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TAINMENT名人故事

陳庭妮 暖女的正能量告白

有種女人,單是純真和善的性格,就耀眼如珍珠,陳庭妮無疑就是這樣的女人。她在2018年祭出了《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和《種菜女神》兩部大作,兩種完全不同際遇的角色,在她愈趨細膩的詮釋中,從平面的劇本裡活了起來。
陳庭妮 暖女的正能量告白

採訪撰文╱李昭融  造型╱林智強  攝影╱江民仕  髮型╱Sandy @HC Group  化妝╱Stanley Su  彩妝提供╱NARS

庭妮一如往常地準時抵達攝影棚,甚至比約定的時間更早一些,對她而言,準時是對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她對所有參與人員的尊重。穿著寬鬆的牛仔褲、白襯衫和灰色小背心,剪了短髮、脂粉未施的她,帶著一種不帶攻擊性的清麗秀美,看起來就像個大學生,而她總是親切的樣貌,也顛覆了眾人對名人的既定印象。

攝影棚是個奇妙的場域,它隱約地建構出了一種隱私機致,因為大多數的受訪者來到棚內,會把布幔拉下,保有名人的隱私。但庭妮顯然不是這麼想,她喜歡和大家一起處在同個空間,沒有隔閡地聊聊近況,也毫不介意工作人員看到她素顏的樣子,甚至還會把她的愛犬,原本是流浪狗的 Chelsea 帶到拍攝現場。

簡單,隨性卻又真實,她散發出來的溫暖能量,總是有方法感染整個空間。

 

第一次的角色轉換

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裡飾演攝影師 Cindy,庭妮從被攝者的角色轉換成了攝影者,為了進入角色,她真的每天揹了台厚重的相機,學習從不一樣的角度看世界。「拍照是為了抓到那個瞬間,大家都說演員很敏感,可是我覺得攝影師比演員更敏感,因為你只有那一次的機會,你要如何找到那個 Timing 是很困難的。」

為了讓庭妮更深入角色,導演給了她藝術家 Cindy Sherman 跟詩人余秀華兩個參考人物,庭妮在這兩位傳奇人物的身上,看到的是對她們對作品的執著;而她從這個角色裡,學到的是勇敢。「導演覺得我是一個比較溫和的人,但 Cindy 是個敢愛敢恨的女人,他想讓我捕捉到不畏懼的能量。她跟我真的是很不同的人,為了揣摩她,我瘋狂做田野調查,尋找跟我不同愛情觀的人,後來了解之後,真的有種釋放的感覺。大家都說我心裡有個小惡魔,可是我個性很膽小,金牛座又穩定不喜歡改變,但戲劇中可以去開發不同面向。這或許是我喜歡拍戲的原因,在安全的範圍裡嘗試不同的人生,挖掘陳庭妮的其他可能性。」

從膽怯到勇敢

從小就是家裡唯一的掌上明珠,被家人朋友鼓勵後參加了「凱渥夢幻之星」出道,無心插柳地進了模特兒圈,後來還成為演員。珍惜羽翼的她,出道十幾年來,幾乎看不到任何負面新聞。低調敬業的庭妮,在工作夥伴、朋友的眼中,善良孝順,從來就是個乖巧貼心的女孩,但也因為心中總是牽掛著別人的思維,總是無意間活在別人的眼光裡。

「Cindy 教會我無所畏懼,不要在意世俗的眼光,因為她的人生觀在世俗的眼光裡是不被認可的,大家會說她就是個小三,但其實是為了展覽的養分,這需要很大的自信才敢這麼做。我們都是群居動物,或多或少都會被世俗的眼光影響,但她不會被規範牽著鼻子走。」庭妮這麼說。

或許2018年的庭妮與勇敢這件事特別有緣分,同年上映的電視劇《種菜女神》的主角禮耘,背負母親的期望考上律師,卻發現自己想做的事情是更貼近自然與土地,於是暫離繁忙的都市,重拾樸實無所求的生活。庭妮說自己很能體會女主角的心境,因為她的爸爸正是退休後回到山上定居。「人生本來就會歷練高低起伏,見過大風大浪,體驗過人情冷暖之後,最後還是想回歸從小長大的地方。拍完《種菜》之後我也好想回台中,那樣的生活方式我蠻喜歡的。」

 

農村生活再體驗

跟著劇組人員到花蓮生活了半年,庭妮坦言《種菜》可能是拍過最辛苦的一部戲,在夏天的東台灣烈日下拍攝,就連從小在大自然裡長大,喜歡接觸土地的她都大呼吃不消。「要克服夏天濕熱的天氣很辛苦,妝容一天要補太多次,一直補妝又會感覺很厚重,所以我們都要選擇持久的底妝;為了怕紫外線對肌膚造成的傷害,也得好好作防曬。但這些都很值得,不僅跟劇組人員培養出革命情感,最後我們每一個人都獲得一包自己種的米,真的很感人,也體會到粒粒皆辛苦。」

