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哥吉拉-1.0》:在驚天動地的嘶吼中,傳達努力活下去的另一種戰鬥意念

在2024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上,日本的《哥吉拉-1.0》(ゴジラ-1.0)成功拿下最佳視覺效果獎,就此成為首部獲得奧斯卡的「哥吉拉」作品,同時也是第一部拿下這個獎項的日本片,讓許多當時仍未看到本片的觀眾,因此對《哥吉拉-1.0》好奇不已。如今,《哥吉拉-1.0》雖然並未登上院線,卻也總算於Netflix上架,讓眾多觀眾得以一償宿願……

Photo / Netflix

《哥吉拉-1.0》:在驚天動地的嘶吼中,傳達努力活下去的另一種戰鬥意念

過去幾個月來,由山崎貴執導,神木隆之介與濱邊美波主演的電影《哥吉拉-1.0》,可說一直是影迷之間的熱門話題,不斷討論為何本片在除了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竟然沒傳出任何的上片資訊。

到了本片於美國創下賣座紀錄,影評一片叫好,甚至是成功拿下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後,這件事則被討論得更加熱烈,相關論點包括本片情節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東寶電影公司為避免引起紛爭,刻意不在亞洲其它國家上映,或是版權其實早已賣給串流平台等等,都是一度被提出的可能性。

也因如此,有不少熱愛「哥吉拉」系列的影迷,甚至為了《哥吉拉-1.0》,特別安排去日本旅遊,並將在戲院觀賞本片排為最主要的行程,因此讓本片一度成為本系列影迷的身分象徵,唯有親自跑去日本觀賞的人,才能稱得上是高階的「哥吉拉」迷似的。

後來,5月初時,《哥吉拉-1.0》除了總算推出販售的藍光片外,也在日本的Amazon Prime Video串流平台先行上線,就連後來推出的黑白版《哥吉拉-1.0》,也於同日上線,因此讓不少影迷選擇透過VPN的方式來跨區觀賞。只是,由於Amazon Prime Video上的版本只有日文字幕,所以也還是讓一些影迷深感遺憾。

然而,就在時間邁入6月1日的凌晨瞬間,Netflix突然在除了日本外的亞洲市場全面上線本片,事前甚至沒有任何宣傳與通知,就這麼瞬間引爆各大社群平台,除了影迷紛紛爭相走報外,各大電影、流行與娛樂媒體也幾乎全在凌晨時分報導此事,讓本片隨即登上了Netflix的電影排行榜冠軍。

當然,我們如今還是不知道Netflix為何不做任何宣傳。有人認為,這仍是與擔心片中的二戰元素會觸怒其它國家有關。但我個人覺得,雖然東寶確實有可能擔心這點,不過對Netflix來說,這卻不是什麼值得擔心的事,所以與其說是由於這點,其實則更可能只是一種勇於嘗試的行銷手法。

事實上,在2018年時,Netflix便曾在首度曝光獨家電影《科洛弗悖論》(The Cloverfield Paradox)的消息與預告後,隨即於數小時後上線本片,以此作為引爆話題的行銷手法。而這回的《哥吉拉-1.0》,也可能是他們在考量道本片於亞洲引發的相關討論後,一種刻意為之的操作方式。

畢竟,在這個社群時代裡,像是如此受到矚目與討論的電影,以這種突襲的方式忽地登場,確實有可能會引起比一般作法更為熱烈的討論,甚至更藉由消息排山倒海而來的情況下,讓人更想於第一時間觀賞本片,而且還真的可以一打開Netflix便能馬上觀賞,絲毫沒有拉長戰線導致熄火的問題,就此在行銷層面上,等於不用再做任何任何事情,便有機會達成比事前宣傳更好的效果。

那麼,《哥吉拉-1.0》本身的表現究竟又如何呢?就整體風格來看,《哥吉拉-1.0》可算是導演山崎貴過往路線的結合體,既在特效方面具有比一般日本片傑出許多的表現,就連強調懷舊、復古的感人情懷,也同樣並未奉缺,而且在渲染觀眾情緒的手法上,甚至也比過往控制得更好一些,在沒那麼用力的情況下,反倒顯得自然與真摯許多。

事實上,山崎貴以前便曾在《ALWAYS再續幸福的三丁目》(ALWAYS 続・三丁目の夕日)的片頭裡,拍過一段向哥吉拉致敬的段落,其中一些手法便與《哥吉拉-1.0》中頗為相似,再加上他後來還曾為西武園遊樂園的哥吉拉遊樂設施拍過相關片段,因此這回的《哥吉拉-1.0》,也算是他一償宿願的作品。

《ALWAYS再續幸福的三丁目》片段:


