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從故事時間線順序到劇情隱喻,用4個角度來解析峰迴路轉的《誰偷了垃圾桶?》!

印度電影《誰偷了垃圾桶?》(Maharaja)在Netflix上架後,以出乎意料的故事結構與層層翻轉,旋即成為許多影迷熱烈討論的作品。

Photo / Netflix

從故事時間線順序到劇情隱喻,用4個角度來解析峰迴路轉的《誰偷了垃圾桶?》!

究竟,這部一開始看似黑色喜劇,但卻逐漸變成動作、懸疑、驚悚與犯罪類型的電影擁有怎樣的魅力?這回,就讓我們以不同的4個角度,來為你解析《誰偷了垃圾桶?》!

《誰偷了垃圾桶?》解析1:劇情的正確順序

《誰偷了垃圾桶?》最多人討論的地方,肯並是複雜且具有誤導性的敘事順序。雖然後來回想起來,許多地方都能透過角色的服裝、髮色,甚至是主角瑪哈拉賈頭上的包紮傷口來大概分辨出劇情時間點,但在看的當下,卻未必會在第一時間留意到,因此也讓《誰偷了垃圾桶?》具有比想像中還要更多的劇烈翻轉。

也因為如此,接下來,便讓我們按照故事的時間順序,來重述一次《誰偷了垃圾桶?》的情節。

15年前,塞爾旺與拉納西旺犯下一連串謀財害命的案件。後來,在塞爾旺年紀尚小的女兒生日當天,塞爾旺去瑪哈拉賈工作的理髮店剪髮,中途接到拉納西旺的電話,說警方已經在懷疑他們,隨時有可能會出手逮捕。通話結束後,他懷疑瑪哈拉賈聽見了他們的對話內容,結果在離開時,遺落了要送給女兒的金飾。

由於瑪哈拉賈有聽到他在講另一通電話時,曾提及自己家的位置,因此善良的瑪哈拉賈則向老闆請假,前去歸還項鍊。沒想到,才剛抵達的他,正好遇到警方的逮捕行動,導致罪行被妻子發現的塞爾旺,誤以為是瑪哈拉賈通風報信,因此立誓要向他復仇。

不久後,瑪哈拉賈帶著妻女前去拜訪塞爾旺的妻女,準備歸還項鍊。但一場車禍意外,卻使塞爾旺的妻子與瑪哈拉賈的妻女全部身亡,只有塞爾旺的女兒喬蒂正好被掉下來的鐵製垃圾桶罩住,因而逃過一劫,於是在不知道自己真實身世的情況下,被瑪哈拉賈收養並長大成人,而且他們還把那個垃圾桶視為保護她們的家人,就這麼供奉在家中。

15年後,出獄的塞爾旺,找來拉納西旺與在修車廠工作的朋友達那,一同去找瑪哈拉賈復仇。但那天瑪哈拉賈為了幫女兒買鞋子而延遲返家,導致先回到家的喬蒂被三人襲擊及痛毆,甚至更慘遭拉納西旺強暴,最後由於塞爾旺可能想起了自己的女兒之故,因此沒等到瑪哈拉賈回家,便率領兩人離去。

犯案時,達那所開的車,其實是一名議員送去修車廠維修的車。後來,議員發現自己的車被達那偷開,因此去修車廠痛毆了達那一頓。

另一方面,悲憤不已的瑪哈拉賈,發現兇手掉在現場的過路費收據後,循線找到議員,並正好遇到來找議員尋仇的達那,於是便跟蹤在他後頭,順利殺掉對方復仇,同時得知還有另外兩名兇手,而且其中一名還與警局人士相關。

於是,瑪哈拉賈將垃圾桶藏起,以垃圾桶被偷作為藉口,前去警局報案,並不惜花七十萬元,也要讓警方受理這個案件,接著藉故守在警局,試圖找出那名背上有腫塊的另一個兇手,所以不僅刻意向警方講出這個訊息,同時觀眾也能在許多段落中,看到他不斷藉故去摸別人的背部。

雖然他並未靠自己找到背上有腫塊的納拉西旺,但警方卻因為想為了瑪哈拉賈的七十萬賞金,因此買通納拉西旺,叫他自願假裝成偷垃圾桶的犯人。結果納拉西旺在來到瑪哈拉賈家中準備重現犯案過程時,便旋即認出那裡,還被瑪哈拉賈察覺他正是兇手之一,最後則在早已調查出真相的警方刻意縮手不管的情況下,使瑪哈拉賈成功以私刑復仇。

