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專訪】蕨知苑雕塑藝術家「楊柏林」生於大自然的孤獨絕美

從雲林縣西岸口湖鄉的海邊村落,到台北外雙溪佈滿蕨類植被的森林山麓—蕨知苑,是雕塑家、畫家也是詩人的楊柏林,以不羈的自由靈魂,用總是泛著血的雙手,將山風海雨刻劃成一件件青史留名的手藝之作,微笑天地間。

Text/陳佑瑄 攝影/Hedy Chang 攝影助理/Lil_light、Zoey 部分作品圖片提供/楊柏林

【專訪】蕨知苑雕塑藝術家「楊柏林」生於大自然的孤獨絕美

「我相信我有一個分身,他一直在看反方向,真實的我是影子的救贖,而影子另一面是我更遼闊的世界。」這段話是藝術家楊柏林在《坐看雲起》書中的自述。本名楊象的他,1954年出生在雲林外傘頂洲旁的窮困漁村,父親是漁夫,因此自小便常跟著母親到仍是插枝年代的牡蠣田幫忙,而手腳常被割傷滲流出血,並在夕陽西下時與海面上的彩霞餘暉,渲染成鮮紅壯麗的畫面,如此血光的印記串連著自然天命不凡的藝術DNA,是這宿命中帶血的山盟海誓,勾勒出楊柏林兒時天馬行空立志當畫家的念頭。

來自星星的血光之作

憶起孩童時期的楊柏林,訴說著貧瘠沒有吞噬掉他的藝術創作;生長在一無所有之地,反而成了他最大的恩典和豐饒的資產。於是小學一年級學會寫自己的名字楊象,更在無人教導下,於家鄉三合院中庭廣場的黑色泥土上,刻畫滿滿栩栩如生一隻隻大「象」的象形文字,讓他彷如置身在魔法般非洲大草原的想像世界裡,成就出人生第一件無師自通的裝置藝術,從那天起拿起畫筆的楊柏林,再也無法輕易放下,畫畫是他的天賦、雕塑是他的修行,「象」也成為楊柏林作品保證書上的甲骨文鋼印。

楊柏林說從小就認為自己是來自星星的人,命中帶血創作的藝術格局,在國小畢業後,13歲便在一直是自己活菩薩的母親支持下,帶著雙親給的一百元,坐火車北上追求藝術夢想。沒有學歷也沒有財力下,先是在重慶南路的書店打工,但也在這時候潛入文學殿堂,看了許多世界名著和藝術書籍,同時自學畫畫。因而在17歲以個人第二張水彩畫〈青年〉自畫像獲得全省美展第三名,從此改名楊柏林,開始往雕塑工藝發展。

前進的動力都是一連串的災難

接著在20出頭退伍後,夾帶著梵谷症候群的侵襲,楊柏林經歷了許多不得志的災難事件,只是不屈就命運的他,一步步以大無畏的堅韌生命力突破瓶頸,當一名劍客,將這些人性的考驗練就為自身創作的功夫。而至30歲左右,便在因緣際會下,受寺廟師父之邀,從事修繕大佛的工作,走訪國內外各地名山勝景,並行著自學雕刻,1985年即在春之藝廊以〈孕〉系列作品,舉辦了個人首次雕塑展。

對泥土有深刻感情的楊柏林,以非藝術學院背景的出身,伴隨著屢敗屢戰的生命精神意志,以不鏽鋼、銅鐵、青銅、竹子、石頭、馬賽克……甚至是蚵殼、氣球布、漁網、浮標、掃把等日常道具為創作材質,形化塑造出裝置藝術、公共景觀或建築設計,靈活各大生活空間的美感。楊柏林累計至今創作出令人感動的作品無數,屢屢榮獲各大國際獎項與參展外,在全台各地與上海、北京等多處飯店、住宅、藝文廣場等皆可散見;知名的還有〈天食〉裝置藝術和〈臉〉系列〈睥睨〉、〈變奏〉、〈民間角落〉、〈坑道裏的那張臉〉、〈從海邊的一張臉想起〉等五樣青銅雕塑為北美館典藏;〈飛行的種子.中〉典藏於高美館;台北華山藝文特區則裝置有青銅〈島嶼〉系列的作品。

世界抱抱我!向未來致敬

現為山石山象國際藝術總監、台灣亞細亞現代雕刻家協會理事長的楊柏林,曾於他出版的半自傳性散文詩集《是時候了》提及到他「藝術的靈丹是50%雕刻、20%畫畫、20%文學、20%生活品味,要110%才能飛越杜鵑窩」,過了知天命之年的他,仍如鳥人般遨翔在宇宙銀河天際的無垠創作,每一件作品總是富含飽滿的生命,體現人文與土地的關懷。

在今年十月即將舉辦的ART TAIPEI 2021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楊柏林預計將展出搖滾山水系列〈攏來〉與〈唯美壯麗的天翻地覆〉、〈大地詩歌-崩解的森林〉等壓克力畫作,藉由他蒼勁流動的山河潑墨脈絡筆觸,傳達關照自然生態的愛。

此外更因有感於近一年多來全球都遭疫情肆虐之苦,楊柏林也新創作了〈世界 抱抱我〉藝術品,是幾年前他從金山海邊抱回一尊被拋棄的塑膠娃娃,娃娃變成疫情再度嚴峻借屍還魂 Delta 的概念宿主,於此切入當代疫情和地球發燒後遺症,冰川融解下大洪水幾乎沖垮,變成已然脆弱的世界生態,透過銅製娃娃左右眼睛內融合的南北極地圖,睥睨全球集點眼光,需要世人愛的抱抱。

另一件展出的新作〈向未來致敬〉,則加入楊柏林愛車的興趣,將市埸上的純粹概念車幻化為藝術,以幾條極簡有機的線條,蓋括並銜接過去汽車百年文明的進化史,同時靈動的跨洲際線性,創造出史詩般造型氛圍,向未來浪漫邁進。

是山海與土地召喚我來的

熱愛大自然、自由和多元藝術的楊柏林,稱說這些都是他30多年創作生涯的高級氧氣,而形容他的雕塑「其實都是詩的語言!轉一個弧度、轉一個面向,就能看到不同的景象。」即便是他的繪畫作品,也同樣融入裝置性藝術,在佈局架構的圖畫中,演化出雕刻概念的創意。

可說從山海中盪氣而生的楊柏林,30年前受到土地召喚而來到陽明山旁,海拔150多公尺的半山腰農舍,親手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打造成現今重現大山大水芬芳的世外桃源創作場域「蕨知苑」,在一座如同小星球的空間裡,如同一座藝術舞台展演著他有感知的老件收藏和具故事性的古物,以及活出自我生命力、被他稱為孩子的自創手作雕刻和繪畫。

再隨著台灣藍鵲的蹤跡穿梭而過蓮霧樹,來到眼前兩層樓廳室,當中四角別緻地立著榆木柱,上頭各自裝置的木馬、布袋戲木偶、製鞋機、非洲雕刻錢幣,訴說著分別代表他甲午年出生的緣份情景、前進的夢想編織等人生意義,隨後行至天臺無邊際水池,在〈美麗家園〉、〈生命〉兩件雕塑品相伴下,眺望遠山的故宮,楊柏林剛毅眼神下露出溫柔笑顏說:「每天一早約七點起床禮佛,我就會在這做氣功,接著就開始一整天孤獨宇宙、能量源源不絕地創作或思考。」日復一日!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