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藝術

這次到台中野一下!到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野根莖」尋找台灣天然原味

「野山海」邀請的當代的藝術家,依其存在處境的出發:山岳、海洋、荒野、漂流木、海廢、昆蟲等自然環境的多樣性,形成創作材質與形式的思考。

Edit/Chloe Photo/國立臺灣美術館

這次到台中野一下!到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野根莖」尋找台灣天然原味

「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以「野根莖」為命題,試圖探索藝術社群組織方式、藝術事件的生成與野歷史的星叢匯聚,本屆雙年展與過去不同的是,本展以藝術家的創作計畫為主軸,強調進行大規模的現地製作,共計31位(組)參展藝術家,名單如下:

王惟正、另一種影像記事、吳其錚、吳梓安、吳耀忠、李俊陽、身體氣象館、拉黑子.達立夫、東海岸佑、林玉婷、林柏樑、林純用、高俊宏、張立人、張恩滿+楊文山(古樂樂.巴拉撒邵)、張紋瑄、張照堂、莊靈、郭俞平、陳云、陳宣誠+林彥伶、陳瀅如、陳耀圻、喬治.克拉克、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澎葉生+蔡宛璇、鄭婷、蘇予昕、蘇育賢、蘇新田、蘇匯宇。

「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以多重觸角發展,延伸了五個根莖系:「野山海」、「野史野影」、「野身體」、「野星叢」、「野家屋」。「野山海」邀請的當代的藝術家,依其存在處境的出發:山岳、海洋、荒野、漂流木、海廢、昆蟲等自然環境的多樣性,形成創作材質與形式的思考。「野史野影」探索藝術社群結社的方式,試圖將視覺線索與緊湊的人際流動進行連結,亦朝向廣義的藝術史與其幽微延展的邊境。

「野身體」以1987年甫解嚴後發生的《拾月》行動為起點,折射1987年小劇場運動起始的重要起始事件。「野星叢」探討概念想法與物件之間的關係,藉由概念的集合與組織達到多種理解歷史的創新方法。「野家屋」則展開臺灣「家屋」的當代處境,以1990年代臺灣房地產飆漲為起始點,其所匯集的離散鄉愁、在地抗拒與反思能量。五個子題試圖使雙年展成為一跨學科、研究、知識交換以及空間實踐的領域。

 

「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

  展覽時間:107年9月22日-108年2月10日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戶外廣場、E亭、大廳、103-107展覽室、201-202展覽室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