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淺談英國藝術科系的師生與職場關係

之前,收到一封email寫著:「洪教授(Professor Hung),我有幾個作品上的問題想要請教您。」我盯著那封信,忍不住笑意,覺得太可愛了,如我所料,是一個剛入學的華人國際生寄的,讓人不禁回憶起初來乍到異國讀書的自己。
淺談英國藝術科系的師生與職場關係

我在台灣上過一年的大學,唸的不是藝術相關,當時也是遇見校園裡的教職人員都叫教授,這股對師長的禮貌與尊敬,彷彿是刻進骨子裡般與生俱來的存在。人生學習開始的小學生活,就從畢恭畢敬的向教職員大聲說「老師好!」開始。

四年前,來到英國上學,最「彆扭」的是直呼系上老師的名字,像朋友一樣。記得第一次寫信,我也在教職員名字後加了「教授」,那封短短信,光在google搜尋「您」的英文是什麼,這句話要怎麼更委婉,就花了半天。後來得知同學寫給老師的信幾乎是以「嗨,某某」時,我目瞪口呆。更有一次,上線上課程時,班上一位開朗型的男同學叫了系主任「甜心」,當時我和朋友尷尬的互相看了看,沒想到系主任笑了笑說:「哇!這麼多年來,第一次有學生叫我甜心,謝謝。」

常常有人問我在英國體驗的職場文化是什麼?目前在校學只有短暫工作一年的我,覺得系上的氣氛充滿了愛與熱忱,教職員間互相合作,有如一個大家庭。我與教職員的關係,從師生到同事,情感交流上似乎沒有太大的差別,同樣像是朋友般的互動著,成為同事後頂多有了下班一起去酒吧喝一杯的機會,聽聽各自家中的柴米油鹽,小孩最近喜歡什麼卡通人物、假日要帶小孩去哪裡、參加什麼聚會。

系上教職人員聚餐。
系上教職人員聚餐。

大一的時候,把更改好的比賽作品請指導老師過目,他看了看,開心的舉起雙手,大聲的吆喝「太棒了!我的朋友。」當初我還傻傻的看向門外,想說,他是突然在跟誰打招呼嗎?似乎直到那個時候我才能順口的叫出老師的本名呢。幾個月前,遇到帶著孩子來看學生畢業展的系主任,系主任對孩子說:「快打招呼!這是媽媽很好的朋友。」聽到那句話,心裡一陣暖流,或許是那樣的職場常態,但對我來說是莫大的鼓勵。

金斯頓大學插畫動畫系2022畢業展In Person/In Situ展覽一隅。
金斯頓大學插畫動畫系2022畢業展In Person/In Situ展覽一隅。

可能因為是藝術設計科系的緣故吧,普世價值對藝術工作者在業界的經歷更加推崇,所以在教學場合,學術頭銜並不特別強調。這讓我想到大學剛入學的第一堂課,介紹了德國包浩斯學院與Oskar Schlemmer突破傳統的實驗性表演:《三人芭蕾Triadic Ballet》(1922),來學習形體、空間、情緒、色彩、聲音、動作、材質之間的關係。這堂課彷彿是系上的宣言,課程設計與教學風格皆受到了這個百年前的藝術運動所影響。包浩斯開啟了師徒制的先例,各層級領域的藝術家、設計師、技師一起作為學生的引導者與啟發者,發展出創意共同體

大一第一堂課的筆記。
大一第一堂課的筆記。

當時的照片紀錄。
當時的照片紀錄。

建立雙向的有效合作關係的基礎就是「信任」。系上新生入學講座,老師主要談的就是這個。「請你們相信我們,彼此坦誠面對,有任何困難或意見就提出來,我相信在大學三年的合作下,『我們』都會很有收穫。」(教室Studio沒有講台,師生平視,椅子是老師親自排的,他們不曾使用麥克風。)

