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TAINMENT名人故事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辭世,耆壽94歲。如何認識這位一代文壇大師?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著有《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以諷刺和性作為主題發表多部重要小說的當代最偉大作家,於本週二在巴黎因病去世,耆壽94歲。

圖片/Getty、IMDb、誠品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辭世,耆壽94歲。如何認識這位一代文壇大師?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經被祖國捷克斯洛伐克共產政權放逐,流亡法國後著有多部以諷刺和性作為主題的重要小說,是國際間的最偉大的作家之一。這位全球文學巨星於本週二在巴黎因病去世,耆壽94歲。

米蘭.昆德拉:早期生活

米蘭.昆德拉,1929年4月1日出生於捷克(當時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布爾諾。從小即對波特萊爾、布列松等等法國詩人展現出興趣的昆德拉,成長於德國佔領的環境下,在戰後接受了共產主義。昆德拉與共產黨的關係,爾後也成為他著作中重要的主題之一。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昆德拉的暢銷書系始於1967年出版的《玩笑》。當時正值布拉格之春時期,在蘇聯的部隊入侵後,壓迫的時帶被重新開啟,這本書也被嚴禁。

從18歲起一直支持著共產黨的昆德拉,在1950年因為一句無關緊要的玩笑話,第一次被開除黨籍,這也是昆德拉首部小說《玩笑》情節的靈感來源之一。不過,與小說情節發展中不同的是,昆德拉本人並沒有因此被開除學籍。

米蘭.昆德拉《玩笑》
米蘭.昆德拉《玩笑》

《玩笑》一書的曲折歷史,也顯示了當時社會推動改革時面臨的困境。當布拉格之春結束時,這本書更被譴責為憤世嫉俗、色情,反社會主義。

1956年,昆德拉被恢復黨員,但在1970年又因為提倡改革被開除黨籍。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以爵士鋼琴家和臨時工的身份賺錢。有時朋友們會讓他以他們的名義或筆名寫作,這也是他當時匿名成為占星專欄作家的原因。

米蘭.昆德拉:定居法國

在1975年,昆德拉放棄了在家鄉獲得政治自由及創作自由後,定居於法國。《笑忘書》《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都是在法國明亮的環境下用捷克語創作的。

昆德拉的移民也張顯了當時捷克知識分子的選擇,成千上萬的人離開了捷克。其他選擇留下並抵抗的人中,也包括劇作家瓦茨拉夫.哈維爾(Václav Havel),他在多次的判刑中倖存,並協助領導了1989年的天鵝絨革命,最後當上了捷克共和國的首任總統。

米蘭.昆德拉《笑忘書》
米蘭.昆德拉《笑忘書》

米蘭.昆德拉在1979年開始以英語發表作品,如《笑忘書》(The Book of Laughter and Forgetting)的發表。米蘭.昆德拉深受尼采、卡夫卡、赫爾曼.布洛赫(Hermann Broch)等人的影響。與布洛赫一樣,昆德拉表示,他努力發現「唯有小說才能表明的東西」,包括他所稱的「真理的不確定性」( the truth of uncertainty)。

如同時代雜誌(TIME)的評論,「昆德拉對現代生活的譴責是宏觀的,但他對那些創作和經歷痛苦的人的關懷卻是最深沉的。」昆德拉表示他太晚才意識到以社會主義的名義犯下的邪惡並不是對革命的背叛,而是從一開始就與之相伴的毒藥。「舊的不公正得到補救,新的不公正卻被犯下」昆德拉在《笑忘書》中如此寫道。

米蘭.昆德拉《可笑的愛》
米蘭.昆德拉《可笑的愛》

米蘭.昆德拉經常以一種嬉戲的態度,用自己的聲音來對作品進行評論。昆德拉承認他的書名可以輕易地互換。「我的每一部小說都可以被稱為《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玩笑》《可笑的愛》。這些主題困擾著我、定義著我,也不幸地限制著我。除了這些主題之外,我也沒有其他要說的了。」

昆德拉於1983年對《巴黎評論》表示:「我終身的野心一直是將最嚴肅的問題與最輕鬆的形式結合起來。輕佻的形式與嚴肅的主題的結合,揭示了我們(無論是在床上,還是在歷史舞台上的)戲劇的真實面,以及它們驚人的微不足道。我們體驗到了其中,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之輕。」

米蘭.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米蘭.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米蘭.昆德拉:代表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米蘭.昆德拉的代表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於1984年出版時一炮而紅,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被翻譯成至少20幾種語言,流通於全世界,奠定了米蘭.昆德拉在當代文壇的重要地位。在1988年,《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這本小說也被改編成電影,由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飾演主角之一的托馬斯。托馬斯是一位捷克外科醫生,由於批評共產黨領導,最終變成了擦窗工人。經過電影的發佈,《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一書也成功引起了更廣泛的關注。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電影劇照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電影劇照

米蘭.昆德拉:晚期作品

當共產主義在1989年結束時,鮮少談論個人生活的昆德拉已經俱備法國公民的身份,與妻子維拉.赫拉班科娃(Vera Hrabankova)一起在法國生活了14年。

隨著社會局勢的逆轉,經過了漫長的20年,昆德拉的作品終於在他的故鄉首次合法發行,然而銷售狀況卻不如預期。許多捷克人將昆德拉視為選擇捷徑並背棄同胞的人。遲至2019年,昆德拉在故鄉的公民身份才由捷克共和國重新恢復。

米蘭.昆德拉《不朽》
米蘭.昆德拉《不朽》

昆德拉在切換到法語之前,最後一本用捷克語寫的書是1990年的《不朽》。這部讓海明威和歌德在天堂相遇的作品也受到了極好的評價,蟬聯於《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上數週。這也是昆德拉作品的一個分水嶺,自此後期的小說少了政治色彩,更明顯地充滿哲學性的思辯,如:《緩慢》《身分》《無知》。

米蘭.昆德拉《緩慢》《身分》《無知》
米蘭.昆德拉《緩慢》《身分》《無知》

昆德拉向來是一位神秘的作家,似乎對於現代西方社會的喧囂和混亂感到不適,自2000年起他便很少地公開露面,直到2014年他公開了以法語寫成的最後一部小說《無謂的盛宴》(The Festival of Insignificance)。

米蘭.昆德拉《無謂的盛宴》
米蘭.昆德拉《無謂的盛宴》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