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藝術

斑斕螢光X林強電音,臺灣文化的前衛蛻變—雲門2《十三聲》

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這個作品是從我母親跟我說的故事開始,在早期萬華有個叫十三聲的街頭藝人,他可以演男演女、變化來變化去,我想這不就是舞台上的表演者最應該具備的能力嗎! 之後就跟林強、何佳興、蔡柏璋等藝術家一同創作,也感謝雲門舞者用身體上奇怪的樣貌來展現《十三聲》。」

Edit/ Pat Ku Photo&Text/ 國家兩廳院

斑斕螢光X林強電音,臺灣文化的前衛蛻變—雲門2《十三聲》

林強電音結合古謠唱咒 

六零年代的艋舺大厝口廣場,聚集著乞丐、賣藥郎、風塵女、賣藝人等,其中有位說書人,能以幼聲老嗓、百變聲腔講古,有如一人劇團,觀眾聞之莫不稱奇,以「十三聲」的封號風靡街坊。 來自鄭宗龍母親口中的古早傳奇,在創作團隊透過聚攏臺灣民間的唱咒、古謠與廟會螢光色等元素,重新演繹出當代前衛的《十三聲》。

首度為現代舞配樂的林強說:「宗龍和我都會反省自身生命成長的因素,讓這因素在作品中成長。」除了唱咒,林強也挑出恆春古謠如《牛母伴》和《滿州小調》讓女舞者詮釋吟唱,配樂也運用了嗩吶、那卡西與電子樂。林強說:「比起為電影,現代舞更抽象。僅能透過鄭宗龍之前的舞蹈風格和敘述創作。雖然是分開創作, 搭在一起時卻非常和諧。」

美術設計何佳興運用彩色筆撇畫圖像,並運用大量的桃紅、亮黃螢光色於視覺設計,服裝設計林秉豪強調其螢光線條並轉成印花布料,設計剪裁出目眩神迷的舞衣。何佳興說:「早期臺灣電燈不普及, 因此野台戲運用大量的螢光色,打上UV燈,在晚上的時候就會特別醒目。」螢光舞衣在沈柏宏的燈光與王奕盛影像設計的配合下,鮮活的勾起觀眾似曾相識的記憶。 


蔡柏璋鍛鍊舞者的聲音張力 
 《十三聲》對舞者的肺活量也是極大考驗,除了唱咒、吟謠,在舞作中還得加入各種聲音演出。因此雲門2邀請臺灣劇場實力派女演員姚坤君和法國陽光劇團Shaghayegh Beheshti,鍛鍊舞者的情緒與聲音張力。劇場鬼才蔡柏璋擔任《十三聲》聲音指導,引導舞者探索自己從未發出過的聲音,不斷地實驗身體與聲音對話的可能性。蔡柏璋說:「《十三聲》是血液的源頭,找到聲音的源頭,且正視對本能的慾望, 才能回到身體與聲音連結。」他要求舞者發聲時勇敢地「挖下去」,用生命吼出「喝」,解放自己與觀眾視聽感官。 

演出資訊

2016 TIFA雲門2《十三聲》

演出時間:

2016/03/11(五)19:30

03/12(六)19:30

 03/13(日)14:30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

編舞/鄭宗龍

音樂創作暨統籌/林 強

美術設計/何佳興

燈光設計/沈柏宏

影像設計/王奕盛

服裝設計/林秉豪

聲音指導/蔡柏璋  

注意事項

◎節目全長約70分鐘,無中場休息

◎建議7歲以上觀眾觀賞

◎演後座談:3/13演後國家戲劇院大廳

 票價: 500 700 900 1200 1600 2000

兩廳院售票系統 www.artsticket.com.tw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