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綑包世界的地景魔術師,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保加利亞裔美籍藝術家Christo Jaracheffrup引領先鋒的地景藝術人生。他的作品以強勁的視覺張力衝擊藝術界,也用繽紛色彩為人們帶來迷眩的世界。透過幾個標誌性作品,帶你回顧這對藝術眷侶在各個城市曾留下的驚嘆片刻。

編輯/劉哲學 撰文/游騰緯 圖片/Courtesy of Taschen、Christo and Jeanne Claude Official/Wolfgang Volz © Christo.

綑包世界的地景魔術師,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生於1935年6月13日的Christo,早年為了尋求創作自由,逃離受鐵幕箝制的家鄉,一路從捷克斯洛伐克輾轉來到巴黎。五○年代起活躍於巴黎與紐約,他以尼龍布覆蓋椅子、書本、建物或女人,再以繩索纏繞,綑包的創作手法逐漸成形。


1958年Christo在巴黎遇見妻子Jeanne-Claude,這位與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女子,不僅是Christo一生的摯愛,也在六○年代起成為最合拍的創作夥伴。兩人走訪世界各地發揮奇想,透過包綑讓日常風景陌生化,打造一系列驚人而絕美的大型作品,每件計畫持續時間由數小時至數月不等,皆由兩人設計、籌資、執行,「因為我想擁有完全的自由」Christo說,而「自由」正是他們天馬行空的最佳註腳。


綑包海岸 Wrapped Coast

Sydney

在澳洲藏家John Kaldor的邀請之下,Christo & Jeanne-Claude以防侵蝕布料將雪梨小灣(Little Bay)海岸長達2.5公里的海岸線與高達26公尺的峭壁包裹起來,當時超越了美國總統山成為體積最大的藝術品。岩岸在布料與繩索的披裹之下呈現單調的米色,但也藉此凸顯出崎嶇詭譎的海岸地貌,以及浪潮侵蝕顯露的層層節理,有些評論家因此將此作定義為「自然雕塑」。


山谷帷幕 Valley Curtain

Colorado

Photo: Wolfgang Volz
Photo: Wolfgang Volz

1972年,萊佛峽谷(Rifle Gap)立起一道亮橙的帷幕,熾熱的色彩如滾滾岩漿奔騰而來。這是Christo & Jeanne-Claude極具野心又充滿挑戰的作品,為了懸掛14,000公尺長的布料,製作費用高達40萬美金,他們拋售許多舊作才辛苦籌得。1971年首次架設時,布料在過程中就被狂風吹打到巨石上而撕裂;隔年再度挑戰終於成功,然而,隔日又不敵暴風再度毀壞。雖然〈山谷帷幕〉的生命短暫,卻是他們日後為人津津樂道的代表作,誠如居民獻給Christo & Jeanne-Claude的紀念碑所銘刻的字句:「這是人類想像力最純粹而美麗的證據。」


綿延長欄 Running Fence

California

此作品與1972年的〈山谷帷幕〉有些雷同,或許因為前次在山谷架設作品時遇上暴風而困難重重,Christo & Jeanne-Claude這次選在加州北部廣袤的丘陵地上立起綿延的白色尼龍布料。雖然沒有了暴風,卻迎來其他挑戰,不滿Christo & Jeanne-Claude的環保人士一狀告上法院,經過數場訴訟與公聽會後,才終於架設成功。布面隨著光線變化渲染上不同色彩:豔陽下猶如熠熠閃耀的銀色長城,夕陽裡則幻化為丘陵上一條艷橘綿延的彩帶。


包圍群島 Surrounded Islands

Miami

1983年,Christo & Jeanne-Claude挑選邁阿密比斯坎灣(Biscayne Bay)的11座無人群島,在周圍設置漂浮的粉紅色尼龍布料, 島嶼們就像是海上爛漫的華爾滋舞步。裝置僅維持了短短兩週,卻吸引了上千名藝術追隨者前來爭睹,並成為邁阿密文化歷史的重要地標。〈包圍群島〉可說是他們最上相的作品,同時挑戰了藝術欣賞的常態。因為位於海中,對觀者來說「現場」 並非最佳的欣賞管道,而要透過電視傳媒等才能一覽全貌,似乎宣告著當代藝術與新媒體合作的時代降臨。 


綑包新橋 The Pont Neuf Wrapped

Paris

Photo: Wolfgang Volz
Photo: Wolfgang Volz

經過長達九年的協調,巴黎市長Jacques Chirac終於在1984年首肯,讓Christo & Jeanne-Claude包裹塞納河上現存最古老的橋樑——新橋。他們選用金黃砂色尼龍布讓作品融入環境,包綑時緊貼橋身,強調新橋優美的比例與造型,而尼龍布比石橋更能映照晨昏光線的細微變化,吸引無數人前來觀賞這經典地標的新面貌。Christo說:「我想把它從一個建築物件,一個藝術家的靈感象徵,昇華為一個純粹的藝術物件。」


綑包樹木 Wrapped Trees

Basel

1989年的秋天,瑞士貝耶勒基金會美術館(Fondation Beyeler)及其附屬公園形形色色的樹木褪去舊葉,換上新裝。Christo & JeanneClaude表現他們對材質特性的高度 掌握,以農民冬日保護作物的透氣尼龍布綑包枝葉,打造宛若立體派畫家的筆觸,又帶著如夢似幻的感受——順光時樹木是散布在草地上壯觀而耀眼的抽象雕塑,逆光時尼龍布則如蛛絲透出纏捲的枝枒。


綑包德國國會大廈 Wrapped Reichtag

Berlin

1971年,兩人收到來自德國的邀請,希望他們能綑包德國國會大廈。這在當時東西分治的柏林是個極具野心的計畫,必須跟盤踞於此的外國勢力以及東、西德政府交涉,若能實現不僅是藝術上的成就,還是冷戰時期的政治突破。可惜提案不久便因難度過高而擱置,直到1989年支持計畫的Rita Süssmuth獲選國會議長以及1990年兩德統一,才終於得以付諸實現。他們以覆鋁尼龍布包覆國會大廈,成為共和廣場上龐大奪目的銀色雕塑,提醒著人們歷經波折後合而為一的新德國。


門群 Doors

New York

Photo: Wolfgang Volz
Photo: Wolfgang Volz

後期以紐約為據點的Christo & JeanneClaude,受日本鳥居啟發而生出〈門群〉靈感。這件作品耗費兩人最多時日:1979年向紐約市政府提出申請,直到2002年市長Bloomberg上任後才獲准,於2005年正式架設。他們在中央公園內放置7,503座懸掛番紅花橘布幕的門,長方形的設計也取典自紐約的網格狀佈局,醒目的色彩則讓風的蹤跡更加明顯,宛如中央公園的脈動。「飄動的布料,就像在呼吸一般。」這是Christo為這件作品下的註解。


漂浮碼頭 Floating Piers

Lombardy

Photo: Wolfgang Volz
Photo: Wolfgang Volz

這是Jeanne-Claude在2009年過世後,Christo的首個作品。 他在2016年延續〈包圍群島〉的手法環包湖中小島,但這次多了從岸邊通往小島的漂浮道路,在義大利伊塞奧湖(Lake Iseo)讓人親身體驗輕功水上飄。橘黃的尼龍布料是當代的黃磚路,前往 Christo 於日常中打造的奧茲王國:「體驗〈漂浮碼頭〉的觀眾會覺得自己走在水面上——或甚至,是走在鯨魚的背脊上。」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