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視野觀察

Netflix《黑鏡》第7季:為氣勢較弱的前兩季扳回一城,注入一劑強心針的全新6集故事

許多人期待的《黑鏡》第7季已於日前在Netflix上架,再次帶來6則全新的科幻驚悚故事,不僅整體延續了先前一些彷彿共通宇宙的科幻設定,甚至還包括了一集《黑鏡》首度推出的直接續作。究竟,《黑鏡》第7季的表現如何呢?

Edit / Ren Photo / Netflix

Netflix《黑鏡》第7季:為氣勢較弱的前兩季扳回一城,注入一劑強心針的全新6集故事

對於《黑鏡》(Black Mirror)的長期愛好者而言,在整體評價較差的第5、6季後,第7季的表現會是如何,自然是件令人有點擔憂的事。所幸,就目前的狀況看來,無論媒體、影評或觀眾的評價,第7季都明顯比第5、6季要來得出色,算是成功為《黑鏡》扳回一城。

而接下來,便讓我們以分集形式,逐一聊聊總共6集的《黑鏡》第7季,每一集的表現如何,又有什麼特別有趣之處吧。

《黑鏡》第7季第1集:〈凡夫俗女〉Common People

有不少觀眾認為,《黑鏡》打從第3季開始,隨著播映權被Netflix買下,整體風格也逐漸改變,不像前兩季那麼冷冽,往往尖銳地反映出人性的幽微與陰暗。

如果你也這麼覺得,那麼〈凡夫俗女〉這一集,則明顯是最具前兩季風格的作品,劇情看似相對平淡,沒有什麼刺激元素,但卻隨著狀態一次次地惡化,逐漸把兩名主角逼到無路可走的地步,最後也從黑色幽默,一路發展到悲哀不已的程度,在諷刺元素方面,可說尖銳到足以刺傷人心,甚至惹人落淚。

特別的是,除了社會問題的諷刺元素外,〈凡夫俗女〉也將現代各種影音服務的會員機制,轉移到與醫療相關的領域上頭,最後給人的感覺,則變成就連播映本劇的Netflix自身,也彷彿成為了本集批判的目標之一,因此更強化了其中的諷刺感。

《黑鏡》第7季第2集:〈黑色野獸〉Bête Noire

相較於〈凡夫俗女〉,第2集〈黑色野獸〉則比較接近Netflix時期的《黑鏡》風格,比較強調驚悚懸疑的氣息,在人性描寫上並未那麼銳利,大多都在可以預料的範圍當中,算是比較強調娛樂性的作品。

比較有趣的是,劇中可以控制多元宇宙切換的儀器,其實與現今的最新科技具有意外連結。2024年Google發表的量子晶片Willow,擁有超越目前超級電腦非常多的運算能力。而就其中一種理論推測,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量子電腦的運算,會同時讓不同平行宇宙的量子電腦同步進行運算,因此才能達到如此驚人的速度,所以也讓本集的科技想像,在如今已不再顯得空穴來風。

此外,本集也透過速食店名稱Bernies與Barnies的曼德拉效應,來塑造懸疑氣息。然而,其實觀眾會看到的店名,本身也是隨機的,所以當你看完本集,與其他人討論這個速食店的名字時,可能也會如同劇中主角一樣,察覺自己和別人的記憶不同,透過這樣的方式,使這種刻意安排的曼德拉效應,就此擴散到現實當中,讓人有機會體驗與主角相同的感受。

《黑鏡》第7季第3集:〈白日夢飯店〉Hotel Reverie

第3集的〈白日夢飯店〉,是一則會讓人聯想到第3季〈聖朱尼佩洛〉(San Junipero)那集的故事,兩者均以虛擬空間作為背景,並描繪了一場頗為動人的同性戀情。

從科幻角度來看,〈白日夢飯店〉的核心概念顯然比較重視想諷刺的主題,因而選擇了犧牲劇情合理性,來成就故事針對近年好萊塢以AI科技或電腦特效,讓已過世演員再度於電影中扮演角色的情況,所以導致劇情的許多基礎設定其實經不太起深思,有種殺雞焉用牛刀,更別說那把牛刀還只會添加許多麻煩的感覺。