2021我的身份由學生轉變為了一位小職員,跟著新生,再次聆聽非常有意義的入學講座。
2021我的身份由學生轉變為了一位小職員,跟著新生,再次聆聽非常有意義的入學講座。

信任這個詞很微妙,字面上的意思彷彿是老師說一,學生不得做二,然而,藝術的迷人之處是它沒有對錯,只有不斷地思考、嘗試、衝撞與突破。曾經我遇到的狀況是,我設計了一個封面要參加比賽,給四位老師過目後有了四個天差地遠的意見,最後一位老師發現了我稍稍皺起的眉頭,我如實地跟他說:「這幾天接連的不同回饋有點難以消化,我不知道怎麼做,該聽誰的才是對的。」

他說,他知道不容易,但這是每一個創作者必須面對的課題,是學生學習成為能獨當一面的藝術工作者必經的過程,不管我們給了多少意見,作品是自己的,可以聽取最適切的建議,也可以完全不被人左右,他很歡迎我隨時再找他討論,不管最後決定怎麼更改。

記得高中時,老師在黑板寫錯字被同學糾正時,總會說,他故意的,是在測試我們的眼力以及上課專心度,當然那是玩笑話,但仔細想想,成長的過程中,好像沒什麼機會與師長有一來一往的討論機會,他們也鮮少去將不知道、不足的部分顯現出來。前段時間看了一部韓劇《Black Dog》,講述一位女約聘教師在私立高中奮鬥成為一位好老師的故事。

「成為老師之後我才了解,老師也可能會失誤以及犯錯,但是要說出你是對的,我是錯的,這句簡單的話,為什麼會這麼困難呢?」女主角說。第八集中,一開始,有部分老師不同意校方跟學生承認考題的錯誤,其一是擔心會為老師貼上「軟弱」的標籤,其二是降低了老師和學校的地位。「明明錯了,還假裝沒這回事才是真正的丟臉。」坦承並道歉後,劇中的學生不但沒有憤怒還笑笑的說了沒關係,每個人都會犯錯啊。

《Black Dog》劇照。
《Black Dog》劇照。

師生之間的信任與對等的關係,建立在良好的參與、互動、理解和尊重,學生相信可以從老師身上獲得很多,老師也覺得教學的每一天都在進步和學習。「這個我不太清楚,我回去查查資料,明天之前email你。」「我覺得你懂的比我還多!不過或許你可以參考…」「上次跟你提到的藝術家,有個部分需要更正。」「我建議你去請教某某老師,他比我更了解這個專業。」這是系上的老師在作品指導(引導)課時,常跟學生說的話。因為聽多了,習以為常,《Black Dog》的那段劇情,又讓我回想了一下課堂上平等的師生關係。

「每次看到以前的學生跟我們分享近況都好興奮,上次有人傳了他新狗狗的照片給我,真是太可愛了!」系主任說。其實就算我知道老師與學生像朋友一樣,儘管我的身份從學生變成了他們的同事,我還是相當嚴謹的,不教課時總是安靜的聆聽其他教職員的對話,畢竟形式上尊師重道是我成長的文化帶給我發自內心的舉措,大概永遠不可能叫老師「甜心」吧XD!為了讓自己更融入這樣的職場,我開始會在信件附上一兩張照片,像是分享在學校旁邊當環保志工抓到的鰻魚,增加一點同事間枯燥行政工作的趣味性,也多多讓同事認識學生身份外真實的自己。

信件附上參加環保志工訓練的照片。
信件附上參加環保志工訓練的照片。

有了過去大學三年以及工作的經歷,幫助我更好的與現在碩士班的老師交流也擔任了同學與老師間的橋樑。至少在師生課堂討論氣氛降到冰點時,有勇氣打破寂靜,因為我知道,任何話都會被聆聽、被尊重,而且再不說些話,再不多點互動,這堂課就失去意義了。

碩士班「全華人」小組與老師的期末合照。
碩士班「全華人」小組與老師的期末合照。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