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玩味特搜

囤物資、無薪假,武漢肺炎讓你好恐慌?3招建立「心理防疫力」

武漢肺炎爆發,除了生活受衝擊,疫情也迅速蔓延到職場,有人開工不久便放起無薪假;更有人被遣散、解雇……。肺炎風暴來襲,大家都是受害者,我們該如何在恐懼與理性間取得平衡,度過這場集體恐慌?

text,photo/cheers

囤物資、無薪假,武漢肺炎讓你好恐慌?3招建立「心理防疫力」

武漢肺炎不斷升溫,搶購口罩、酒精,甚至衛生紙的新聞充斥每天的新聞版面。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林萃芬分析,搶購潮背後反映出的是不斷上升的焦慮、害怕。當疫情延燒,人的大腦自動產生災難性的負面想像,進而作出囤積物資的決定,結果又再加劇集體恐慌。

林萃芬指出,要抑制集體恐慌,就要從建立良好的「心理防疫力」開始!

3招抑制恐慌,不再隨風起舞

她建議從以下3點開始做起:

第一招:停。停止過度討論疫情,只要定量接收新聞即可,建議一天花在更新疫情上的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

第二招:看。查證資訊來源,保持判斷力。以政府公布、具公信力的媒體訊息為主,避免再度發生因誤傳而爆發的衛生紙、尿布搶購潮。

第三招:聽。傾聽內心需要,做自己喜歡的事,藉此將注意力從疫情轉移到當下,專注過生活。

另外,林萃芬也呼籲大家多看些正面報導來排解恐懼,信任、鼓勵國內第一線的醫護、防疫人員,並對台灣的防疫能力有信心。在提高自己的「心理防疫力」後,對身旁過度恐慌的親友多點同理心,安撫他們並傳達正確資訊,不需要指責、否認對方的情緒與行為,才能有效抑制集體恐慌。

面對放無薪假、被解雇,先調整情緒再想未來

對比超市的物資搶購潮,旅遊業、百貨業、飯店業等則是進入超級寒冬,有些人不得不被迫放起無薪假,甚至遭到裁員或解僱。

林萃芬建議,在無薪假期間,首要面對的是內心的不確定感。她建議,先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做些讓自己放鬆的事情,暫緩焦慮,平靜後再思考:「為什麼我被放無薪假?是產業已經改變,或只是單純受疫情影響?」、「如果一直放無薪假,我的下一步是什麼?」只有想清楚了,焦慮才會真正減輕。

若是遇到較為嚴重的解僱,也不要過度慌張,「失業後,心理上會依序出現震驚、憤怒、退縮、徬徨等情緒,必須做好心理調適,才能獲得重新前進的勇氣,」林萃芬指出。

一旦職涯確認被按下暫停鍵,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危機的另一面,未嘗不是另一種轉機的來臨。

當人生被按暫停鍵,何不視為人生轉機

作為「過來人」,目前在Yahoo、Money UDN、風傳媒等平台上撰文的專欄作家小黛,她的故事就是個好例子。

小黛曾是某家外商人壽的資深副總,管理900多名下屬,工作表現優異,有一天卻因為上頭人事異動,眼前只剩降職、離職兩條路。

「那天是週五,早上我還在跟客戶談明年的合作,下午就接到消息……,我在自己的辦公室呆了10分鐘,突然發現他們(公司)連告知的時間點都盤算好了,」小黛說。週五下午告知後,週末讓員工調適,週一下午就能清空辦公室,遞補新人。

以往總是忙到晚上10點半才下班的小黛,失業後時常在家,當兒子問起,她只說自己在休假。

一個多月過去了,小黛開始接受失業的事實,也整理好情緒。她把兒子叫過來,告訴他們:「媽媽失業了,但你們飯照吃,該幹嘛就幹嘛!不用擔心媽媽。」便拎起公事包開始面試。

但她沒想到的是,為了找到理想中的工作,這一找就是3年。「我有時會忍不住想,如果當初選擇降職,是否還能待在公司?」不過,每當小黛停下來感到猶豫,身旁朋友總會勸她:「別傻了!降職這選項只是為了要逼退妳。」將小黛拉回現實。

就在2019年11月底,小黛開始思考其他的可能:寫作。於是她報名上課,沒想到短短4個月後,除了各大網路平台紛紛邀稿,她還兼做104人力銀行的職涯發展諮詢師,小黛終於找到了理想中的工作。

下一步,比過去的每一步重要

「當職場生活停擺了,沒關係!關鍵是下一步該如何走?你如何在現實與理想間調整步伐?」林萃芬指出,在決定下一步之前,最好理性地先盤點手邊資源、完整反思後才下決定,不要帶著憤怒、疑惑、倉促下做出選擇。

這波肺炎風暴會延燒多久?沒有人有答案,但無論遇到什麼狀況,個人唯一能掌握的就是,每一天都做好身體防禦,並加強「心理防疫力」、對他人多一點信任與同理,不加劇集體恐慌,才能安然走過這場肺炎風暴。

【 原文於此,本文由《Cheers快樂工作人》提供,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他們──2百多位專業護理人員自願做防疫志工:愈嚴重愈要站出來

台灣超狂醫療實力!11天就合成「瑞德西韋」:失敗了,找出原因繼續嘗試就好 

熬夜做出「口罩地圖」!這群用鍵盤救國的熱血工程師:就算只能幫大家節省10分鐘,我也要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