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周慕姿療心室】 覺察「內在負面標籤」,讓人生更多選擇,心靈更自由
by 周慕姿-更新
文 / 周慕姿 圖 /unsplash
許多很怕給人添麻煩的人,小時候或許都經驗過:因為自己造成父母「麻煩」,而獲得「懲罰」的經驗。例如:生病、弄髒衣服、打破東西...事情發生的時候,父母的反應不是「你有沒有怎麼樣」,而是「你怎麼這麼不小心」「你為什麼不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讓我麻煩」,因此生氣,甚至懲罰、責罵、毒打小孩。
很多人就會因為這樣,存著「我不能造成別人的麻煩」「我這樣會很糟糕」的心情,然後拚命努力不要麻煩別人。只是這麼做的時候,卻也讓我們,在世界上活得像個孤島一般。甚至會感覺:自己拚了命的努力,也只是想活著而已。《過度努力》裡面的每一個故事,幾乎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狀況。
因為,如果我們必須不給別人添麻煩,我就得很努力很努力才能活下去,那麼,我很難不過度努力吧?那些小時候因為不符合父母期待、造成被懲罰、責罵的經驗,形成孩子覺得我對父母很麻煩的感受,其實就是我在《羞辱創傷》這本書提到的:內在負面標籤。要怎麼讓自己覺察到這些內在負面標籤、發現它對我們思考、感受與行動的影響,慢慢鬆動、理解自己的恐懼,並且好好安撫自己,是我想在《羞辱創傷》中傳達的,也是我們許多人一生的課題啊。
所有調整,不是為了更好,而是為了讓我們的人生有更多的選擇,那麼,我們的心靈,就有機會更自由。因為,能夠用這些生存策略,讓你拚命努力到現在,這樣的你已經夠好了,另外,或許也有些人好奇:「不過不要麻煩別人,不是比較好嗎?」或是,覺得自己不麻煩別人,只是不想造成別人困擾而已。
我自己的觀察是,「不要造成別人的麻煩」跟「我不要麻煩別人」是有一些差異的:前者比較像是「生活道德公約」、過往成長經驗獲得的信念,甚或是在家庭中被父母提醒的「核心價值」;後者則比較像是在遭受到一些受傷經驗後,所得出的結論,而且重點是在「我」——我是不可以麻煩別人的,如果麻煩別人,會被嫌棄、會被傷害,甚至,可能也不會有人願意理我、幫我的「無價值感」。
那種感受是:我的感受、我的需要,都是不重要的,別人都不在乎、也不看重,還會因為我的感受與需求責怪我、懲罰我、討厭我。於是我們在每次出現類似的事情,都是一次「 #情緒重現」,我們就在這樣的情緒海嘯裡,充滿著焦慮,努力用自己的 #生存策略,避開可能會被傷害的情況。
我們卻也在這樣的情況裡,一次又一次,再次經驗到:「我就是不可以麻煩別人,我的存在是會麻煩到別人的,所以我要努力讓這件事不要發生......」於是,自己存在這世界上是麻煩、沒有人會為我做什麼的「無價值感」,就這樣充斥在我們的心中。害怕著正對這些情緒,所以,我們焦慮,焦慮每一個該做的、或沒做的事。
因此,若你害怕造成別人麻煩時,停下來想一下:「我是因為考慮對方的心情與狀態,同理地希望不麻煩到他;還是有許多焦慮,更擔心自己這樣會被討厭、或不接納?」如何讓我們能夠覺察自己的焦慮來源,了解內心曾受的傷所引發的恐懼,我們才能知道,現在這些恐懼或許沒有像以前一樣、會如此傷害我們,我們才能有勇氣為自己做出新的選擇:願意自我安撫、照顧,給自己一些、過往我們很想要、卻沒有大人願意給我們的東西。那就是,對自己的愛與疼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