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TAINMENT名人故事
致華語影壇的經典偶像—潘迪華、盧燕
by 班維簫-更新
編輯/顧軒 撰文/黃佟佟(潘迪華)、趙佳月(盧燕) 攝影/馮海(潘迪華)、許青(盧燕) 執行/Jakii 造型/Mix Wei 彩妝/Kris Wong(潘迪華) 髮型/Sunny Yu @ Hair Culture HK(潘迪華) 妝髮/張燕妮(盧燕) 助理/程現、孫琳娜、張芯蕊、陸筱婷、朱玥 攝影助理/馬澤林(潘迪華) 場地提供/蘇州青普皇家驛棧(盧燕)
潘迪華(Rebecca Pan),不被時代淘汰的經典
介紹:1930年出生於上海,1949年到香港定居,是香港第一位簽約英國EMI的歌手,也是第一位六〇年代已在歐洲、美國及中東等地演唱的華人歌手,被譽為「東方夜鶯」。她自1953年開始拍電影,日後與王家衛合作,憑藉《阿飛正傳》中的表演,贏得第28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以及第36屆亞太影展最佳女配角獎。
經過漫長溝通,終於和潘迪華定下了採訪時間。但就在一個星期後,忽然接到了她暈倒入院的消息。遺憾之餘也不免為她的健康擔心,畢竟是88歲的老人,左眼視力已經喪失功能,右眼視力也剩餘不足一半。但就在十天后,編輯收到潘迪華一封字跡娟秀的親筆信:「我已經出院了,希望身體可以好好恢復,用最好的狀態來接受採訪。」
拍攝前一周,潘迪華的助理告訴我們,姐姐(她喜歡大家這麼稱呼她)特意去染了頭髮、做了 Facial,要漂漂亮亮地出現在雜誌上。不禁想起張愛玲當年由衷的讚嘆「到底是上海人」—世故講究,有溫度和人情味。
她,最能代表上海
當年,還是「潘宛卿」的她已經混雜在一群藝術家當中。從上海移民來到香港,她27歲才進入歌壇,起步於夜總會,唱的是英文歌。上世紀六〇年代,巡迴演唱,周遊列國,創作了中曲西詞,唱紅了《玫瑰玫瑰我愛你》和《第二春》的英文版。1972年,她雄心萬丈創作了第一部音樂劇《白孃孃》,邀請了顧嘉煇作曲、黃霑作詞,卻虧掉了一百萬。用她的話說是「足足蝕去麥當勞道十二層豪宅」。李小龍欣賞了音樂劇《白孃孃》,嘆道,「Rebecca,香港人還沒有準備好,你領先了至少15年。」
潘迪華在七〇年代激流勇退,閒時打打麻將,交交朋友,誰料60歲以後,電影令她迎來新的人生巔峰。現在年輕人知道她大都因為王家衛和李安的電影。1990年《阿飛正傳》她因為演活了張國榮的上海養母,當年一舉奪得金馬獎和亞太影展獎,《花樣年華》裡「味道勿要忒好」的孫太太讓人印象深刻,再加上《色戒》裡教湯唯打上海麻將,潘迪華成了娛樂圈裡少有的「正宗上海腔調」代表。
坦然看生命
關於愛情她坦率得很,「十幾歲跟了一個年紀大我好多的男人,他對我很好,你知道那個時代很多女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三年後,男人離開她回了中國,她身為單親媽媽,上有老下有小,不得不出來工作,就這樣歌唱事業成為她終身伴侶。兒子一直由母親扶養,50歲便早早去世,白髮送黑髮是人生至痛。與她相伴時間最長的是母親,母親只大她16歲,像姐妹多過母女。潘迪華在採訪過程中唯一一次流淚,也是因為提起她老人家。
母親活到92歲,有長壽基因本應氣定神閒,但今年春天時,潘迪華遇到了一場隨時可以殞命的咳嗽,她開始認真考慮「死」的問題。跑馬地的豪宅早就賣了,搬到小公寓,下午茶時,聊到該由誰來處理她將來的後事?她像談別人的事一樣輕鬆,「孫子願意就由他擔當﹙他和妻子及子女是加拿大公民﹚,否則身邊小友們都會幫忙打理。無所謂的,我有那麼多朋友,骨灰撒到大海裡一了百了…。」她笑著說。
