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我是書蟲,我驕傲│〈一頁華爾滋〉Kristin,「太喜歡了,才願意一直讀寫下去。」
by 派脆克-更新
採訪撰文╱李郁淳 攝影╱詹朝智 場地提供╱窩著咖啡2.0
Kristin,臉書粉絲頁〈一頁華爾滋Let Me Sing You A Waltz〉板主
Kristin說起她現在的工作與生活模式,也許令人不可置信或無比欣羨。她待在家的時間很多,每天排程幾乎由讀書、觀影、寫書評、寫影評組成,臉書有三萬粉絲,不算超高流量,但每次發文都有相當基本盤的讚數與轉貼。她po文主題不蹭熱度、不放修圖照、不與其他人互相攻擊或貼金,她就靜靜在自己的小宇宙裡讀書、寫作,像個現代小龍女,在社群的時代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知音。
靠寫書評影評獲利,的確不容易。Kristin大學讀東吳中文,後來到英國念行銷,擅長包裝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英國回來後上了幾年的班,最後決定專心寫作。當專職作家不怕餓死嗎?「我其實本來並不愛寫,是去英國念書時孤獨面對報告、看電影、晃到各個國家,想記錄這一年的人生,因置身全英文環境才發現中文有多重要、多美。」
閱讀能墊高你的立足點,看得更遠
從小從商的父母便鼓勵她多閱讀,從事寫作之初,她也想推動閱讀,但發現有難度,只好先從寫電影增加人氣。直到有次寫了評論該年BBC百大書籍的文章被狂轉以後,才又恢復信心想寫回書評去。「現下寫書評的人,學術腔比較重,容易跟大家產生隔閡。我盡量讓這本書看起來平易近人,把精采的地方呈現給大家看。」她寫村上、寫吳明益、寫台灣電影史主題書,也寫較少人關注的翻譯小說,不論是大家熟知的經典或陌生的新作,Kristin總能娓娓把一本書的亮點鋪陳而出,讓人沒有壓力的閱讀並對書裡的境地心生嚮往。
說起影響自己至深的經典,Kristin舉了金庸、哈利波特和魔界,雖都非諾貝爾文學獎之列,卻是影響好幾個世代的巨著,每人信手拈來都可以說上幾句。或許這正是閱讀的魔力,塑造出人類的集體經驗。「金庸是我發現中文美好的起點,也是很難被超越的經典,完全無法被取代。對人物情感的刻劃,地景風土的描繪都太精采。這也讓我知道,閱讀是我們看待很多事情的立足點,把它墊高了,你也會有不同的解析文本和情感的視野。」Kristin說。
她也慶幸自己在社群的年代,能在Okapi、關鍵評論、上報、Vocus等各種平台發表關於書和電影的作品,當個不那麼孤單的書蟲。但她也說,即使不似其他網紅熱烈和粉絲打成一片也無妨,書的世界是雋永而耐人尋味的,書蟲們自有其交流、互動的默契,並在其中得到精神的富足。
對書本的偏執?
我不看電子書,因為我喜歡做筆記(同時展示一本標籤貼得密密麻麻的書)。
如果要去荒島生活一年,會帶哪一本書?
追憶似水年華,可以看很久。金庸的《天龍八部》和《神鵰俠侶》也可以。
書單推薦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夏日,2011)
是我最喜歡的吳明益小說。雖然我沒經歷過中華商場,仍讀了N次。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月亮與六便士》(麥田,2013)
寫畫家高更生平,講中年男子追夢,面臨夢想與現實差距的故事。讓我體會到,一旦事喜歡的事,不管處在什麼地步,都要堅持下去。也因為這本書,我才願意每天邊工作,邊經營粉絲頁。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皇冠,2004)
裡面講理想、男女、生活本質,很多複雜的事都囊括在故事裡。人以前會覺得「為什麼要這樣」,現在會覺得「沒辦法」,堅持下去就會找到值得珍惜之處。講的是妥協與合解。
延伸閱讀
- 閱讀台灣│《山地話/珊蒂化》馬翊航專訪:「我是一個正在寫作的原住民。」
- 閱讀台灣│《俗女養成記》江鵝 專訪,「成為作者過程很簡單,就是誠懇地去講自己想講的東西。」
- 閱讀台灣│《小輓》、《情批》阿尼默 專訪,「創作是一座花園,如果有能觸動你的地方,就帶一朵花走。」
- 閱讀台灣│公視旗艦客語連續劇《茶金》Juliana 專訪,「對自己的了解永遠不夠,在探索自己的過程中,永遠都有驚喜。」
- 封面專訪│寫自己的勇敢人生!閱讀 張鈞甯:「不需要急於定義自己,去喜歡生命中任何不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