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窺探者》:或許總是讓人迷惘的自我定位,才是這部驚悚片裡裡外外的核心所在

由達科塔.芬妮(Dakota Fanning)主演的驚悚懸疑片《窺探者》(The Watchers),擁有一個讓人十分好奇的核心謎團,在一開始難以確定究竟是超自然還是人為因素的情況下,就這麼開展故事,讓人亟欲得知那些躲在暗處的「窺探者」,究竟是為了什麼目的而窺探,其真面目又是什麼……
《窺探者》:或許總是讓人迷惘的自我定位,才是這部驚悚片裡裡外外的核心所在

《窺探者》的導演伊莎娜.奈.沙馬蘭(Ishana Night Shyamalan),是以《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分裂》(Split)等片聞名,近期即將推出新作《圈套》(Trap)的知名驚悚片導演奈.沙馬蘭(M. Night Shyamalan)的女兒。

而在伊莎娜.奈.沙馬蘭的這部處女作裡,整體風格也確實頗有乃父之風,在驚悚氛圍裡加入濃厚的懸疑氣息,打從一開始便拋出讓人好奇不已的謎團,並直到故事後段才揭曉真相。就連在角色塑造方面,也與他父親的風格相同,選擇以家庭問題作為核心,藉此引發觀眾的情緒共鳴。

如果就《窺探者》的核心謎團,也就是主角等人為何被困在森林中的一棟神祕建築,並在夜晚時無法外出,只能供屋外那群神祕的「窺探者」不斷窺視的設計來看,其實大可被視為一種與現代流行文化有關的諷刺性安排,讓主角他們就像是身處於變形的實境秀節目裡,得要遵守既有的規則行事。

這樣的設定,加上故事結合愛爾蘭神話元素,讓窺探者的行為動機奠基於「模仿」一事的情節安排,也使其中的諷刺性變得更為強烈,除了讓這部電影的觀眾就像是處於與窺探者相同的觀看角度以外,就連名人會為社會帶來的影響或仿效風潮,乃至於名人做出不符大眾期待的行為時,所可能遭到的反噬情況,也都這樣被紛紛轉化為《窺探者》中的驚悚設定。

至於在角色刻劃上,《窺探者》則正如前面所言,就像是奈.沙馬蘭的絕大多數電影,總把內在主題放在探討家庭關係一樣,讓幾個主要角色遭遇到的問題全都相互呼應,除了與失去家人的傷痛有關以外,同時也描繪出這樣的苦楚,如何使他們就此失去人生中的歸屬感,進而陷入彷彿難以逃脫的迷惘當中。

而怎麼從這樣的困境裡走出,往往是奈.沙馬蘭作品的一大核心。至於《窺探者》在這邊的處理方式,則有點像是《驚心動魄》(Unbreakable)的手法,將逆轉情節與人物關係發展加以融合,既讓某些傷痛得以被跨越,同時也不忘展現一些直到最後,也依舊揮之不去的痛楚與困惑。

不過平心而論,雖然伊莎娜.奈.沙馬蘭確實承襲了父親作品的鮮明風格,也帶來了不少頗為有趣的想法,但在此同時,《窺探者》卻也在各種元素的分配上,有明顯不夠成熟的問題,導致加入的元素雖多,但卻未能劃分出主要與次要之分,最後則在篇幅影響下,全都只是開了個不錯的頭,但也全都只接上了一個草草帶過的尾。

就連細節方面也同樣如此。例如主角帶著的那隻鸚鵡,其模仿人類說話的特質,還有故事中後段的重要作用,其實都與窺探者角色有相當明確的映射之處。但這樣的設計雖說有趣,卻也欠缺更進一步的描述,讓人難以確定實際的目的為何,最後則讓這類安排,也因此無法為故事帶來實際加分的效果。

就連真相方面也是如此。雖然該有的解釋大概都講了,但一些重要的細節方面,則幾乎只是含糊帶過,最後則讓劇情合理性也明顯受損,甚至導致原本該帶給觀眾的情緒共鳴,也因而受到了相當程度的影響。

這樣的結果,也讓伊莎娜.奈.沙馬蘭在這部處女作裡的表現,甚至與片中的窺探者設定成為了另外一層的對映關係,展示出她雖然掌握了父親作品的絕大多數特質,但在實際執行上卻還是明顯地不如人意,導致乍看雖然相似,但只要再看得更仔細點,便會在其中清楚看到不夠流暢自然的地方,因而讓人更感可惜。

而從這樣的角度來看,片中窺探者那個關於自我定位的迷惘,會不會有可能正是伊莎娜.奈.沙馬蘭在編導這部電影時,內心不斷閃現的困惑,最後投射在故事中所造成的結果呢?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比起表面上的風格而言,或許《窺探者》的一部份內在,其實則遠比我們想像之中,還要更屬於伊莎娜.奈.沙馬蘭自己吧。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