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中文系女生種田記!許雅菁&莊傳芬,「想當維持土壤美好狀態的那雙手。」
by a 編-更新
採訪撰文/林侑青 攝影/林韋言
你們來過美濃嗎?「以前只念過鍾理和!」雅菁和傳芬笑說來到美濃這個南部客家庄種田後,才開始跟著去拜「伯公(土地公)」。兩人結緣自中興台文所,當時雅菁是所辦助教,認識了研究生傳芬。專攻環境研究的傳芬,有感於學術界「一直說很多很多理論,用了非常大量的資源,可是真正可以實踐跟有人關心的不到百分之20」,失望挫折之餘便常跑去雅菁彰化家裡,幫忙種西瓜或採高麗菜,發現自己碰到土的時候很快樂。從翻書到翻土,兩個文組人第一次種田就上手,一起見證了書中果然沒有黃金屋,田裡倒是有很多大老鼠。
一卡皮箱來美濃
2015年,她們一起申請了雲門流浪者計畫,前往北海道五間有機農場見習。家裡採用傳統慣行農法的雅菁,看見硫酸山農場從寸草不生到復育出健康土壤時深深被震撼,「生態平衡的土裡有很多微生物菌維持平衡,比較鬆軟,非常好摸。這是我喜歡的狀態,我也希望自己是促成土壤維持美好狀態的那隻手。」這趟取經之旅也讓她們更有勇氣選擇貫徹自己的價值觀,「在日本看見有都市人想搬到鄉下,買了一塊便宜的地,一邊打工一邊慢慢蓋自己的房子,才發現原來有些人想要這樣生活,也願意去經營、去學習。我們很容易看到的是誰去做什麼工作,年薪多少,月入多少,覺得是不同的價值觀。其實你可以決定想要過怎樣的生活,關鍵是你想不想做。」
返台後,友人介紹了美濃的潤惠有機農場。深怕趕不上秋季種植期,她倆一頭熱地在二週內告別父母,一人出一萬,買了雨鞋、鋤頭、鏟子、除草刀、手套、帽子,拎一卡皮箱,靠一台摩托車,就這樣來到美濃開啟菜鳥農夫生活,採用有機農法是她們的共識。
農村女孩實境秀
第一年,她們租了一分二的田地(約350坪),卯起來種了番茄、南瓜、地瓜、茄子、青椒、紅豆、秋葵、玉米、蘿蔔。拚了一年發現還沒餓死,「番茄收得很少,地瓜很小,南瓜大豐收,蘿蔔還不錯」,決定繼續種下去。今年邁入第三年,租的田也放大到一甲。
兩人笑說剛開始真的「第一胎照書養」,儘管雅菁從小有務農經驗,但以前多半是跟在爸媽身邊幫忙,很多事情依然一知半解,許多事都是兩人一起邊做邊學。他們到社大去上友善農耕課,看書查資料,努力培養自己成為真正的職人,「來這邊之後會發現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修馬達啊,修噴霧器啊,補水管啊,跟我文學科系完全不相關,可是東西壞了找不到人幫忙就會去研究到底為什麼,覺得很有趣。」
嫩嫩的她們也變成鄉親的觀察對象,「我們去買農業資材的時候,店員都會告訴我們怎麼用,怎麼挑選。路邊有人經過我們田,就會跟我們說怎樣種地瓜才會長得好。阿伯阿桑都很熱心,莫名受到很多照顧,我們也會陪老人家聊天,好像變成他們生活中的樂趣。像之前朋友送了一隻雞,下了第一刀就走了,我們在門口不知道接下去怎麼辦,對面阿嬤看我切雞笑得超開心。」
接納當下就不焦慮
小農生存不易,她們也還在維持產銷平衡的路途上掙扎,但仍擠出時間舉辦「菜菜子學園」等各式田間體驗活動。傳芬說種田不是躲起來自給自足就天下太平了,「我們還是帶了一些使命在身上,還是想去實踐當年讀的理論,環境正義什麼的。辦活動可以讓更多人真正接觸到土地,就像種子,可以傳承我們的想法,所以不做不行。」
雅菁分享這幾年領悟的緩慢之道,「如果只是被潮流推著走,根本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想要。我覺得,真正的慢是對自己的生活有意識跟理解,就算再累或有一些瓶頸,你都知道是必要的,跨越就好了,不用焦慮會走不下去。」
種田才不是什麼浪漫的事。但雅菁好喜歡看菜發芽的樣子,也喜歡鬱鬱蔥蔥的蘿蔔葉,傳芬則特別喜愛番茄側芽的氣味。有時一天農忙結束之際,她們會坐在長椅上,看夕陽餘暉緩緩落在農友的蘿蔔田裡,然後一起回家煮飯。「我們在美濃守護這塊田有意義嗎?消費者知道嗎?」已是無須多想的問題。慢慢走,總會抵達心中的願景。
「有塊田」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atokirimaya/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