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TAINMENTmc愛電影

台灣電影不只金馬長片!這些青年短片才是最貼近生活的風景

每一部短片,都是一段青春記憶的回音,也是一場與自我對話的旅程。本篇集結三位台灣青年導演——温景輝、巫虹儀與顏皓軒——榮獲 2024 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及入圍肯定的作品,以鏡頭描繪那些關於孤單、勇氣、脆弱與愛的片刻,在影像中真實綻放。

撰文:迷誠品內容中心 圖片:迷誠品內容中心

台灣電影不只金馬長片!這些青年短片才是最貼近生活的風景

台灣電影必看1:《A面:我的一天》

《A面:我的一天》是導演温景輝融合自身印度華裔的家庭背景,以兒時與母親共同完成作業為靈感的作品,勇奪 2024 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也入選印度、新加坡等各大國際影展!

《A面:我的一天》以主角阿飛的暑假錄音作業為起點,記錄他與母親相處的一天。為了讓這份作業聽起來快樂又有意義,阿飛不斷修改和重錄,只為了想呈現能被同學們接受的自己。導演温景輝以錄音帶的 A 面與 B 面為比喻,巧妙地映照出移民家庭在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雙重樣貌,而原本只是配合錄音的母親,竟也在錄音帶裡留下了一段意想不到的心意。

取景地也別具意義!劇中的住家場景是導演温景輝兒時住處,就連工廠場景也是他過去上班的地方。《A面:我的一天》不只是一部短片,更像是一封無聲的家書,寫給那個總在背後默默支持、卻不曾說出口愛的母親,也寫給成長路上曾努力融入團體,但終究學會接納自己的我們。

台灣必看電影2:《囚犬》

導演顏皓軒是以畢業製作問鼎金馬獎,並且連《老狐狸》名導蕭雅全也大讚的未來之星!

他執導的《囚犬》是以偏鄉學校為題材,藉由好學生與壞學生的互動,引領觀眾思考人性是否非黑即白。導演顏皓軒創造看似對立的兩個角色,探討人性在面對自身利益時,道德的界線會以什麼形式逐漸模糊。看完後,總感覺這部作品像是一面鏡子,照見我們願不願意坦承面對複雜自己。

台灣電影必看3:《送行》

獲「金穗獎最佳編劇」的《送行》是導演顏皓軒描繪關於離別之後的故事。這部像是一場壓抑又誠實的低語,在繁瑣儀式之中,我們跟著主角若晴一起走過失去母親後的時光。

導演顏皓軒沒有用大聲哭喊來表達悲傷,反而選擇以黑色幽默慢慢鬆開那道綁緊情緒的繩索,讓觀眾在一幕幕看似輕描淡寫的橋段中,深刻感受到哀慟如影隨形,無聲卻沉重。原來,在送走摯親之後,更困難的是和自己內心的失落好好道別,也讓我們用不同視角思考傳統習俗的意義。

台灣電影必看4:《2號球衣》

由導演巫虹儀執導並榮獲「首爾國際女性影展最佳導演獎」的《2號球衣》,劇情描述因排球而相遇的兩位女主,從朋友情誼因意外而滋生出別樣的情愫。他用一種溫柔又堅定的方式,訴說那段「說不出口但無比真實」的心動,讓觀眾在少女間的一舉一動、一來一往的排球練習中,感受到情感的逐漸靠近與微妙拉扯。

導演巫虹儀也將自己投射在此部片中,希望可以用這部充滿青春、友情的作品,為正在追夢的影迷加油打氣!

台灣電影必看5:《金魚缸小姐》

《金魚缸小姐》是導演巫虹儀探討同志情慾的作品,透過泰國金魚缸文化描繪女性真實的身體慾望。導演巫虹儀巧妙利用象徵物、長鏡頭的刻劃與恰到好處的剪輯,呈現出演員極具張力的肢體演出與感受。

為求還原泰國「金魚缸」文化,劇組特別前往泰國取景,在走訪無數個泰國浴場地後,才將最真實的場景呈現在大銀幕!

這些電影,當你看完後走出戲院時留在心底的不只是故事,而是那些曾經感受過、如今仍在經歷的情緒與生命經驗。透過這些新銳導演的視角,看見台灣電影的更多可能,也重新照見那個正在尋找方向的自己。

原文出處於此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