從都市女孩,對情感道德淡泊的攝影師 Cindy,到回歸鄉村,享受樸實生活的禮耘,庭妮笑說2018年有接到這兩個性格迥異的角色已經很滿足。「以前角色的選擇比較少,很幸運地這幾年接到蠻多有意思的角色。人本來就是要瘋狂地挑戰自己,尤其是演員,無論是內在或外在,都要勇於突破,不要一直躲在舒適圈。當你習慣了安逸,就會開始忘記進步。」

這不是個二元對立的世界

演員無疑是幸運的,他們得以在虛構的世界裡扮演形形色色的人物,體驗各種情緒,也延伸了視野與想像力,從千篇一律的規律生活裡,走進不同人的人生。庭妮說,以前年輕時只是想說試試看吧,但現在對表演真的有了一點上癮的感覺。「你會渴望休息,因為拍戲真的太累了,可是一休息之後,看電影時又會心很癢,我還會去要別人演的劇本,從文字上領略那些情節。看劇本對我來說已經不像是工作了,而是融合了我的生活,從中得到很多樂趣。」

即便許多角色帶給她勇氣,但她想用戲劇帶給大家的,則比勇氣更深層。「在我的世界裡,沒有絕對的壞人或好人,每個人最終會變成的樣子,肯定是被環境、事件和身邊的人逐漸影響。身為演員,我希望讓觀眾看到每個角色的轉變,看到背後的原因,像很多人最後認同《悲傷》的 Cindy,知道她為何需要從碰撞中了解愛情。」笑稱自己是個土法煉鋼的演員,庭妮的戲量不大,因為每個角色都需要全心投入,要真正為了劇本去學習。「內化角色是最基本的,但也要定義每個角色不同的生命力。」

 

從徬徨到自信

如今在戲劇中充滿自信的庭妮,也曾徬徨遲疑。從小高人一等,身材纖細的她,因為跟大家與眾不同,反而對自己沒有安全感。後來模模糊糊地進入模特兒圈,也是靠著不斷摸索才知道什麼適合自己。「以前當模特兒時期的自信有點像是裝出來的,心裡是不想輸的感覺。是當了演員之後,從每個角色裡重新認識自己,不敢說是由內而外找到自信,但比較踏實。身體不會說謊,有感覺到近幾年比較會運用自己的身體,手心合一的時候,知道我好像往正確、自己想要的道路上。」

即便是備受寵愛的獨生女,但庭妮從小就渴望獨立,來台北工作這件事,無疑就是人生的轉捩點,如此重大的決定,勇敢的庭妮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因為她樂觀的態度已經內化成人生態度。「我應該是真的蠻樂觀的,我覺得遇到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我的經驗值也告訴我,遇到挫折的時候一定會痛苦,可是痛苦後如果能轉化成樂觀的態度,會有另一條光明的路。我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爺對我很好,還是因為我的正能量吸引到好的氣場,我相信只要保有正面態度,事情都會迎刃而解。遇到挫折不要放棄,然後面對問題,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信念。」

 

 

滋養自己的內心

表演是給予,但演員也需要滋養自己的內在,才能給觀眾更有深度的表演。喜愛電影和閱讀的她,將這兩件事情視為最重要的養分。從淡然說故事的《東京家族》,到探討小人物底層生活的中國導演胡波遺作《大象席地而坐》,電影能夠給予的,不光是每秒24格的真理,更是人生的縮影,和演員所堅信的哲學理念。

對人性極為感興趣的庭妮,也喜愛閱讀許多與心理學、心靈成長相關的書籍,其中一本《生死之間》影響她甚多。「這本講述一名催眠師在臨床經驗中,紀錄病患描述死後的世界,提到了很多當下的困難、悲傷和憂愁,其實都是我們來到世界上,自身決定要有這些經歷的。這些看似痛苦的經歷,反而會帶來正面的改變跟感受。這本書算是有一點像我人生的聖經,每次心底有憤怒或煩躁的時候,我會重新拿起來閱讀,得到正面的能量。」

即將在今年迎向三十歲的庭妮,對於一般女生擔憂的年紀關卡,反而十足期待。「我可能一直都是個比較早熟的人,有些朋友會笑我很老成,所以一點也不擔心三十歲,反而很期待三十幾歲的來臨。二十幾歲的我,還沒有這麼了解自己,現在的我更有自信、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未來的我,應該只會更好吧。」庭妮笑著這麼說。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