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藝術

2023年壓軸展覽揭幕!關於《台北雙年展》以及藝術迷必須知道的「全球10大雙年展」特蒐

《台北雙年展》來了!趁著開展之際,一起環顧全球十大雙年展,從威尼斯、聖保羅、光州到雪梨⋯⋯,看看它們各自有何精彩之處。

撰文/顧軒 圖片提供/DR

2023年壓軸展覽揭幕!關於《台北雙年展》以及藝術迷必須知道的「全球10大雙年展」特蒐

過去二十多年時光,世界各大城市紛紛舉辦雙年展(甚至三年展、四年展和五年展),究竟為什麼,世人會對這類展出如此著迷?探究原因,原來,雙年展早已不僅與藝術相關,更成為國家軟實力的展現、與城市行銷密不可分;除此之外,它也體現了不同區域所關注的議題,成為一扇窗口,吸引全球的目光和討論。回溯雙年展歷史,1895年開辦的《威尼斯雙年展》是全球最早雙年展,而《威尼斯》、《聖保羅雙年展》以及五年一度的德國《卡賽爾文件大展》,則被視為地表最隆重的三大當代藝術盛會。

由北美館主辦的《台北雙年展》,自1998年開始;2023年第13屆《台北雙年展》以「小世界」為主題,邀請周安曼、Reem Shadid 與 Brian Kuan Wood 三位策展人操刀,帶來超過50組藝術家與音樂人作品,預計除了當代藝術,音樂表演也將會是本屆一大亮點。趁著《台北雙年展》開展熱潮,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全球十大雙年展的特殊魅力吧。

雙年展之母——《威尼斯雙年展》

《威尼斯雙年展》有雙年展之母稱號,歷史可回溯至1895年,日後誕生的各城市雙年展大多以它為原型進行策劃。1907年,《威尼斯雙年展》首度以國為單位,邀請不同國家建立專屬場館,而台灣則從1995年開始參與國家館盛事。除了當代藝術,《威尼斯雙年展》也聚焦於不同領域,如建築、電影、劇場、舞蹈、音樂,每屆雙年展亦會頒發金獅獎給當屆藝術家,歷年得主如行為教母 Marina Abramović、美國藝術家 Cy Twombly、美國雕塑家 Richard Serra⋯⋯等皆在當代藝術圈享有盛名。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將邁入第六十屆,首度邀請來自拉丁美洲的藝術總監 Adriano Pedrosa 策展,精彩內容讓全球矚目期盼。

頂尖盛會——《聖保羅雙年展》

與《威尼斯雙年展》、德國《卡塞爾文獻展》並列為「世界三大藝術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自1951年開始舉辦首屆,歷史與規模僅次於《維尼斯雙年展》,是第二大雙年展,以國家館、國際展和巴西藝術作為三大規劃類別。《聖保羅雙年展》除了展現巴西藝術風貌,更持續透過藝術與政治、與公眾產生對話,好比正在舉辦的第35屆雙年展,便透過四位策展人巧思,以「不可能的編舞」為主題,帶領世人思考自由的意涵、找出未曾踏上的道路,再探藝術與世界對話的另一重可能。

東亞觀點正發光——《光州雙年展》

韓國《光州雙年展》,1995年開始舉辦,因著地域與文化背景,歷年主題多以東亞觀點為出發,徹底體現它與西方雙年展的不同之處。2023年,第十四屆《光州雙年展》主題「柔弱如水」,靈感來源自老子《道德經》,闡釋著藝術如水的特性——無形無體,歷經時間變換,卻能穿透大石。如今,《光州雙年展》已成為能代表亞洲的雙年展展出,亦體現南韓在藝術領域散發的強大影響力。

自由胸懷,廣納創意——《雪梨雙年展》

以自由開放的胸懷,廣納多元、呈現眾人的藝術為題旨,澳洲《雪梨雙年展》自1973年舉辦首屆以來,總計帶來超過一百個國家、超過一千九百位藝術家作品,更早已是南半球最受矚目的藝術盛會。即將於2024年舉辦的第24屆《雪梨雙年展》,由 Cosmin Costinaș 與 Inti Guerrero 為雙策展人,提出「一萬個太陽」主題,將於停用近四十年的白灣發電廠舉行,預計雙年展舉辦期間,無論當代藝術作品、音樂甚至誘人美食,都將在此地迸現令人驚豔的創意。

