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吸血鬼:諾斯費拉圖》:乍看是非得吸乾你的血才肯罷休的吸血鬼,實則是失去理智的瘋狂前任

《吸血鬼:諾斯費拉圖》可以是近期最為成功的恐怖片之一,在美國創下了十分優秀的票房與評價,將再經典不過的恐怖傳奇,巧妙賦予新面貌,讓電影裡的吸血鬼,甚至可以被視為一個糾纏不清的恐怖前任……

Photo / 環球影片

《吸血鬼:諾斯費拉圖》:乍看是非得吸乾你的血才肯罷休的吸血鬼,實則是失去理智的瘋狂前任

1922年的恐怖片經典《不死殭屍—恐慄交響曲》(Nosferatu),故事與布蘭姆.史鐸克(Bram Stoker)發表於1897年的小說《德古拉》(Dracula)十分相近,只是更強調角色情感的瘋狂面相,因此與《德古拉》相比,《不死殭屍—恐慄交響曲》則更增添了一股病態般的黑色浪漫氣息。

而改編自《不死殭屍—恐慄交響曲》的《吸血鬼:諾斯費拉圖》(Nosferatu),則更將原版的浪漫感,藉由全片的攝影與美術設計等視覺環節加以放大,透過驚人的美學成就,為《吸血鬼:諾斯費拉圖》帶來令人目眩神迷的特質,至於劇情方面,也透過極為巧妙的改編,讓全片被賦予一種古怪的女性主義特質,甚至還讓這則經典吸血鬼故事,得以用更現代化的隱喻方式來加以解讀。

Photo / 環球影片
Photo / 環球影片

基本上,《吸血鬼:諾斯費拉圖》針對原版的改動其實不多,大部分都只是添加細節,好讓原本的故事邏輯更顯清晰。其中最主要的改變,還是在於讓女主角於最後三分之一的情節裡,在個性上變得積極許多,以更加自覺的態度,主動迎向吸血鬼諾斯費拉圖的威脅,以不惜犧牲自我的方式,試圖阻止對方帶來的種種災難。

而在這種更加浪漫,針對女主角的主動性也大幅強化的調整之後,使《吸血鬼:諾斯費拉圖》也更像是在描述一則恐怖前任糾纏不休的驚悚愛情故事,許多地方的情節,幾乎都能妥善套入原本吸血鬼故事的架構當中,讓相關發展在明明更奇幻與浪漫的同時,卻也在解讀方向上顯得更為真實,簡直就像是我們不時會看到的社會悲劇似的。

Photo / 環球影片
Photo / 環球影片

於是,女主角年輕時,由於一時慾望導致的吸血鬼纏身,也就如同年輕女性在不經世事的情況下,被年長男性所拐騙,並在日後成為內心陰影的來源光景。甚至就連吸血鬼刻意以房產買賣作為藉口,將主角的未婚夫拐離她的身邊,藉機再度回到她生活裡的經典情節,也在這樣的改寫下,變得更像是一種利用社會及經濟地位來達成自身慾望的現實影射。

至於故事最後,則在忠於《不死殭屍—恐慄交響曲》的安排下,由於女主角個性上的微調,讓結局變得更複雜難解,既讓人覺得那是一種犧牲行為,同時卻又有一種放棄一切,選擇順隨情慾的自毀特質,描繪出當人面對能力與權勢都遠勝自己的對手時,恐怕也只有讓對方被自身的慾望反噬,才有機會拼死一搏,甚至讓自己也一併自苦痛中徹底解脫的複雜心態。

Photo / 環球影片
Photo / 環球影片

於是,《吸血鬼:諾斯費拉圖》就算沒有真正改動《不死殭屍—恐慄交響曲》的情節,但也確實為看似相同的故事,帶來了更具現代感,同時也更加寫實的奇妙效果。

只能說,在始終陰魂不散,非得吸乾你最後一滴血才肯罷休的吸血鬼,與完全失去理智的瘋狂前任之間,畫上如此巧妙的一個等號,也確實稱得上是一種再貼切不過的譬喻了,不是嗎?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