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革命吧,新農人!林佳佳,傻勁灌溉有機夢想
by a 編-更新
採訪撰文/林侑青 攝影/余同軒
如果你有五萬元存款,你會拿去做什麼?兩年前,還是台大農化所博班二年級學生的林佳佳,先斬後奏地打電話通知父母,「我休學了。」五個月前,她毅然決然帶著五萬元,加上和爸媽借得五萬,一個人跑到宜蘭種田。
別人做得到,我也可以
宜蘭的天藍得像能掐出水,遠山似一抹淡墨,一畝畝連綿的田地綠意盎然。隨性紮著馬尾,穿著黑色 polo 衫的林佳佳,跨坐在紅色125機車上,指著馬路邊一塊農地,「這就是我的草石農場。」
林佳佳的有機夢在博班課堂萌芽,當時教授講到世界糧食危機及台灣有機農業,讓專攻土壤學的她動了想身體力行的念頭。她二話不說決定休學,理由是「這件事不必念到畢業也可以做」。接著她花了一年半在宜蘭、花蓮、彰化找了三間農場實習,學習不同的耕作方式,從使用化學肥料的傳統農業,進展到友善耕法和百分之百有機耕作。這期間她想從事有機農業的決心越來越堅定,「看了這麼多農友的經驗,覺得既然別人做得到,我也可以。」
想種田,必須先有地。原本她想利用政府架設的「農地銀行」網站租地,但她發現許多老農根本不敢把地租給陌生人,可能是因為當年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影響太深,他們很怕土地變成別人的。後來,透過農民市集友人牽線,她打聽到宜蘭的小農團體願意協助青年農友租地,便義無反顧地帶著十萬元,隻身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宜蘭。
化礫土為良田
一開始,整地讓她吃盡苦頭。租來的這塊沖積地已經休耕十多年,狀況不佳甚至積水成澤,她扛著鋤頭挖了一下午的溝,還是找不到積水的原因。幸好隔壁種芋頭的大哥伸出援手,告訴她哪裡以前有進水口,她才發現破裂的水管。即使到現在,四處遍佈的石頭依然讓她相當困擾。「我聽過有人用有篩土功能的挖土機處理,但我不敢問,感覺就很貴」,於是她就慢慢撿,反正「大家都是這樣慢慢撿。」
五個月來,她嘗試種過稻米、南瓜、櫛瓜、小黃瓜、菜豆、玉米等十來種作物,想找出最適合這片土地的組合。不施農藥,最辛苦的就是除不盡的雜草,她只有一個人和一把鋤頭,偶爾要用大型機具得向其他農友借。樂觀的她卻絲毫不以為苦,「我本來就有心理準備,遇到狀況反而會想『這一定不是最大的困難』。」她就這樣以一種「也還好嘛」的心態過一關是一關,甚至笑稱自己的田是「草石農場」。
讓她堅持下去的力量,是對土地的承諾,「其實我算是友善耕作,還沒申請有機認證,那要三萬多,而且每年都要重做;不過我有自己送驗,我的土壤沒有重金屬很健康!」她希望自己能逐年讓土壤達到生態平衡,自然累積有機質。「最開心的就是用好土壤種出好吃的東西,然後賣出去賺到錢!」她咧嘴笑著說。
希望三年內建立自己的品牌
三年,是她暗自下的決心。她知道父母表面上不講,心裡還是頗有微詞。媽媽告訴她「你回來南部,我買地給你種」;爸爸嘴上說「種田不歹啊」,但逢人還是不免叨念「我女兒不知在想啥」,說穿了一切都是因為心疼。她幽幽說,「如果三年做不起來,也許還是會回南部找工作吧,父母還是要顧一下……」,眼神裡滿是對父母的歉疚與感激。
目前她的作物除了賣給親友,也賣給附近的「小間書菜」,有個在地的銷售點讓她安心不少。畢竟,儘管政府提供貸款和技術諮詢,卻不能保證銷路,東西再好賣不出去也沒用。想賣得好,還是要靠包裝行銷,建立消費者和產地的連結。她希望將來不僅能做到收支平衡,還能建立自己的品牌,她調皮地向消費者喊話,「怕死的就來跟我買吧!」
採訪完,被宜蘭驕陽曬得黑黝黝的林佳佳,抱著上個月剛碾好的自家「擊壤米」,開心的告訴我們她要去「爆米香」。這個用傻勁灌溉農田的女孩豪氣保證,「不可能一開始就賺錢的啦,這種事情要決勝千里之外!做就對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