但就算如此,〈白日夢飯店〉還是憑藉艾瑪.可林(Emma Corrin)的演出,帶來相當動人的效果。艾瑪.可林不僅出色掌握黑白電影時代的演出風格,同時也讓角色的迷惘與痛苦傳達到觀眾心中,最後使這則特殊的科幻愛情故事,因而在至關緊要的「時代感」方面,呈現出比科幻設定更強的說服力,讓結局雖然依舊遺憾,卻也還是多少令人欣慰。

《黑鏡》第7季第4集:〈玩物〉Plaything

對於喜歡《黑鏡:潘達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這部互動式特別篇的人而言,應該很開心能在〈玩物〉這一集裡,再度看到由威爾.普爾特(Will Poulter)飾演的遊戲設計師,以及阿西姆.喬杜里(Asim Chaudhry)飾演的遊戲公司老闆登場。

可惜的是,雖然〈玩物〉前半段確實有趣,但後半段卻只帶來一個毫無驚喜,我們早在其它科幻作品中看過無數次的收尾,使〈玩物〉彷彿成為《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與《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這類科幻片拼接後的融合體,就連結局設計,也像是自1992年的電影《未來終結者》(The Lawnmower Man)直接挪用而來,可說是本季最虎頭蛇尾的一集。

不過,要是你對本集出現的〈小群〉這個遊戲有興趣,那麼Netflix上頭也提供了手機版本的《Black Mirror: Thronglets》可供遊玩,有興趣的人不妨試試。

《黑鏡》第7季第5集:〈憶錄集〉Eulogy

〈憶錄集〉的發想概念,源自「魔戒電影三部曲」(The Lord of the Rings)導演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執導的迷你紀錄影集《The Beatles: Get Back》。這部影集透過科技調整披頭四過去的影像與音軌,使其變得更生動與精緻,因此激發了〈憶錄集〉這個讓人直接進入照片裡的點子。

就《黑鏡》的主創查理.布魯克(Charlie Brooker)表示,〈憶錄集〉算是第1季的〈你的全部人生經歷〉(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與第2季〈馬上回來〉 (Be Right Back)的姊妹篇,探討的是人們在回顧往事時,不免會產生的盲點與主觀視角。

而就劇情來說,〈憶錄集〉確實與主角帶有一點厭女疑慮的〈你的全部人生經歷〉較為接近,只是相較於後者,〈憶錄集〉則沒那麼尖銳,整體走向也較為溫暖,並在保羅.賈麥提(Paul Giamatti)的出色演技下,帶來一個更打動人心的結局。

《黑鏡》第7季第6集:〈聯邦星艦卡里斯特:深入無際〉 USS Callister: Into Infinity

雖然《黑鏡》有不少集數具有潛在關係或共通角色,但這回的〈聯邦星艦卡里斯特:深入無際〉,則是這部影集首度出現的正式續集,劇情直接延續自第4季的〈聯邦星艦卡里斯特〉(USS Callister)。

有趣的是,雖然〈聯邦星艦卡里斯特:深入無際〉延續前作向經典影集《星艦迷航記》(Star Trek)致敬的特色,並在本集劇名與字體上,均刻意模仿2013年的「星艦迷航記」系列電影《闇黑無界:星際爭霸戰》(Star Trek Into Darkness),但就劇情核心而言,其實則與2018年的電影《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更為接近,描繪了主角們得在遊戲與現實世界中,同步對抗敵人的過程。

對於喜歡前作的人來說,雖然〈聯邦星艦卡里斯特:深入無際〉並沒有那麼讓人驚喜,但依舊相當程度地延續了前作的魅力。無論是黑色幽默的喜劇效果,或是描繪權力如何改變一個人的驚悚,乃至於「網路人格」這樣的現象,都足以令人看得十分開心,甚至就連最後的結局,也與《黑鏡》其它集數的科技元素,在本質上產生了更多連結。

以上便是《黑鏡》第7季全數6集的相關內容,不知道這一回,你最喜歡的會是哪一集?又是否期待還能繼續看到〈聯邦星艦卡里斯特〉的相關作品呢?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