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一樣都是愛,卻在不同的權力結構與情勢所逼之下,有著不同的境遇

在《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直接於台灣上線串流平台,並迎來熱烈好評後,《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則在日前於台灣登上大銀幕,延續了一定的討論聲勢,甚至還在劇情方面,朝感情戲方面交出了有趣的發展……

Photo / 鴻聯國際、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劇照

《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一樣都是愛,卻在不同的權力結構與情勢所逼之下,有著不同的境遇

由于適、陳牧馳、費翔、娜然、黃渤、此沙、武亞凡、夏雨及陳坤等人主演,烏爾善執導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雖然並未在台灣上映,但於串流影音平台登場後,卻獲得了相當不錯的好評,可說為過往實在不太成功,同樣改編自《封神演義》的相關真人電影作品,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有趣的是,雖然姬發這個角色是後來的西周創建者,但在《封神演義》裡,他的戲份卻少到驚人,主要還是在描繪各路仙人與武將在沙場上的戰役內容。

然而,《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卻選擇以姬發作為主角,並把重心放在他與紂王殷壽、太子殷郊、父親姬昌之間的關係,讓《封神演義》這個以各路能人異士為主的故事,焦點轉移至更加凡人的層面上頭,最後也讓《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擁有更強的情感基礎,甚至帶來更容易讓人產生共鳴的戲劇效果,就連傳統紂王與妲己的關係,也在片中產生了一定變化。

而在日前於台灣上映的《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裡,雖然有更加鮮明的奇幻與戰爭元素,但在角色刻劃上,卻也依舊維持了相同路線,除了藉由西岐的不少次要角色,描繪出一般百姓的生活與情感外,同時也在姬發的刻劃上,將重心轉移到愛情上頭,描繪了他與那爾那茜飾演的鄧禪玉之間,那從敵人開始,一直到產生濃烈情愫的相關過程。

就這方面情節來說,雖然後面的某個段落,多少還是有一點過於跳躍,讓人覺得鄧嬋玉突然投入太深的感覺,但除去那個片段而言,《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卻也還是提供了足夠的原因,讓這段感情的發展顯得有跡可尋,從兩人對戰爭的看法,一直到自己為何而生與為何而戰的理念,都讓相關劇情同時顧及戰爭主題的討論,以及角色發展的情感需求。

有趣的是,這兩個角色甚至也與紂王和妲己之間的情感,產生了十分有趣的對比。

在前作《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裡,紂王並非像傳統改編自《封神演義》的影劇那樣,是由於妲己的影響,因而成為暴虐無道的君主。相反地,在這個版本中,妲己更像是位於次要角色,乃是真心地想協助紂王實現心願,因此願意盡己所能,幫他達成埋藏已久的野心。

而到了《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中,妲己甚至更願意犧牲自己,來讓原本理應死去的紂王獲得重生,而紂王也對妲己的付出感激之至,所以讓這兩名反派之間的感情顯得意外堅貞,包括他們濫殺無辜的行為在內,也變成有一部分全是為了彼此而為。

在此同時,就像劇情藉由姬發與鄧嬋玉對於為何而戰的看法,讓他們相互影響與吸引之外,《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也透過紂王的兒時經歷,試圖賦予這個暴君更多的行為動機,透過類似兒時陰影的安排,描繪出他的憎恨與憤怒從何而生,同時也為他由於妲己的付出,因而更重視對方的心態,提供了更具說服力的緣由。

這兩組角色的對映便在於此處。鄧嬋玉在愛上姬發的同時,為了要完成姬發保衛西岐的心願,不惜選擇背叛姬發,以寧可遭到姬發憎恨的方式,來實現自己與對方的理想。

而在紂王與妲己這邊,則是選擇寧可負盡天下人,也不願放棄彼此的狀態,與姬發和鄧禪玉像是鏡像般對映,使得同樣都是深愛,卻在不同的權力結構與情勢所逼之下,帶來了截然不同的境遇,也讓「愛」這回事,就這麼成為了《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在整體的天下大義之下,一個依舊牽動觀眾情感的潛在重心。

從《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最後的三個隱藏片段看起來,在目前尚未公布片名的《封神第三部》中,角色的核心衝突,應該會轉移到姬發與殷郊的兄弟之情上頭。就連紂王與妲己這邊,也在大家都知道他們會有什麼下場的情況下,一樣令人好奇會有哪種別出心裁的呈現。

把能人異士如何在戰場上各顯神通,直到紛紛被封為神明的傳奇,轉變成以凡人情感作為核心的故事。這樣的安排,或許正是《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與《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能在這些《封神演義》相關的真人電影版中突圍而出,順利抓住觀眾目光的最大原因吧。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