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帶著電影回家!好萊塢新銳台灣剪輯師胡仰華:「我相信持續努力、不斷學習,夢終有成真的那天。」
by 派脆克-更新
撰文採訪/廖崇捷 攝影/邱新達 圖片提供/胡仰華、好威映象
Being true to yourself in a changing world.無論世界再怎麼變,都要保持最真實的自己。
胡仰華(Yang-Hua Hu)自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導演組畢業後,背上行囊去到美國,從波士頓到紐約,再移往西岸,目前定居於洛杉磯北好萊塢區,歷經12年時間打磨,現在的他,是好萊塢新銳剪輯師。
2017年初嘗高預算獨立電影製作經驗,受傳奇剪輯師 Richard Chew 提拔,共同剪輯《公共圖書館員》(The Public),該片由亞歷鮑德溫主演,今年五月時在台灣限定上映。爾後參與了Blumhouse/Hulu 的《黑暗詩選》(Into the Dark)以及 Amazon《告訴我你的秘密》(Tell Me Your Secrets)兩部影集剪輯。2021年作品《午後彌撒》(Mass),今年六月中在台院線上檔,一氣呵成的表演,不加掩飾的情緒,震撼不少觀眾的心,作品除了轟動日舞影展,團隊更拿下美國獨立精神獎勞勃阿特曼獎(Independent Spirit Robert Altman Award)。胡仰華笑說:「首次獨立剪輯作品能被家鄉的觀眾看到,是件非常感動的事。」
電影中的劇場思維
胡仰華說:「我覺得劇場的訓練,讓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演員表演,且可以分析故事架構和角色的完整度。」北藝大的訓練是從大三開始分組,在此之前,無論目標以導演、演員、編劇或是理論作為畢業製作,關於「戲劇」的每一個元素,從寫實到非寫實,都在大一、大二的課程中打穩基礎,並透過大大小小的演出加以練習。
那麼,以剪輯師的角度來看,兩者間相互流通的變與不變又是什麼呢?他繼續說:「一部充滿劇場氛圍的作品,演員底子夠不夠厚,角色是否可信,便一目了然,《午後彌撒》就是很好的例子。對我來說,無論導演或是演員,甚至是剪輯,團隊可以說是一拍即合。而我也更可以把過去大學學到的技巧與感官運用在這部電影的創作上。」
讓作品自己說話
《午後彌撒》講述校園槍擊案過後,加害者與受害人家屬再度見面,彼此尋求心靈和解的某個午後。導演法蘭克南(Fran Kranz)原是演員,首次執導電影長片,找來教科書級演員安道得(Ann Dowd)、里德伯尼(Reed Birney)、瑪莎普林頓(Martha Plimpton)、傑森艾薩克(Jason Isaacs)同台飆戲。
距離《公共圖書館員》後沒多久時間,導演與胡仰華聯繫上了,那是2019年的感恩節過後。電影以單一場景設定(一個房間)的敘事,甚至連配樂也降到最低,只靠演員表演撐起全場。在111分鐘左右的和解旅程中,角色被一層層剝開的心房,氛圍看似殘酷,卻也漸漸使傷口結痂、癒合。胡仰華說:「當時導演提到《十二怒漢》(12 Angry Men)《與安德烈晚餐》(My Dinner with Andre)兩部作品,我馬上了解到他希望回到最純粹的人性中。記得當初讀完劇本後,坐在沙發上看著外面的天空,靜靜的想了好久,讀完本的後座力,到現在仍然記得。」
合作過程意外融洽,進入日舞影展外,也獲得業內不少好評。2021年,前往紐約首映會的路上,導演問胡仰華道:「初剪跟最終版沒有差太多,究竟是怎麼辦到的?」他笑著回答:「我讓那些影片素材對我說話,我猜這就是直覺吧。I let the footage talk to me. It’s intuition I guess.」
不只是埋頭苦幹
大眾對於剪輯師的印象,似乎大部分時間都在燈光昏暗的房間裡工作,令人不禁好奇,實際上是怎樣的?胡仰華說:「剪輯師的確很多時間得一直盯著螢幕,看著不斷重複的畫面,尋找對的旋律節奏與表演。但除了和影片對話外,和導演製作的對話也非常重要,我們常常一天八至12個小時關在一起。當然,還有剪輯助理,《午後彌撒》的助理 Christopher Ma也是台灣人,我們在後製與技術層面上彼此互助,是個很開心對過程。」
想起當年自己還是剪輯助理的那段日子,胡仰華不由得有些感慨,他繼續說:「剛起步做案子的時候,希望表現自己的能力,畢竟自己也是「台灣囡仔」刻苦耐勞那是必須的!不過隨之而來的壓力,讓身體出現狀況。後來進入美國電影工會體系後,才開始了解,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需要犧牲生活。如果遇到超時或是週末上班的情況,可以拿到最高2倍的加班費,電影製片公司感激且尊重你的專業。」
口碑決定方向
前後減去求學階段,胡仰華正式成為剪輯師身份,不到十年時間。他說:「每個人成為剪輯師的方式和時間點都不一樣,有了初步的美劇剪輯經驗,接下來就是時間跟機運問題了,所以,工作口碑決定了你的去向,五年、十年是很基本的,當然也有做了20年還無法晉升的。」
然而,儘管苦熬的時間較長,也不代表沒有才華,胡仰華繼續說:「舉個例子,《樂來樂愛你》的剪輯師湯姆克洛斯(Tom Cross),當了將近15年的助理。後來是導演達米恩查澤雷(Damien Chazelle),找他剪了短片《進擊的鼓手》,影片後來在影展上大獲好評,後來發展成長片,也讓他拿到奧斯卡。結論是,無論什麼工作都一樣,唯有持之以恆,才可能水到渠成。」
還不是The End
在追逐夢想的路上,胡仰華始終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千謝萬謝最感謝的還是家人,他說:「短程目標算是完成了,《午後彌撒》對我來說是給家人的成績單。老實說,當初要去讀北藝大戲劇時,他們根本不知道是在幹嘛(笑)。後來放手讓我到美國求學,一路發展到現在,真的很愛他們。」
成為好萊塢新銳剪輯師後,胡仰華的最終目標才正要開始,他說:「未來還是希望能夠當導演!我認為一個人心智成熟度會反映在作品上,過去我還不成熟,不想浪費錢拍片,我還在等待機會,希望能夠返台當個懂得說好故事的導演,目前手邊有兩三個故事想要發展,也有一個寫了一半的劇本。未來的事情很難說,無論世界再怎麼變,都要保持最真實的自己,Being true to yourself in a changing world. 我相信持續努力、不斷學習,夢終有成真的那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