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驚聲尖叫》:既自嘲又挑釁,一面嗆聲的同時,讓我們再度感受到猜兇手的經典樂趣
by 出前一廷-更新
Photo / 派拉蒙影片
1996年的《驚聲尖叫》在砍殺片歷史中具有重要意義,除了在90年代再度掀起一股「猜兇手」式砍殺片的熱潮外,最有趣的地方,是讓劇中的角色明確意識到自己正處於典型的砍殺片情境中,並就此討論起同類電影的各種公式,試圖從中歸納出一條存活之道,因此也使這些角色變得就像是在跟熱愛此類電影的觀眾對話一樣,不僅讓角色更具親近感,同時也讓這類電影的遊戲性變得更為鮮明。
有趣的是,《驚聲尖叫》也利用這點安排了不少跳脫公式的情節,不僅使懸疑元素更加強化,也讓電影在各個方面都更貼近當代的年輕族群。舉例來說,在此之前的砍殺片兇手,在真面目被揭穿以前,往往沉默寡言,幾乎不吭任何一聲。但在「驚聲尖叫」系列中,兇手則總是藉由變聲器與被害者大聊特聊,就連會提及的話題,也時常與驚悚恐怖片有關,因此強化了那種殺人魔不僅隱藏在你所居住的社區裡,甚至還是與我們擁有共同興趣的某一個朋友那種特殊感受。
至於接下來的三部《驚聲尖叫》續集,也都維持著類似的特質,甚至就連導演與主角群也都是原班人馬,就此成為了砍殺片中極為罕見的情況。不過,雖然這三部續集都還算賣得不錯,但就有趣程度而言,卻也還是距離第一集有一段明顯距離,一直到這一回推出的第五部作品,也就是與首集同名的2022年版《驚聲尖叫》,才總算讓我們擁有了一部好玩程度真正足以接近首集的有趣之作。
在這部電影裡,你除了會看到前四集的導演衛斯.克萊文(Wes Craven)與《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的導演約翰.卡本特(John Carpenter)這些砍殺片大師的姓名被引用為角色名作為致敬以外,就連不少情節方面,本片也同樣引用了一些經典之作。像是《月光光心慌慌2》(Halloween II)與《驚魂記》(Psycho),甚至是刻意重現系列第一集致敬《月光光心慌慌》的橋段,使其變成一種雙重致敬的手法,都能讓喜歡這類電影的人從中得到許多樂趣。
除此之外,《驚聲尖叫》也是一部勇於諷刺的電影,不僅大膽挑釁了如今討論電影時常見的網路生態,就連自嘲起來也毫不留情。像是本片片名這種明明就是續集,但卻刻意把集數拿掉,與第一集使用相同名稱,讓人在提起時往往搞不清楚是在指舊作還是新作的情況,便是其中的一個範例。
至於故事本身,《驚聲尖叫》則在許多方面安排了與過去類似的情節,藉由切入角度及細節的變化,使新加入的觀眾不致於受到影響,而老影迷也能從中看見熟悉事物,因此同樣可以從這樣的自嘲方式,感受到不少意料之外的驚喜。
至於電影的最後高潮,《驚聲尖叫》也確實喚醒了我們對首集的回憶,讓人在緊張之餘,對兇手的身分及動機同樣好奇不已。有趣的是,片中那個帶有挑釁意味的行凶動機,也確實讓人想起了第一集那個既具有典型的明確殺人緣由,同時也象徵90年代世紀末虛無觀點的思維,就這麼相當程度地呼應了如今這個網路世代,展現出時代的變化所在,可以說是這個系列自第一集以後真正最為有趣,同時也繼承了初始精神的巧妙安排。
此外,如果你喜歡這回導演雙人組泰勒.吉列特(Tyler Gillett)與馬特.貝蒂內利-奧爾平(Matt Bettinelli-Olpin)的前作《弒婚遊戲》(Ready or Not),那麼也可以在《驚聲尖叫》中看到一點類似的有趣安排,在看似老梗的情境下,讓角色選擇了與過往同類電影截然不同的作法,既對經典橋段有所呼應,同時也帶來破壞規則的黑色幽默,並兼顧了一點女力元素,就這麼在程度恰好的拿捏中,展現出足夠堅定與明確的觀點。
說真的,如果能先看過第一集再去觀賞本片,絕對是最好、也最能感受到這部2022年《驚聲尖叫》樂趣的作法。但如果你是原本就看過先前每一集的忠實支持者,那麼不用懷疑,這一回,《驚聲尖叫》的「驚」,總算在睽違多年後一如首集,再度成為了「驚喜」的「驚」,讓你此時此刻,就該去戲院買票進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