小時才會到達金斯頓(有回遇到下雨,竟耗用了三個小時才到。)。倫敦的交通真的很難預測啊!也不可完全相信Google Map,為了節省時間,必須早上7:15之前搭到公車,這樣才不會遇到人流、車流的顛峰時間。
我屬超會暈車體質,基本上通勤時間,只能閉目養神和聽Podcast。
想跟大家分享一直都有在聽的節目,我是個真實犯罪迷,是、<他說犯罪>、<阿善師的鑑識實錄>、<故弄玄虛>的忠實粉絲。因為聽得入迷,我開始聽心理學和犯罪心理相關的節目,像是<哇賽心理學>、<法克心法影劇組>;輕鬆一點的節目也有,例如<姐妹巧巧話SistersTalkTalkShow>或是新聞類的<全球串連早安新聞>。生態環境類:<你讀paper了嗎?關於土壤生態的那些事>;插畫設計類:<黑暖話舖>等等。
提早8:30到工作崗位,我會繞道附近最便宜超市Aldi買午餐,再走到學校圖書館翻翻有圖片的書,等到9:00再到工作崗位上。
星期一和星期三的工作內容有點不一樣,我的星期一長這樣:
系上助教其實做的事蠻多元(雜)的,有時候需要去協助外聘老師的課程,幫忙隨時處理老師和學生遇到的困難;有時候會和另一位助教學長合作辦展、布展和撤展;有時候是線上採買系上用品、組裝櫃子、搬東西、教室佈置、建檔學生作品、聯繫外校人員,反正什麼都做,什麼都不奇怪。
我記得兩週前,主要負責IT課程的助教學長沒上班,所以由我代班協助Unity 3D遊戲軟體外聘老師的工作坊,一大早就狀況頻頻,一下是校方忘記更新學生軟體使用權,一下是集體下載被軟體公司認為是詐騙,停止大家的權限。身為電腦小白痴的我,當下緊張的直冒冷汗,只能四處尋求技術人員、IT的幫助,並同時用信件不停的跟系上老師通報所有狀況,討論plan B,需不需要換教室之類的。好險搞了一個上午,在技術人員的協助下,所有學生都順利的使用上軟體,我看著氣喘吁吁的技術人員,很感謝的買了巧克力餅乾送給他。(買個小點心或一杯熱飲給用心幫助自己的技術人員,是學生常用來表達感謝的方式,他們也都會欣然接受喔!)
每個星期三,是我一週中最期待的日子。
當初積極爭取這份工作,是對高等教育的參與有熱誠有想法,我覺得教課、跟著學生一起學習,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能夠設計課程、獨立教課是助教一職最吸引我的部分,星期三是我實現這個願望、累積教學經驗的日子。工作坊的內容設計,還是有整合專題課程與主軸方向要求的。第一:最好能配合學生正在進行的專題作業;第二:以版畫、裝幀藝術為主。
在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先定義自己的角色」,我的遠期目標是成為一位educator教育家,而我現在是以「能夠給予學生幫助的最大值」為目標,因此角色定位應該是個facilitator促進者、幫助者、推進者。(英國藝術大學很少用teacher老師這個詞,更常用tutor導師,更詳細的分析未來會陸續在其他文章中討論。)
我的工作坊是要讓學生在做任何專題前有一個fast thinking的過程,這種「做就對了」從實際操作中來學習,能夠培養勇敢嘗試、相信自己的勇氣與態度,這在大學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我認為,不只藝術生需要有這個模式的學習機會,任何科系的學生都適合。工作坊沒有太多限制,唯一的規則就是「要大家不停的動手」,運用新學到的概念和技法來創作,會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想法。
整天下來,我會去了解每個參與者的想法,並提出更多他們可以嘗試的方向,或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分享「如果是我自己,會怎麼做」。當學生有技術上的困難時,我會跟著他們一起解決。
其實到大三的時候,我開始會去分析參加的課程哪裡好、哪裡可以改進、如果是我,我會怎麼設計這個課程。這樣思考的過程,對助教的工作非常有用,換位思考「現在的我,如果是一個大學生,我想要參與的工作坊帶改我什麼?」我想要在這個工作坊得到什麼?有了一系列的發想後,再加上我想要帶給學生的內容,就能設計出一套工作坊了。
如果我是一位學生,我會希望參加的藝術工作坊能學、能做、能交流、能閱。前面三點在我工作坊中都有涵蓋到了,至於「能閱」,我的解決辦法是,運用我職員的權責,將視覺文獻、檔案從學校專業版畫室、圖書館等場所借出,帶到工作坊進行的教室給學生看。
我會運用每節課的開始的時間先介紹當日使用媒材的成分與對於環境的影響,這方面的宣導是我的責任,也希望未來能將更多環境保護的內容帶進課程中,並與學生做更深入的交流。
英國是中緯度國家,夏天過後日照短,天亮晚,我頂著夜色出門再頂著夜色回家。
教課的日子是站整天且嘰哩呱啦講整天話,並隨時把熱情放在臉上(儘管戴著口罩)的日子。神奇的是,腳很酸但感覺一點也不累,非常的滿足。其實自己也很驚訝不太愛社交的我,居然能在教課的時候愉快自若的與人交流,這或許是每次下課前學生說的謝謝,給予的鼓勵和好評讓我更有動力和勇氣展現自己的另一面吧!
以不同的身份再次回到校園,讓我更尊種導師這個職位。
在金斯頓唸書的時候,我常說「系上的老師是天使」,我看到的是在課堂用心教課與幫助學生的他們。現在我還能看到下課後的他們,依然是充滿熱情的,常常自動加班處理課程相關事宜。我看到的是,努力地牢記每個學生的名字、用心了解學生背景、性別稱謂的他們。
老師們總是兩眼發光的用早已啞掉的聲音告訴我他們有多愛working with students,這份對學生的愛,對教育的熱忱,經過了那麼多年未曾消減。他們不斷地提升自己、根據學生的建議修正課程、設計新課程,在開學第一週就有萬全的準備,迎接學生的到來,這不是每間學校都能這樣做到的。系上的學生很幸福,我也很幸福能跟著老師們學習怎麼當一個好的教育家。
下班後,我喜歡定期與大學摯友們相聚
我很愛金斯頓,除了給了我充滿意義的三年,也讓我有了想好好珍惜的友誼。大家相聚吃飯談心,慶生、加油打氣,我們雖然畢業了,但會一直互相扶持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