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TAINMENT名人故事
金馬55| 徐譽庭 創作,以人為本
by 美麗佳人編輯部-更新
採訪撰文/甘立德 攝影/Hedy Chang 化妝髮型/Manda
早於金馬入圍名單尚未公布前,在Google搜尋欄鍵入「誰」,第一個跳出來的建議選項便是《誰先愛上他的》──還未上映已被熱搜,顯示普羅大眾對本片的高度期待與關注。接連獲得台北電影節四項大獎榮譽與金馬獎的青睞,則代表了來自影壇專業人士的肯定,看過試片的人都說精采。「喜悅的感覺還沒上來,反而感動的情緒比較強烈。」導演徐譽庭笑道。電視編劇出身的她作品無數,2012年更以叫好叫座的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勇奪金鐘獎,深入人心的「大仁哥」甚至成為「暖男」的代名詞。她萬萬沒料到,初執電影導筒也有此好成績。
學會體恤與理解
不過,《誰先愛上他的》的原始劇本卻不是徐譽庭寫的──出自另一位金鐘編劇呂蒔媛之手;「當初向她邀稿的時候,我以為會是個大悲劇,誰知拿到手以後我從頭笑到尾。」惺惺相惜的兩人幾經討論修改,才變成現在的架構;「她擅長悲劇,我擅長喜劇,《誰先愛上他的》等於把兩個人的長處加在一起。」只是,喜劇幽默輕鬆的外表下,包裹的是相當嚴肅的議題,為作品增添了耐人尋味的厚度,但看完之後又不會令觀眾覺得過於沉重。「我下筆幫角色說話時習慣換位思考,同時放大人物個性中的不完美,藉此凸顯角色的特質。這樣的過程彷彿自我對話,久而久之演變成一種對人的體恤。其實,世間沒有什麼是完美的,不完美才是每個人最可愛的地方,不妨饒過自己,快樂地活。」
徐譽庭將這分體恤與理解帶入導演工作,使得團隊合作無間且對她完全信賴。「開拍前我們排了一個月的戲,那段時間邱澤很痛苦。」她回憶道,「他絕對是一個優秀的電視演員──配合燈光、配合鏡頭、配合對手走位,這已成了他表演的一部分,根深蒂固。可惜,這套搬到電影裡行不通,若下意識地找鏡頭、關照燈光,人往往就不在角色裡了。」由於不斷被否定,邱澤一度抗拒排練;「正式開鏡前我找他聊,我說,我看到的不只是電視裡的他,還有無限可能,否則不會找他擔任我第一部電影的男主角。」聽了這番話的邱澤深受感動,終於敞開心房,徹底把自己交給導演磨練,「即便重來十次、二十次也沒有怨言和無奈。」
不是「自己爽」就好
女主角謝盈萱的角色一開始以喜感形象登場,隨劇情發展慢慢抽絲剝繭才知道她的悲哀。「盈萱和我同月同日生,看到她彷彿看到過去的我。第一次拍電影,我不知道會讓同事吃多少苦,但我確定自己能吃苦,盈萱的個性跟我很像,一定願意咬牙撐下來。」第一版剪輯完畢時,徐譽庭找了李烈、易智言等前輩給意見,「結果他們紛紛後搖頭嘆氣。我又在網上徵了20位素人觀眾看試片,他們的批評更狠。」心情大壞的徐譽庭閉關在家一整個星期,「每天掉眼淚,抄《心經》平復情緒,再邊畫分鏡邊思考如何補救。」
她決定大刀闊斧從頭來過,「不要技術最完美的部分,而是用演員表現最精采的片段,技術層面不足之處則用動畫來彌補,轉移觀眾的視覺焦點。我之前判斷錯誤,認為電影銀幕大,因此畫面美比較重要,事實上,是演員的情感帶觀眾入戲,深具創意的鏡頭不見得能幫演員說話,有時反而破壞了表演的完整。如何彙整是一項專業,導演做的,正是彙整團隊裡每一個人的專業。」常有人問她,從電視做到電影,最大的區別是什麼?「電視隨時被檢驗,觀眾不喜歡立刻轉台,所以電視人必須時時跳出創作者的思維,回頭檢視自己的作品。」徐譽庭答道。「我的電影或許藝術價值還不足,卻能夠更貼近觀眾,比較不容易耽溺在自身的感受之中。我拍電影不是為了成就自己,而是藉此跟觀眾對話,然後把議題交到觀眾心裡各自發酵。能做到這點我就很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