實驗新觀點——《柏林雙年展》

吸引全球新銳藝術家參與,1996年開始舉辦的《柏林雙年展》,全名是《柏林當代藝術雙年展》,堪稱全球此類展覽中,最激進、最富實驗性的大展。「藝術實驗室」是《柏林雙年展》的定位特色,兩年一度的展出,可能在柏林各個場域發生,並試圖從中辨識當今藝術界的最新趨勢,引發充滿前瞻性的交流可能,《柏林雙年展》提供策展人全然自由,強調創意與前瞻,希冀能將藝術作品,從收藏、商業市場中解放出來。而原訂於明年舉辦的第13屆《柏林雙年展》,由於2024將遇到「超級雙年展年」,特別延遲一年,改至2025舉辦。

青年藝術推手——《惠特尼雙年展》

放眼世界,大多數雙年展以城市為據點,紐約《惠特尼雙年展》則以美術館為主體。1932年開始舉辦,由惠特尼創辦人 Gertrude Vanderbilt Whitney 發起,起初以年度展覽方式呈現,直至1973年才轉變為如今的雙年展模式。本展主要呈現美國青年藝術家作品,展現當代藝術在美國的最新浪潮。你我熟悉的藝術大師,如 Jackson Pollock、Jeff Koons 等,都曾在過往《惠特尼雙年展》引發熱潮。

迷人歐亞交界處——《伊斯坦堡雙年展》

憑藉獨特地理位置,位於歐亞大陸交界的《伊斯坦堡雙年展》,自創辦之初就吸引著眾人目光;它自1987年創辦,由 The Istanbul Foundation for Culture and Arts 組織策劃,希望能讓藝術家、多元文化、各國觀眾在此地交會。值得關注的是,歷屆主題也因為伊斯坦堡的特殊背景,綻放與眾不同風貌,好比2005年主題《伊斯坦堡》、2017年主題《好鄰居》以及2019年的主題《第七大陸》等等,都是十分扣合當地歷史脈絡的主題。

與社區共融——《利物浦雙年展》

讓藝術進入生活、與社區發展共融,是《利物浦雙年展》主要特色,它的展期為期14週,每屆皆能吸引十至十六萬參與者,為利物浦帶來巨量觀光收益。1998年創辦,至今不過二十多年歷史,《利物浦雙年展》已晉身英國最著名的當代藝術大展。第12屆《利物浦雙年展》甫落幕,請到南非開普敦獨立策展人 Khanyisile Mbongwa 操刀,以《uMoya:失物神聖回歸》為主軸,邀集30多組各國藝術家參與,內容強調世代傳承、在地知識、智慧及療癒等。

創意的永續——《赫爾辛基雙年展》

北歐最盛大藝術雙年展,芬蘭《赫爾辛基雙年展》展出場域十分特別,發生在距離赫爾辛基15分鐘航程的瓦利薩里島、赫爾辛基藝術博物館(HAM)以及這座城市的各種公共場所。剛於九月中落幕的第二屆《赫爾辛基雙年展》,內容聚焦於展出、表演與議題討論的公共項目,還有電影、出版、線上等類別,吸引超過十萬人次前來參與。第三屆《赫爾辛基雙年展》將於2025年夏季舉行,請到 Blanca de la Torre 與 Kati Kivinen 擔任雙策展人,除了展現芬蘭與世界各地的精彩藝術作品,也將特別著重於永續發展、碳中和等議題,十分吻合北歐精神。

城市風華——上海雙年展

1996年誕生的中國《上海雙年展》,以上海這座城市為主體,探討上海的文化、藝術以及和其他城市的相互關係;歷經二十多年發展,它已成為中國甚至亞洲最具指標性的雙年展之一。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第14屆《上海雙年展》將於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主題為「宇宙電影(Cosmos Cinema)」,特邀以紐約與柏林為根據地的知名藝術家 Anton Vidokle 擔任策展人,主題將探討人類和宇宙之間的關係,以及天體對人帶來的制約和影響。

2023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小世界」

展覽日期:2023/11/18 - 2024/3/24

展覽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更多資訊:台北雙年展「小世界」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