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Netflix《童話故事下集》:「下集」這個劇名,或許也反映出這終究仍是童話的一部分

由柯佳嬿、劉以豪、柯淑勤、傅孟柏、曾敬驊與姚愛寗等人主演的Netflix台劇《童話故事下集》,先是以《分手擂台》有關的行銷手法掀起話題,接著又以女主角犀利的內心獨白引發討論,順利成為近日最受矚目的台劇作品,就連獨特的劇名也別具用意。只是,《童話故事下集》這個名字,真的只有一種解釋嗎?

Photo / Netflix

Netflix《童話故事下集》:「下集」這個劇名,或許也反映出這終究仍是童話的一部分

Netflix的台劇《童話故事下集》,透過柯佳嬿飾演的主角內心想法,針對台灣社會普遍的一些婚姻狀況,帶來有趣且直接的吐槽,因此光就這點來說,便使《童話故事下集》具有一定的紓壓效果,甚至足以讓不少觀眾心生共鳴。

但在此同時,由於《童話故事下集》裡的一些情節,也具有相當的真實度,所以除了那些讓人笑得開心的主角獨白外,有時甚至也會帶來一種煩躁感。不管是劉以豪飾演的媽寶丈夫,或是柯淑勤飾演那名看似溫柔體貼,但行為卻滿滿情緒勒索的婆婆角色,以及柯佳嬿面對婆婆時,其實只會把那些看法藏在內心裡的狀態,都讓那種隱約的煩躁感不時浮上水面。

有趣的是,從劇名表面來看,《童話故事下集》這個名字,像是在強調童話故事看似幸福美滿的結局之後,還有許多現實狀況得要面對,因此本劇所想帶出的,便是這樣的情節。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既然用了「下集」這個名字,便代表這裡所謂的「童話故事」,其實原本就該有上有下才算完整,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就連《童話故事下集》這個名字,或許也反映出本劇的相關內容,其實終究還是在童話範疇裡的這個面相。

事實上,如果仔細思索《童話故事下集》的情節,情況也正是如此。

舉例來說,一開始並不打算生小孩的柯佳嬿,突然可以聽到自己子宮聲音的段落,便有一種她最後還是被傳統觀點與生理狀態說服,使她未能堅持原本想法的感覺。

而在接下來的情節裡,真正讓她擺脫那種內心矛盾的,其實與她自己全然無關,而是劇情直接透過劉以豪患有無精症來解決問題,甚至還扣著這一點,使她與婆婆之間的關係似乎有所改善。

這個部分便是本劇依舊仍在童話範疇裡的例子,讓這件事以主角全然被動的方式順利解決,就算對劉以豪的角色來說,那肯定是一件十足遺憾的事,但對於柯佳嬿這邊而言,則接近於一種由命運代勞的解脫。

就連與曾敬驊飾演的藥師有關的情節,也有一點這樣的調性,讓柯佳嬿在因緣際會之下,得知原來曾敬驊的溫柔與深情,其實是對每個女性都這樣的行為,也讓她因此從原本還帶著猶疑的複雜情感裡脫身而出,再度將情感焦點給集中在劉以豪身上。

類似這樣的劇情安排,都比較像是命運給予了她脫身機會,而不是她主動去解決問題。否則要是她並未發現曾敬驊其實是那樣的人,那麼之後她是否還能沒有任何遺憾地與丈夫相處?而要是劉以豪的角色並未患有無精症,她是不是就會這樣違背原本想法地生下孩子,然後與婆婆在日後發生種種與教養有關的問題?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這些問題被解決的方式,全是《童話故事下集》之所以仍可以算在童話範疇裡的原因。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其實到了最後也依舊存在,並沒有真正的改變,頂多就是在結局時,柯佳嬿似乎已經可以用更包容的方式來看待一切,比一開始更能接受某些狗屁倒灶的事,最終從改變不了外在環境,就改變自己想法的方式來面對婚姻。

當然,其中最讓人寬慰的,大概是劇中的兩名主角,終究還是重視與深愛彼此,這才讓他們擁有了我們所看到的欣慰結局。

畢竟,其實我們也都心知肚明,在《童話故事下集》裡的描述,雖然有些地方確實叫人難以忍受(例如婆婆侵犯私密空間,或是劉以豪收pizza的方式等等),但要說到更慘的,絕對比比皆是,正如劇中的婆婆頂多就是以柔性方式來情緒勒索,但在有些家庭裡,則甚至採用情緒虐待的方式來對待媳婦,而且就連其他男方親友,還會毫不留情地加入到加害者的行列當中。

因此,《童話故事下集》那個相對美好的結局與主角感悟,自然也無法運用在真正惡劣的婚姻生活裡,甚至對於真正處於那種環境底下的人來說,這樣的劇情安排,也正是本劇依舊仍在童話範疇裡的原因之一。

當然,《童話故事下集》也並未美好到那種程度,而只是帶出了一個比較持平的狀態。雖然現實中有許多更慘的婚姻關係,但比劇中主角還好的情形,其實並未少到哪裡去,其中最大的關鍵,還是在於倘若有人身處悲慘的婚姻生活裡,其實也根本不應去套用劇中那樣的主角感悟,硬是說服自己或許會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一刻。

有時,獲得自由,奔向新的生活,其實也同樣是一種幸福快樂的結局,甚至還不是結局,而只是開始而已。

而那,不也一樣可以是種美好的童話嗎?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