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TAINMENT名人故事
2022台北電影獎|林嘉欣:「找到熱愛的工作是多麼棒的事,那會讓你更像自己的樣子!」
by JuJu Chen 與 JheSyue Liu-更新
編輯/陳佑瑄 採訪撰文/劉哲學 攝影/B Wong 化妝/Will Wong 髮型/Bart Choi
林嘉欣記得自己想著,或許《美國女孩》會是她的最後一部電影也說不定。「當時疫情剛爆發,香港很多事情在發生。」飛到台灣,經過兩個禮拜的漫長隔離,未來真的就像個未知數,於是她抱著這是最後一部電影的心態投入劇組。「當你有這樣念頭的時候,在每一場戲就會完完全全擁抱它,徹底抓緊導演設定的氛圍,每個場景、每個台詞,覺得都要好好抱緊。」她一貫溫柔地說著。
影后級實力發揮
《美國女孩》的時空在另一場瘟疫蔓延時,2003年 SARS 開始威脅亞洲各地,嘉欣飾演的莉莉因為診斷出乳癌,帶著兩個女兒從美國搬回台灣接受治療。在電影中,觀眾看著莉莉熬著身體的病痛,面對與丈夫久別重聚的隔閡,以及忍受大女兒芳儀抗拒新生活的針鋒相對;看著銀幕上的這個媽媽、太太、女人,似乎都能瞧見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女性輪廓。莉莉有我們熟悉的台灣女性樣貌,讓人深刻投射共感,是來自嘉欣對角色的「好好抱緊」。
在拍攝之前,嘉欣探訪了幾位乳癌患者。她說當中有些人有孩子和先生,有些人切除了乳房,也有些人康復幾年後又再復發,「她們都很誠實地跟我分享心事,讓我把這些心事、難題放在莉莉身上。」一場莉莉獨自做化療的戲,導演阮鳳儀和攝影師對於如何呈現討論了許久,直到嘉欣坐定位,他們發現其實只要一顆廣角及一顆特寫鏡頭就足夠了,剩下在字裡行間留白的,嘉欣用她的表演能量填滿了。導演說:「這場戲讓我見識到厲害的演員怎麼把劇本上可能只有兩句話的戲,演得這麼精彩。」
用本能去詮釋母親
嘉欣過去抗拒演媽媽的角色,曾合作《百日告別》的林書宇導演也這樣記得,這次為《美國女孩》擔任製片,看過劇本後卻覺得嘉欣非常適合,依然邀請她試試。也因為如此,才成就出電影中核心的母女關係,飾演大女兒的新人演員方郁婷在戲外總仍親密地叫她「嘉欣媽媽」。而嘉欣也分享跟女孩們培養感情的過程:「開拍前兩個禮拜幾乎每天在一起,除了討論劇本,也跟兩個小朋友、爸爸(莊凱勛)一起去吃飯、打保齡球、看電影,我也會在新店的家煮飯給他們吃。」
「兩個女兒都是第一次演戲,她們的反應往往很真實,所以我到後面一直更確定,真的要用生活中的本能去反應。」或許對嘉欣而言,因為曾經抗拒去「演」媽媽,所以去「當」兩位小演員在片場裡的媽媽是更直覺的選擇。她在銀幕上展示的母愛渾然天成,沒有一絲裝扮痕跡,全然擁抱著莉莉的疼痛與深愛。她說:「我想讓她們有一種安心,就是在這個空間,在電影的場景裡面是安全的,你的情感都會被我們保護。我經常抱她們,非常愛她們,就像是一家人一樣。」
與女兒的暖心日常
在自己的家庭中嘉欣同樣有一對女兒,分別要12歲跟9歲了,跟電影裡的女兒們相當接近。過去為了家人息影五年的她,如今依然最重視與女兒的相處時光,分享道自己有工作時也盡可能九點回家,陪女兒們說說話,為她們梳梳頭髮和抱抱她們。與女兒相處,嘉欣不希望帶有批判也不去計較太多,她覺得這是自己和莉莉最不同的地方,「當她們感覺到你不帶意見的眼神,或你的耳朵真的在聆聽、你的心胸很寬,她們就能去得更遠,並且跟你保持聊天和舒服的相處。」這是她的育女日常,不像電影裡有那麼多波瀾周折。
有一回大女兒突然向她說:「哇,媽媽妳是演員,又是婆婆的女兒,又是爸爸的太太,又是我媽媽,然後又做策展、做兒童繪畫書,又做陶藝!」這樣童言童語的驚嘆令她不禁反問女兒,因為這些多重角色,是否覺得媽媽的愛變少了。女兒卻回答:「千萬千萬不要這樣想,媽媽,我很愛妳,我知道妳也很愛我。」溫柔地掃除了她身為媽媽的內疚感,以窩心的暖流取而代之。
電影裡莉莉隱忍堅韌,現實中嘉欣則是溫暖信任,不論銀幕裡銀幕外,她都帶來一種母親的典範。雖然沒透露現在還抗不抗拒演媽媽,不過她憑著《美國女孩》先後入圍了金馬獎和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無疑已是外界對她的致意,想必也能期待她繼續詮釋各樣的女性面貌。嘉欣說:「我在做自己熱愛的事,如果我女兒有一天會知道,我們找到自己熱愛的工作是多麼棒的事情,因為那會讓你更接近生活中的模樣,更像自己的樣子,我覺得那有多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