據說盡力活過的人,都不怕死。對於生命,潘迪華有過人的豁達,「做明星呢,紅和不紅都不要太介意。時代會被淘汰,會溜走,惟有時代留下的優秀作品才會永存。」人們常說鉛華銷盡見天真,但褪去鉛華的潘姐姐,依然是一塊會發光的金子。
(潘迪華,攝於1948年。)
盧燕(Lisa Lu),好萊塢東方女性代表
介紹:1927年出生於北京,成長於上海。母親是京劇名伶李桂芬,並拜梅蘭芳為義父,1956年與母親遷至美國洛杉磯,正式轉行開始表演生涯。六十年來,她除了用中英文為中美影視界貢獻出優秀的作品,還參與了許多戲劇、舞台劇的表演。曾三度榮獲金馬獎,並獲得奧斯卡獎終身評審資格。
92歲的盧燕因為一部新戲再次來到蘇州,自2017年在蘇州出演賴聲川導演的話劇《如夢之夢》的晚年顧香蘭,還不到一年。如今,顧香蘭的人生堪稱傳奇,一生顛沛流離踽踽獨行。
回首梨園生涯
而「世紀影人」盧燕的人生比舞台上更精彩。1937年,盧燕的父親去世,她的母親李桂芬與梅蘭芳夫人福芝芳曾是少年時的好姐妹,於是受梅夫人邀請,盧燕母女搬入梅公館,梅蘭芳便成為了盧燕的「寄爹」,盧燕在梅家度過了近十年的童年時光。幼年的盧燕與她的梅葆玖弟弟一同上台演戲,梅蘭芳就坐在台下看。唱罷,盧燕下去問:「寄爹,我今天演得怎麽樣?」梅蘭芳對盧燕說:「教你的身段都做了,唱也都唱了,可是就是沒到家。」
再回首已是八十年,與梅先生生活多年卻沒能加入梨園行當,盧燕還是帶著遺憾,「我母親覺得我沒有成為好的梨園演員的資格,因為那不僅要長得好,又要有嗓子,有功底,有從小的訓練⋯,我雖然先天條件沒那麽好,可還是希望可以通過訓練提升自己。」
One Take Lisa
1947年,20歲的盧燕和母親移居到美國檀香山,與黃錫琳完婚。起初因生活艱難,盧燕常常一天做三份工,期間她當過記者、教師、會計、實驗員。可她還是心繫表演,於是在丈夫的鼓勵下,她進入加州帕薩迪納戲劇學院表演系深造,正式轉行開始了自己的表演生涯。此時盧燕已經30歲。
30歲的中國女人初到好萊塢,艱辛可想而知,「他們對華人的認識還停留在苦難的底層勞工。」華人演員在那裡並不能獲得很好的角色。盧燕獲得的第一個角色是一名酒吧女招待,導演看到盧燕第一眼時就拒絕了。「因為酒吧女招待要性感,可我那時候看起來很老實,並不符合角色形象。」但在她的再三爭取下,導演答應給她一個試鏡的機會,竟然成功了。
盧燕把兒時錯過的苦練時光都惡補了回來。憑藉台詞背得熟,台下功夫花得多,盧燕慢慢練就了「一條過」的本事,在藏龍臥虎的好萊塢獲得了「One Take Lisa」的稱號。「那還是膠片時代,這樣能為製片方省很多錢。」當時的好萊塢,如果影片中需要一位東方女性的角色,製片方都會很自然地想到盧燕。
不會停下腳步
七〇年代,港台電影悄然崛起,在海外漂泊多年的盧燕受邀回到港台,拍攝了大量影視佳作,並三次獲得金馬獎。盧燕曾經在四部不同的電影中扮演慈禧太后的角色,直到今天,盧燕版的慈禧太后依然是無法超越的經典。此外,作為奧斯卡終身評審,盧燕透過製作優秀的中國電影和紀錄片,向以美國為主的西方主流社會傳達被他們誤解的「中國含義」,並始終在為華裔影人在好萊塢獲得更多話語權而努力著。
拍攝現場面對不同的工作人員,盧燕一直在地道的京片子、純正的上海話、溫軟的蘇州語和流利的英文之間不停切換。她姿態優雅、面帶微笑,面對我們這些小輩,也始終用一個「您」字來稱呼。這位「眼睛裡有星星」的老人依然在工作,似乎從不曾也永不會停下腳步。
(盧燕,攝於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