最後,瑪哈拉賈與塞爾旺總算要正面對決時,由於喬蒂也抵達現場,並認為塞爾旺只是為了錢財,所以主動把家中值錢的首飾交給對方,希望一切得以平息。然而,塞爾旺在其中發現他當年想送給女兒的那條項鍊時,這才得知原來喬蒂就是自己的女兒,而一想到自己的行為害喬蒂慘遭強暴及毆打,也導致他悲痛不已,最後選擇跳樓,就此結束了《誰偷了垃圾桶?》。

《誰偷了垃圾桶?》解析2:源自宗教神話的隱喻

由於《誰偷了垃圾桶?》的情節,強調出因果報應的道理,因此片中也使用了一些印度教毗濕奴派的相關神話元素,作為劇情中的隱喻。

其中主角瑪哈拉賈的名字,是「偉大國王」之意,所以每當他提起自己的名字時,便常常被其他角色嘲笑。然而,無論是這個名字,或是片中的其它隱喻,都讓瑪哈拉賈這個角色,其實可以被視為眾生保護之神的毗濕奴象徵。

片中那個垃圾桶,被瑪哈拉賈與喬蒂取名為拉希米,也就是傳統上被視為毗濕奴妻子的「吉祥天女」。而在片中,拉希米由於保護了喬蒂,所以有點被視為家中的母親。不過,吉祥天女雖然是守護家庭的女神,但個性卻也反覆無常,所以通常象徵幸福或富裕可能在傾刻之間便為之翻轉,因此在這兩個方面,都與《誰偷了垃圾桶?》的情節有所呼應。

至於不只一次出現的眼鏡蛇,則可能象徵支撐大地的半神巨蛇舍沙。在毗濕奴常見的其中一個形象中,祂往往會橫躺在舍沙身上,因此也讓眼鏡蛇第一次出現,並喚醒瑪哈拉賈的段落中,成為了瑪哈拉賈覺醒的一個象徵,而他在警局前高舉起一隻眼鏡蛇的段落,也隱喻了他接下來執行正義的形象。

《誰偷了垃圾桶?》解析3:環環相扣的社會問題

在《誰偷了垃圾桶?》中,大量置入了各種社會問題。除了與故事主線息息相關的犯罪與性侵問題外,更花了不少情節描繪警方貪贓枉法的部份,同時讓這些問題共同織起一張巨大且複雜的網,彼此息息相關。

像是公務員貪汙,便與警方刻意忽視,或是想從中獲利的作為有關,至於需要收錢才願意幫人民查案,甚至是為了錢財不惜造偽,導致真正的罪犯可能逍遙法外等安排,也都讓片中的治安問題,陷入了無計可施的惡性循環。

最微妙的地方在於,雖然片中的警方刻意讓瑪哈拉賈以私刑解決問題,但這樣的安排,卻也展現出整體法治的不彰,使正義雖然看似實踐,但卻與公權力的執行沒有關係,甚至還因為就是故事前段的公權力問題,才讓事情得用這種方式才能解決,就連瑪哈拉賈一開始去報案的舉動,也是打從一開始便打算要自行處理的佈局,從來都沒寄望過警方能幫他解決事件。

至於性別暴力的部份也同樣如此,而《誰偷了垃圾桶?》更藉由喬蒂的堅毅,就這麼描繪出犯罪者的可憎,同時也為受害者致上一分鼓勵之意。

《誰偷了垃圾桶?》解析4:民間故事式的主題與道德觀

雖然《誰偷了垃圾桶?》打亂敘事結構的手法相當現代化,同時為電影帶來高度的娛樂效果,但如果從故事本身的一些元素與本質來看,其實還是比較接近於傳統性質的民間故事。

例如主角一旦執著起來,那誰也拖不走的驚人怪力,乃至於他長年從事理髮理容工作,因而造就出的用刀技巧,都是相當民間傳奇式的典型安排,甚至就連警察最後幫助主角,讓前面那些貪贓枉法的行為,好像都在天理與公道之下,相對顯得小奸小惡的相關設定,也一樣有著類似於此的調性。

就連故事主軸的因果報應,其實也同樣十分傳統,讓男性為惡的報應,得要透過女性家人的受苦來實踐,藉此展現所謂的因果,最後也讓《誰偷了垃圾桶?》雖然相當程度地反映出女性所會面臨的困境,但其中的因果邏輯,卻也還是出自老式的性別與家庭觀點,因此也讓最後的結局,照樣有股揮之不去的悲劇氣息。

以上便是關於《誰偷了垃圾桶?》的4個解析。不知道你在看這部片的過程中,是否也有發現什麼有趣的伏筆或隱喻?對於最後結局的看法,又是如何的呢?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