而在演員表現上,雖然《哥吉拉-1.0》的劇情,確實會讓觀眾希望兩名主角能幸福快樂的生活下去,但神木隆之介與濱邊美波的演出,卻也還是有些差強人意,尤其神木隆之介更是僅停留在表面階段,無法讓這個角色的狀態真正傳達到觀眾內心,反倒是配角的安藤櫻跟佐佐木藏之介十分出色,透過並不算多的戲份,便成功為劇情所想呈現的庶民感,帶來更顯生動的效果。

至於因為奧斯卡而成為熱門話題的特效部分,其實並沒有到那麼出神入化的地步,如果拿好萊塢商業大片的特效來比較,《哥吉拉-1.0》還是有不少比較明顯的破綻。因此,《哥吉拉-1.0》在特效上的成就,其實比較接近可以用相對低廉許多的成本,便能完成令人驚嘆的效果,因此對好萊塢而言,自然是件叫人倍感衝擊的事。

而最重要的劇情方面,則得先解釋一下片名來源。其實,這次片名之所以會用「-1」為名,一方面是由於本集的故事時間點是全系列中最早的一部,另一方面則是想強調當時的日本,仍處於戰後瘡痍的「負值」狀態,因此才決定將本片命名為《哥吉拉-1.0》。

而從系列過往來看,哥吉拉亦曾在不同時代裡,擁有不同的隱喻。像是廣島與長崎的原爆化身、日本軍國主義的作祟亡魂、福島核災的寫照等等,都是頗為知名的隱喻。而在這回的《哥吉拉-1.0》中,則是日本對戰爭的一種PTSD象徵,化身為對於戰爭回憶的恐懼,並以十分直接的方式,召喚出彷彿原爆再臨的駭人光景。

這些部分,均能在神木隆之介飾演的主角身上,找到十分明顯的連結。包括他因為恐懼而並未出手救助同僚,甚至是自己沒有勇敢戰死的愧咎感,都影響他輕易放棄其實就在眼前的珍貴幸福,同時更成為導致後來悲劇的因素之一。

但在此同時,《哥吉拉-1.0》也在許多地方藉由角色之口,大力批判二戰期間的日本政府。就連後面對抗哥吉拉的行動,也強調因為政治局勢之故,只能由民間自發主導的困境所在。

有人認為,從《哥吉拉-1.0》後頭的劇情來看,本片還是給人一種大日本主義的感覺,透過擊敗哥吉拉的過程,達成扳回一城的激勵與宣洩。但事實上,從不少細節審視,《哥吉拉-1.0》的本質應該還是更接近於反戰思維,而不是那種重振民族雄風式的安排。

因為,除了那些角色原本便對日本政府欺騙百姓、要求軍人送死的行為十分不滿外,就連片中角色的氣憤,其實也都與戰敗無關,而是與自己未能在關鍵時刻保護戰友,或是在戰爭期間失去了心愛的人有關。

這樣的狀況,也使他們起身對抗哥吉拉的行為,與日本在二戰的敗仗不同。他們的失敗是一場侵略之戰,但對抗哥吉拉的戰役,則是源自想保衛家鄉。而這種心態上的不同,則可說本身便是反戰思維的一種表現。

不是自我犧牲才偉大,不想死也未必就是不勇敢。重要的是,你究竟為何而戰,又是否願意為了真正重要的事物而犧牲。而從劇中情節來看,《哥吉拉-1.0》更不忘一再提醒觀眾,努力活下去這件事,才是一種需要時時掛在心上的考量。因為除非情不得已,否則只有好好地活下去,才是能繼續保護你心愛的人的唯一之道。

像是這樣的故事主題,或許也正是《哥吉拉-1.0》跟過往的日本「哥吉拉」系列相比,得以更受國際市場好評的原因之一。因為,劇情裡描述的狀況,確實在不同的國家與局勢中,均可能展現出一種無比貼合的效果,描繪了由於過去某些錯誤所造成的怪物,導致人們得再度奮戰,努力扭轉與捍衛一切,並試圖找到真正問題根源的過程。

當然,也有部分評論認為,《哥吉拉-1.0》的結局有點太過美好。但其實這樣的安排,與主題本身便有密切關連,就像是在告訴我們,只要你願意努力活下去,就會發現有些你以為自己失去的事物,或許並未消逝,而是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存在,就這麼等你察覺。

而在此同時,有些人心中的戰役總算結束,卻也有人可能會因為新的事件,因而留下另一種的陰影,於不知不覺間,成為了未來的另一道陰霾。

但這世界不是原本就這樣嗎?所有的一切都是息息相關,沒有所謂真正結束的一日。因此,我們所能做的,便是好好地活著,為了自己相信與想要保衛的事物,堅持不斷地奮戰下去。

在哥吉拉那駭人的嘶吼中,角色們所想傳達的,或許就是這樣的一件事吧。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