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TAINMENTmc愛追劇
《人生切割術 Severance》啟示錄:Work-Life Balance 是真自由,還是現代騙局?
by Archie Lin-更新
Photo/IMDb

《人生切割術》的反烏托邦職場寓言
2022年播出第一季的Apple TV+ 原創影集《人生切割術》(Severance) 近期第二季的上線再度掀起熱議,這部職場科幻劇透過極端設定,深刻探討了現代職場文化。劇情圍繞著一家神秘企業 「盧蒙公司」(Lumon Industries),該公司開發了一種 「人生切割術」,能將員工的記憶切割成兩個獨立意識——一個專屬於工作(Innie),另一個存在於職場外的生活(Outie)。
這項技術表面上解決了 Work-Life Balance,卻讓角色陷入更深層的控制與異化。當你的「Innie」永遠被困在無止盡的工作循環,無法體驗生活,這真的是解決職場壓力的理想方式嗎?
這部劇揭示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如果我們需要透過「切割」來維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那是否代表職場文化本身已經出了問題?
Z 世代的職場反叛:從「安靜離職」到「微退休」
在後疫情時代,「工作至上」的職場文化遭到年輕世代的質疑,Z 世代與千禧世代開始重新審視工作的意義。他們不再盲目追求傳統的職場成功,而是更關注個人價值與生活質量,這促使了幾種新興的職場現象興起:
1.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
這並非真正辭職,而是指員工不再為工作投入超出職責範圍的精力,拒絕加班、拒絕情緒勞動,只做合約規定的最低限度工作。這種做法是對「奉獻文化」的抗拒,顯示年輕世代不再願意犧牲個人生活來換取職場表現。
2. 拿多少錢做多少事(Act Your Wage)
這是一種更激進的態度,意指員工的付出應該與薪資對等,如果工資低於應有的水準,那就不值得投入額外努力。這種觀念反映了年輕世代對「低薪高壓」職場的不滿。
3. 微退休(Mini-Retirement)
相較於「拚到 65 歲再享受人生」的傳統觀念,「微退休」強調在職涯中安排多次短期退休,透過長假、接案、遠距工作等方式,讓自己能在年輕時就體驗生活,而非等到晚年才來享受。
這些現象的共同點在於:年輕世代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再讓職場主導人生。
Work-Life Balance:現代迷思,還是真實理想?
《人生切割術》讓我們思考,Work-Life Balance 是否真的是現代職場的解方,還是資本主義塑造的假象?
1. 企業版 Work-Life Balance:話術還是真關懷?
許多企業標榜「彈性工時」、「遠端辦公」等福利,但最終目標仍是提高生產力,而非真正關心員工的生活品質。即使提供彈性,許多員工仍需在下班後回覆郵件,甚至「隨時在線」。這樣的「平衡」,真的存在嗎?
2. 科技如何模糊界線?
智慧型手機與即時通訊工具讓許多上班族即使下班後仍無法真正放鬆,企業也默認這種「隨時待命」的文化,使得工作與生活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
3. 個人版 Work-Life Balance:年輕世代的新選擇
對於 Z 世代來說,真正的 Work-Life Balance 不是企業制定的規則,而是個人對時間與工作的自主權。他們開始探索自由工作、數位遊牧、微退休等模式,追求更靈活的生活方式。
《人生切割術》帶來的啟示:職場革命才剛開始
《人生切割術》提醒我們,工作與生活並非兩個完全獨立的世界,而是彼此交織、相互影響。真正的解方不在於切割,而在於重新定義「為何工作」,以及如何掌控自己的職業生涯。
未來的職場革命,將不只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而是對工作價值的重新思考。
Z 世代的「安靜離職」、「微退休」只是開始,未來的工作型態將更加多元,人們不再將「成功」與「高工時」畫上等號,而是以生活品質、自由度、個人成就來衡量自己的職涯價值。
或許,比起追求 Work-Life Balance,我們真正該思考的是:
如何打造一個真正讓人感到充實與自由的工作與生活模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