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覺醒吧!島民魂!拖鞋教授帆遊世界的海洋夢
by a 編-更新
Text/林侑青 Photo/華聯國際
「為什麼要問我們,為什麼親近海洋?為什麼去划船?你問高山民族,為什麼爬樹,為什麼要走山路,不是很奇怪嗎?我們就生活在這個島,走進海裡很正常,為什麼會變成問題?」曬得黝黑的蘇教授晃著滿頭銀灰無奈地說。他是蘇達貞,江湖人稱「拖鞋教授」,發下豪語要從台灣划船環遊世界的人。
熱情無限的染缸
一身拖鞋短褲,不拘小節的蘇教授,頗有幾分江湖任俠的味道,總愛自嘲是「知識販賣者」,學生進教室會跟他們說「歡迎光臨」。在夏威夷求學期間,他第一次學會潛水、航海,奠定他回台灣教書後以推動海洋休閒活動為職志的理想。
2009年,他從基隆海洋大學退休,號召一批學生划獨木舟環島,做為教書20年的「畢業典禮」。2010年,他捐出自己在花蓮鹽寮、從荒煙漫草中傾力打造的退休基地「追夢農場」,成立「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2013年,他帶著七名加起來超過500歲的熟年族勇闖清水斷崖。2014年,他登高一呼:我要仿效先民,DIY獨木舟帆船,從台灣以跳島方式划向沖繩,做為「帆遊世界計畫」首部曲!
英雄帖一發,16名來自各行各業,介於二、三十歲的有志青年,通過甄選選加入團隊,有的單純覺得很酷,有的想挑戰自我極限,有的希望藉此突破人生瓶頸。團員阿亮是獨木舟教練,因為想為後代留下傳奇故事而加入,他被教授一句話打動:「明天要做的事你一輩子都不會去做,今天做的才是真正會做的事。」年過六十的教授就像個染缸,團隊每個人多少也沾染了那股「沒關係!做就對了!」的熱情。
自己的船自己釘
海洋背包客可買不起豪華遊艇,自己做一艘才是王道!教授解釋,「全世界對船都用she來代稱,對水手而言,船就是心儀的女孩,我們在海上跟船談戀愛。要愛上一個女孩要先天天親近,先認識她,才會喜愛。DIY的精神也是這樣,要先認識一艘船的內涵、脾氣、跟她磨合,最後熟悉每一顆螺絲釘、每一個卡榫,到海上才知道如何操作。」
「他們造出第一艘船的時候,我想說:這太『噗嚨共』了吧,這怎麼可能下水?有個團員做卡榫是用目測的,看一下,割一下,我心想你怎麼不先用尺量好再割,這群人要怎麼出海啊?」紀錄片導演王威翔忍不住吐槽,但他也體會教授的深意,「你要自己去做,才知道失敗的點。所有成功的經驗都是從錯誤中學習,不用被限制一定要怎樣做才對,你需要的才是最好的船。」
覺醒吧!島民魂!
造船之前,教授先帶學員回顧獨木舟環島最危險的海域:富貴角、王功漁港、大鵬灣、鵝鑾鼻和清水斷崖,做為訓練準備課程。大學生朱磊是團隊裡的「太陽花保障名額」(因為參加學運缺席一天甄選,差點被踢掉),回想第一次從海上看清水斷崖,「山是垂直的,完全看不到底,可以看見雲,岩壁,我們在海上載浮載沉,才發現自己好渺小,只有親眼看到才懂那種想哭的感動。」
我們是不是太常忘記台灣是一座島?總被大陸思惟侷限,恐懼未來無路可走,卻忽略轉身便是一整片海闊天空。孩子會回答考卷上季風跟洋流的填充題,但到了海邊卻沒有實際知識和技能保護自己。政府和學校過去推行的都是「恐水教育」,因為不知如何管理又怕出事,乾脆立個牌子全面禁止,堆滿消波塊讓島民與海洋越來越疏離。
「法律精神應該是負面表列,有講不可以就是違法,沒講的就是合法。我們根據『海上遊戲辦法』跟新北市政府說想在淡水河划船出海,既然沒有公告不行,按理我們就可以做。最後政府回文:本市所轄所有海域全部禁止。」說起跟行政體系打交道的經驗,教授只有一肚子氣,「所有東西要事先跟政府報備、等它完全合法會變得窒礙難行。」
等體制完備不知何年何月,教授期許蘇帆能一點一滴發散影響力,喚醒台灣人的島民意識,這也是拍攝《夢想海洋》的初衷,不奢求社會立刻翻轉,只希望能讓海洋議題發酵,引起討論。「你看連86歲的歐吉桑都能成功划清水斷崖,為什麼要認為海很恐怖?如果以後社會能凝聚一個共識:12歲的島民要去爬玉山、15歲要去游日月潭、18歲要划清水斷崖、21歲要自己造一條船環遊世界;讓它變成人生必做的事情,跟吃飯一樣理所當然,我就不用去跟法律衝撞,跟政府官員開緩不濟急的公聽會,只要大家都想這樣做,法令自然而然就沒有了。」
划向無悔的明天
團隊出發前,教授總會凝視大海,這是團員怡臻印象深刻的畫面;無獨有偶這也是朱磊的記憶,「老師常常一個人站在岸上,全副武裝穿好防寒衣跟帽子,我都會想說那應該很熱,但他就是從頭到尾站在那。他說過:只要有人在海裡,他的眼睛就不會離開海域。」
岸上的守護者,目光深處其實埋藏椎心之痛。2008年,教授和兒子共同寫了一篇文章〈來自海洋的陸地遊子〉,幾個月後,兒子在舊金山潛水出事的噩耗傳來。「後來我回頭看這篇文章,冥冥之中不就是我兒子的遺書嗎?我從小到大都很順遂,30歲五子登科,拿了個博士回來當系主任。這樣的人生你會問自己:如果人生突然遇到打擊,遭受得起嗎?上帝就給了我全世界最大的打擊。我曾經講說,希望我一輩子不要有遺憾,結果給了我一輩子最大的遺憾。」那年,辰帆才29歲。
「我兒子比我還喜歡海洋,也許我是因為他才喜歡海洋也不一定。很多事他還沒來得及做,他沒做,我幫他做好了!」所以他帶學生環島、成立蘇帆,推動一個接一個的計畫,「因為這樣,人生也就豁出去了。想到什麼事,就要趕快去做!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你沒辦法預測,所以一定要把握今天。」
這正是導演想傳達給觀眾的訊息,「我想要說服一種人,他原本有某種動力,但屈就於現實。尤其是25到35歲這個族群,我們不知道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突破,不知道失敗了有多少時間復原,所以變得很膽小,不敢認真嘗試。我希望看完這部片,能讓大家燃起一些動力,放下一點包袱,去做想做到的事。」
人生如航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浪要面對,都會恐懼前方的未知,但只要划下去,就能看見陸地。當南風再起,拖鞋教授會和無畏的島民,繼續奮力划向下片藍海,用MIT的帆船從台灣航向世界。
《夢想海洋》紀錄片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