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藝術
TIFA獨家專訪|劉怡汝×魏海敏×布拉瑞揚:這個舞台仍有無限未知
by Melody TU-更新
編輯/涂千曼 採訪撰文/林佳蕙 攝影/Weslie Wei
![TIFA獨家專訪|劉怡汝×魏海敏×布拉瑞揚:這個舞台仍有無限未知](https://im.marieclaire.com.tw/s1200c675h100b0/assets/mc/202502/67AB17C3A67C41739265987.jpeg)
年初的國家兩廳院舞台,總讓人期盼不已!自2009年開始舉辦的「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每年春季皆常態登場,邀集國內外重磅級表演藝術家匯聚於此,為觀眾呈現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靈光。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京劇國寶級名伶魏海敏、布拉瑞揚舞團藝術總監布拉瑞揚・帕格勒法,也特別於活動揭幕前齊聚,談論 TIFA 對表演藝術界和自身的影響,以及從中獲得的不同啟發。
「雖然不確定這些新想法會導向什麼樣的結果,但我不會因為怕被罵就不去嘗試。」──京劇藝術家魏海敏
「登台的壓力到最後好像成為另一種支撐力,讓我覺得自己可以放膽做自己想做的事。」──編舞家布拉瑞揚・帕格勒法
「TIFA 的定位就是『人人的嘉年華』,它繁花盛開到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喜歡的節目。」──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
這是人人的嘉年華
劉怡汝表示,農曆年後原為台灣演出的淡季,為讓喜歡劇場的觀眾活力不間斷,他們邀請國際表演團體來台,年復一年,TIFA 意外成為最令人期待的檔期之一。「我們不只要讓台灣看世界,也讓世界看見台灣。除了引進世界上的重要團隊,我們也讓值得被世界看見的台灣創作者進入藝術節。」本地的觀眾不僅能看到來自國外的演出,也有機會欣賞國際與本地藝術家共創的節目, TIFA 進一步成為具有指標意義的重要藝術節,也帶來多樣化的節目形式。「對我來說,TIFA 在我們四大藝術節裡面的定位就是『人人的嘉年華』,它繁花盛開到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喜歡的節目。」
早年即在京劇領域尋求突破的魏海敏,2009年首度與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於 TIFA 合作《歐蘭朵》,大開跨界之門,2021年又與王景生合作紀錄劇場作品《千年舞臺,我卻沒怎麼活過》,他說:「TIFA 讓我們用另外一種眼光看戲劇,各種藝術門類或行業都需要創意,而創意就是走另一條路,雖然不確定這些新想法會導向什麼樣的結果,但我不會因為怕被罵就不去嘗試。」
布拉瑞揚認為 TIFA 是品質保證的象徵,總能自此獲得許多滋養。登上 TIFA 的舞台,對於決定返鄉發展的他而言,無疑是相當大的肯定。他感性言道:「回到台東從零開始,一開始我也不確定這條路能不能走,登上 TIFA 雖然有壓力,但那樣的壓力到最後好像成為另一種很大的支撐力,讓我覺得自己可以放膽做自己想做的事。」
表演藝術的大膽實驗場
今年再度登上 TIFA,這一回魏海敏要與台灣劇場鬼才王嘉明合作《女王的名字》,用當代的眼光詮釋慈禧太后。「慈禧太后離開我們也有一百多年了,這期間我們所實行的是民主政治,我們究竟又學到什麼民主了?我們也許可以透過這樣一位歷史人物,反思今日。」為戲研究這位華人史上少有的女性統治者時,他發現慈禧其實是一位很有趣的人,在以男性為主的歷史敘述中,多存有失公允之處,他對周遭人的細膩體察,或是自身的脆弱情緒,都讓慈禧更顯人性。在當代的劇場中,除了以重塑的文本揭露這些細膩的面向,魏海敏借重京劇的肢體表現,又能塑造這個角色的氣勢與個性。「大家經常說京劇是程式化的表演,但事實上每一個角色都有不同的詮釋的方法,慈禧太后是旗人,旗人的規矩和禮數是最多的,這樣的身分特殊性在戲裡都有些提點。」
布拉瑞揚則帶來《我・我們》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曲,探討人生的中年情境。「如何處理平衡的中間關係,是我這個年紀的人都可能會面臨到的一種處境。我們都面臨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或得在職場上擔任重要角色的階段,需要照顧很多人,總在尋求某種關係。」他指出傳統上排灣族的舞蹈以群舞的方式呈現,為了探討並呈現關係的多種組合,這一次他特別讓自己的舞者嘗試了雙人舞,並將整個舞作分成可以隨意組合的段落,在 TIFA 每一場次的呈現都因而有些不同。他說:「我們在排練場上嘗試了各種可能性,但舞者到演出前才會知道當天的排列方式,也有即興的部分,因此在台上得非常專心,他得自己決定下一步要往哪去,非常有存在感。」
身為藝術總監的劉怡汝也從整體的角度分享,這一次 TIFA 的節目不但延續往年的創意火花,還有種種新鮮的嘗試,加入如街舞或馬戲等表演元素,大膽不設限。期待更多人一同前來欣賞,簾幕揭開後的現場未知體驗。
𝟮𝟬𝟮𝟱 𝗧𝗜𝗙𝗔 台灣國際藝術節
𝟮.𝟮𝟭 ─ 𝟱.𝟭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