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TAINMENTmc愛追劇

《混沌少年時》沒有重量級卡司、主角第一次演戲、只有四集,靠什麼成為爛番茄99%完美神劇?

Netflix 影集《混沌少年時》( Adolescence)沒有黃金卡司,短短四集的簡單結構,卻輾壓許多強檔劇集,在社群媒體上激起超高討論度,究竟這部被盛讚為2025迄今最完美的作品有什麼特別之處?

photo/ IMDb、劇照

《混沌少年時》沒有重量級卡司、主角第一次演戲、只有四集,靠什麼成為爛番茄99%完美神劇?

1. 寶藏演員 Owen Cooper


全劇最受注目的便是第三集中主角  Jamie 與心理師的對峙戲碼。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竟是年僅15歲的青少年演員 Owen 人生拍攝的第一場戲!

近日,Netflix 公開了他當初試鏡時的影片。Stephen Graham 表示,找到 Owen Cooper 這位演員是全劇成功的關鍵。

據報導,來自英國東部的 Owen Cooper 過去未曾有過正式演戲經驗,甚至從未想過會成為一名演員。但他在《混沌少年時》能淋漓盡致地演繹一位未成年殺人兇手內心複雜的解離狀態,全球的觀眾都想知道,他到底怎麼辦到的?



2. 簡單劇情藏著諸多細節

《混沌少年時》的劇情並不複雜,單一線性的敘事方式對觀眾來說非常直觀。然而魔鬼藏在細節裡,這部劇的編排與製作可一點都不簡單。

例如,安排小男孩 Jamie 「尿褲子」的一幕,不僅顯出了主角的緊張情緒,也成了觀眾緊繃神經的暫時的解套。畢竟,我們要如何相信,一個會尿褲子的小孩子,會是犯下殺人罪行的兇手?

Jamie 的右手正對著牆上的刀,已暗示了他犯下罪行的事實。
Jamie 的右手正對著牆上的刀,已暗示了他犯下罪行的事實。

第一集中,警方為了逮人而強行破門的舉動與顯得無辜的一家人相比之下,讓觀眾很容易先入為主地站在 Jamie 這邊。然而,若不是罪證確鑿,又為何能夠如此執法?想知真相為何,只能繼續看下去。


3.一鏡到底的吸睛節奏

《混沌少年時》的拍攝亦是演出現場。一鏡到底造就了一氣呵成的緊湊感,既然沒有經過剪接,從頭到尾的情緒氛圍便不會被打斷。對觀眾來說,宛如觀賞了4小時的舞台劇,沒有一絲喘息空間,只得近距離跟隨著劇情推進。

《混》劇的拍攝過程被形容為「非常極限」,除了需使用高階拍攝器材,也考驗劇組的體力與實力,團隊人員之間的默契也是必備條件。場景轉換間,原本掌鏡的攝影助理或燈光師可能要在下一刻進入鏡頭內成為臨時演員,中間避開各種拍攝上容易遇到的穿幫細節,那是充滿腎上腺素的挑戰。對於演員來說,除了考驗著本身的演技實力外,與其他演員之間的默契也是關鍵。


4.與社群網路高度連結的語彙

在《混沌少年時》中,我們可以看見青少年的次文化溝通符碼。

數位時代,許多 emoji 符號被演進成另一種指涉,逐漸構成青少年之間的暗語文化。而這些迅速演進的語彙,常令家長頭疼。這些被加密的語言屏蔽了同儕之外的人,導致許多父母往往都沒有察覺到自己的孩子其實已長時間沈溺在扭曲的思想之中。尤其是存在於青少年群體之間的霸凌問題,暗語時常是霸凌者的工具,帶有譏諷、嘲笑甚至是強烈的人身攻擊和支配命令。


5. 無鋪張的非二元的敘事

飾演父親角色的 Stephen Graham 正是這個故事的發想者。近幾年來,青少年持刀攻擊年輕女性的社會事件頻繁發生,使他觀察到「incel 」文化對現代青少年兒童的影響,因此與編劇 Jack Thorne 一同創作出《混沌少年時》的劇本。

看似極端荒謬的「incel 」文化,事實上具有強大的吸引力。這是對自我認同困惑、感到社會邊緣化的男性的心理避風港。在這樣的圈子裡,他們可以將自己的無力感、憤怒以及對外界的敵意,轉化為一種集體情感,不只獲得了歸屬感也找到了出路。

《混沌少年時》由一個問號開始:男孩 Jamie 是殺人兇手嗎?但接下來的導向並非著重於懸疑,而是急速轉移至最根本的問題——為什麼他會殺人?而對於這個問題,也沒有給一個明顯的答案。

這部影集的價值,並不僅在於它描繪了一個暴力青少年的故事。

《混》的敘事策略正是透過觀眾與劇中角色之間的互動,引導我們逐步剖析暴力背後的複雜成因。看主角 Jamie 與家人、警方、心理師以及女性同儕之間的互動,讓我們觀察到了暴力行為背後的複雜性。在在提醒著我們,那些生活中微小的「惡」或許並不出自於直接的惡意,而是來自於那些情感上的斷裂與疏離。日積月累,最終成了失控的引爆點。

沒有造神、沒有靠既有的演員名氣帶聲量,《混沌少年時》在龐大的影視串流之洪中的脫穎而出,給予現世代的影像創作者一個新的思考契機:在快速被餵養的串流生態中,他們想要的觀眾在哪裡,觀眾想要的是什麼?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