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MC帶你認識當代女藝術家! 瑪莉那、Cindy Sherman、Sophie Calle,從自我探索中找到真諦!

Edit/ Anais 採訪撰文、翻譯/李昭融 圖片提供/Galerie Perrotin、MoMA、Museum of Old and New Art、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New York、Paula Cooper Gallery、大家出版社
Cindy Sherman女人的各種面相
過去或許很少人能想像,將自己裝扮成千變萬化的角色也可以成為一種藝術概念,Cindy Sherman 從七〇年代中期以來,獨創出一種特別的藝術表達方式-她是自己作品中的唯一模特兒。藉由假髮、特殊化妝、道具、服裝,甚至是數位影像合成,變化成跨越性別與種族的各式角色:老女人、情色片女星、小丑、女演員、文藝復興女皇⋯。她大膽地探索身分、性別、大眾審美觀與電視、電影的影響。
她獨樹一格的概念,以及充滿女性主義的強烈風格,旋即在藝術圈造成轟動,她穿著橘色毛衣的作品《無題#96》,更是拍賣史上最貴的一幅攝影。事實上,她所有的作品都沒有名稱,「我希望照片裡的所有線索都能被看到,如果我為作品命名,人們只會看到我所看到的,我喜歡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東西。」
藉由講究的變裝造型,Cindy Sherman 在照片中時而模擬出文藝復興繪畫的氛圍,時而呈現出經典恐怖片的劇照。在藝術圈生涯的40年,她以千變萬化的形象顛覆女性在藝術圈的角色,更是時尚圈的寵兒,即便是在販售夢想的時尚雜誌上,Sherman 依舊不改創作本色,以真實甚至與時下美感相左的風格,形塑女性的當代性。
蘇菲卡爾情感的痛楚
法國藝術家蘇菲卡爾(Sophie Calle)的作品大多以自身情感經驗出發,將攝影與文字敘事並行,剖析現代人的脆弱、親密感與自我認同,被譽為「將個人私密性推向藝術高度的操控大師」。她強調個人性、私密性,甚至幾近偷窺的藝術作品也啟發了許多人,包含導演王家衛、Lady Gaga、莎妹劇團,都是她的藝術信徒。她的第一個作品,《請跟隨我》,她跟隨一個陌生人到威尼斯,在浪漫的城市裡,每天跟蹤他並為他拍照。她最有名的作品則是《好好照顧你自己》,她請107位女性,包括心理醫生、塔羅老師、兩性專家、犯罪專家、童話作家、甚至是一隻女鸚鵡,解讀前男友的一封 E-mail 分手信。
在另一部作品《極度疼痛》中,她與36個人分享她生命中最慘痛的分手經驗,在講述36遍這場極度疼痛的分手後,蘇菲卡爾同時也請這些人講出生命中最痛苦的一刻。在一次次的重述與聆聽中,她的字跡越來越淡,心境也從炙烈的痛苦慢慢冷卻,直至漫不在乎。而讀者也在一頁頁的翻動中,參與了這場集體驅魔。
蘇菲卡爾將當代性縮小至個人情緒,心理層面越痛苦,她的創作靈感越豐沛。「當代藝術對我而言是一種抽離的方式,病態或療癒的層面或許存在,但都只是一種催化劑。」
Marina Abramovic凝視當代
誰是當代最具爭議性的女性藝術家?Marina Abramovic 絕對是其一。人稱「行為藝術教母」的她,過去四十年來以行為藝術家活躍於紐約,曾經將上了膛的手機對著自己的腦袋,拿鋒利的刀子刺進掌心⋯,已然成為文化現象的她,《慾望城市》第六集中也曾討論過她,她也是拿下日舞評審團大獎的紀錄片-《凝視瑪莉娜》的主角。
瑪莉娜早期的作品較為激烈,她會用刀在自己的肚皮上割出一道五芒星、或是拿皮鞭抽打自己的身體,不過她最有名的作品不外乎是2010年在 MoMA 的《藝術家在現場(The Artist is Present)》。觀眾隔著一只長木桌與瑪莉娜對望五分鐘,一週六天、一天七個小時,79天的展期創下全世界美術館進館最多人次紀錄,連他曾經的愛人烏雷都來與他相望,最後三天更有許多藝迷通宵排隊。藉由此次展出,瑪莉娜分享了他對當代藝術的視野,「劇場的血、劇場的刀都是假的,但是我表演裡面的刀、血和身體都是真的,全球語境下的當代藝術象徵著真實,象徵著一個場景。」藝術不只是五感的體驗,感知藝術家心中的美,更可以是瑪莉娜的修行境界,用自己的身體和行為,傳達出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