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周慕姿療心室】《惡之花》殺人犯的兒子,有機會獲得愛嗎?
by 周慕姿-更新
文 / 周慕姿 圖 /LINE TV、tvN
日前看完一部韓劇—《惡之花》,男女主角的演技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男主角),關於劇情,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搜尋、或直接觀看這部戲劇。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關於男主角的遭遇,以及他後來的變化。
(以下有雷)
男主角賢秀,實際上是連續殺人犯的兒子,卻假裝另一個身份—醫生的兒子,且為了戲劇性所安排的綁架記者劇情,使得讓大家對男主角有個錯覺:這也是對犯罪沒有罪惡感、沒有同理心、冷酷無情的犯罪者嗎?這個人是反社會人格嗎?
但深入觀看戲劇後,才會發現:實際上,賢秀其實是一個在成長經驗中經歷過創傷、甚至可能被特意「訓練」,例如小時候減少與他接觸、減少情緒反應,甚至讓他經歷過於恐懼害怕的事物(例如戲劇中有說到,殺人犯父親似乎會在賢秀小時候,帶賢秀去處理動物屍體),使之成為有表達情緒障礙、理解情緒困難的「述情障礙」者。
當然,賢秀並不是完全不能理解情緒。他可以準確地知道別人的情緒反應,背後代表的意思、以及對方可能的想法,又可能如何影響他的行動。這種極為「認知」、以思考為主、冷靜判斷的「後設」能力,我認為有可能是他天生的敏感度,也可能是因為,為了讓自己即使沒有情緒也能與人互動,為了生存而訓練出來的生存策略。
我在觀看男主角的行動時,也忍不住好奇地猜想:說不定,賢秀其實是個非常善感的孩子,但他過往曾經因為他的善感,使得他受很大的傷、或是內心難以承受如此劇烈的情緒,於是他學會一個方式,把自己的情緒關閉,用以保護自己脆弱的內心,也用以讓自己不用與他人過於涉入。
「只要我不要動情,用理性冷靜判斷,我就不會再因為人地關係而受傷。」再也不需要害怕別人的背叛。畢竟,賢秀有太多的經驗,是他人因為自身的利益,拿走他的資源,甚至貼他標籤、欺負、傷害他,只是為了自身的恐懼與慾望。
他相信過別人,卻一再被傷害,不過,感受不到情緒的他,連別人的傷害都不能感受到憤怒,他只是逃走,或是假裝威脅、找到別人的弱點,用這些方式來「控制別人」,藉此讓自己不要再有機會受傷。這樣的他,訓練自己沒有感情,越來越純熟,越做越好。然後,他遇到了志元。
志元豐富的情緒表現,表裡如一的性格,深深吸引對人有極大不安全感的賢秀,但是,「只要靠近人,就一定會受傷的」,這樣的信念,讓賢秀不停拒絕著志元。而志元,就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與信任中,敲開了賢秀的心。
只是,在與人相處有太多受傷經驗的賢秀,一直沒有辦法把自己的真實面貌表現出來讓志元知道。因此,他訓練自己學會笑、學會表現情緒,即使自己根本不一定有這些感覺,但他訓練自己有能力做到「該有的情緒反應」。老實說,要一一去訓練自己這些情緒反應,明明沒感覺,但要不停地訓練自己,要在不同的場合與時間點做出正確的情緒反應,這是一件非常困難、也非常花時間的事吧?
但,賢秀願意去做,因為他想給志元一個「正常的丈夫」,給他的孩子一個「正常的爸爸」。願意花這麼多時間,訓練自己做自己根本不會的事,只是為了能夠「正常」,而不是拒絕互動、拒絕溝通、躲開人際,就像賢秀在遇到志元時,一開始做的事情一樣。可以為了他人做這麼大的調整與改變,那其實,就是愛啊!只是,或許賢秀的成長經驗中,太少經歷這種「愛」,也很少獲得這種美好的對待。
所以,他並不清楚,能讓他為了志元、女兒做如此的犧牲,其實是因為,對方是他最重視的人。幸好,在他與志元的努力下,他終於找回自己的「感覺」,成為一個有「心」的人,再也不是像機器人一樣,行屍走肉地活著。
而愛,永遠是我們活在這世上,最珍貴、也最令人追求的美好事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