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專訪|插畫漫畫家「高妍」為愛勇敢的人生故事《綠之歌》赴日逐夢的魔幻征途
by JuJu Chen-更新
採訪撰文/陳佑瑄 攝影/Sabrina Yew
隨著初夏微風的綿柔,從台灣飄洋過海來到日本,和高妍相約在午後漫步在吉祥寺街道上,沁爽心脾的透明藍白天空下,以悠然輕快的心情步伐,聽著聊著1970年代 HAPPY END 樂團鼓手&作詞家松本隆口中的這位異國少女,自洽地暢述移居東京的日常,和途徑中開心分享沿途喜歡的店家。
笑起來眼睛彎彎如月牙般的她直言,個性本身就滿有紀律且壓抑,「其實大多時間都埋首在畫畫工作中,已經是一位苦行僧!」如此語帶輕甜、靦腆又可愛的高妍,像極了她第一部出道作《綠之歌》故事裡的主角——林綠(小綠),靈動展現少女情懷總是詩的青蔥歲月如歌的美好痕刻。
誠實繪畫收集群風
「所謂的愛,都是從非常微小,而且無聊的事開始的。」高妍坦言《綠之歌》是記錄自己19到24歲半自傳式的青春絮語,故事有90%都是她的真實經歷,內容刻畫出高妍生命之中不可或缺所喜愛的樂團、歌手、音樂、文學和作家、導演、電影,與流連不已的台北場景,從北海岸線、公館一帶的獨立音樂表演地標——海邊的卡夫卡,到華山 Legacy Taipei 演唱會場地;以及日本經典歌曲 HAPPY END〈收集群風〉、細野晴臣〈戀愛是桃子的顏色〉、Yura Yura帝國〈玩樂團的朋友〉、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岩井俊二《關於莉莉周的一切》、楊德昌《一一》,仍至台灣獨立樂團 8mm sky、來吧!焙焙!等等皆處處表露無遺貼合高妍生活所愛的人事物,不僅誠實坦然串連起她青春年華的人生情感縮影,更牽起了她宛如置身在夢境中命運般的緣分實現巧合。
對於從小就愛畫畫,加上媽媽和家族親戚幾乎都有美術相關背景的開放支持下,拿著畫筆長大的她,從就讀復興商工,到進入台藝大視覺傳達設計系,一直都在畫私小說性質漫畫的高妍而言,「《綠之歌》不單單只是獻給細野晴臣的情書,而是獻給為了愛勇敢去做不曾做過、也不曾想像過的事——對某件事物懷抱熱情、溫柔,且心思細膩的我們的情書。」她進而回想起大學第一次出國,「在2017年我很衝動地飛去東京,只為了買下 HAPPY END《風街浪漫》專輯,而偶然在新宿 disk union 唱片行聽見令我怦然心動的《HOSONO HOUSE》專輯歌曲,從此開始鍾情細野晴臣至今。」
對當時21歲的她來說這份新鮮感十足的小確幸,讓其萌發了「想用漫畫說故事」的想法,於是在2018年將自己愛上這位日本搖滾巨匠的歷程,中性轉繹繪製成32頁短篇獨立刊物;一直到2020年在日本雜誌《月刊 Comic Beam》邀約下,成為連載作者,經過一年時間重新分鏡編寫繪製,終在2022年5月25日她25歲時,橫跨台日兩地同步發行了合計超過 500 頁的上下兩冊《綠之歌 -收集群風-》,而這個日子剛好別具意義的也是1973年細野晴臣25歲發行首張個人專輯《HOSONO HOUSE》的日子。
她說:「即使在我完成了《綠之歌》之後,所有心中複雜的情緒沉澱下來,最後融為很強烈的感動,當中溢於言表的是更多的感謝;謝謝這一路上造就我、培養我成為現今擁有能量足跡的自己,都是因為我所喜愛的楊德昌、侯孝賢、蔡明亮、陳玉勳、岩井俊二、是枝裕和等等電影導演拍出台日曾經的歷史風貌場景,以及細野晴臣七○年代的音樂,都跨時代無隔閡深深影響著九○後出生的我,沒有距離讓我共感在時間的生命景點裡,給我身為創作者的養份和力量 ,「我很慶幸在對的時機遇到這些作品,第一次瞬間 Timing 非常重要,正如我在《綠之歌》自白……當這些旋律與文字拯救了我,我會帶著珍貴的愛,走向更遠的未來。同時希望這樣良善循環的幸福圓圈,也能藉由我的作品傳遞到世界各地,帶領著我們到難以想像的地方。」
奇蹟魔法的創作
創作確實帶給了高妍不思議的奇蹟魔法,2019年即受邀參與細野晴臣的生涯紀錄片《NO SMOKING》拍攝,2020年被村上春樹指定合作繪製《棄貓: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一書的封面與內頁插畫。而近年以插畫家和漫畫家活躍於台日國際之間的她,移居東京期間也多次與在她心中很神聖存在的細野晴臣、村上春樹私下碰面交流,並還錄製了細野晴臣 Radio 節目「Daisy Holiday!」。
然而高妍的成功絕非偶然幸運,高中時她因為填鴨式教育,而十分憧憬大學生活,只是沒想到實際上大學後,卻迎來人生的瓶頸,在不如預期的體制處境裡,破滅了她對自由的嚮往,失望於自我想像投射下,路不轉人轉的她將這份不甘心轉了念,「既然學校學不到想要的東西,那我就想辦法克服與面對來進步,向外尋找自己未來的道路,大量去看展覽、看電影,甚至在教育機構當志工,在二手書店打工……向外吸收能賦予我的創作能量,因為我很討厭浪費時間!」
亦或是宇宙吸引力法則原故,這時的高妍也因緣際會認識了年紀相對比他大的朋友,而啟發了她老派靈魂的求知慾,閱讀他們推薦的書籍作品、接觸他們聽的音樂和樂團、看的電影,在追逐前方年長的逐跡中收穫許多的她,更在大一時相遇了漫畫店 Mangasick,被不少國內外獨立刊物和自費出版品所吸引,知道了何謂 Zine,並在腦海中湧現了想做刊物的創作想法。於是向來依賴用文字表現情感的她,決心著手製作自己首本《房間日記》小誌,就此展開一年約一到兩冊自費出版插畫作品集。
高妍於此同時也明確知道未來想要的發展方向,在大學畢業前,憑著出版的獨立刊物和打工攢下的盤纏作為一年生活費,去了沖繩縣立藝術大學繪畫專攻短期留學。她接著補充,「其實相當愛看書的我,加上又讀設計系,曾想過有朝一日若是我沒辦法靠插畫過活的話,想要做書籍設計。」而今不僅做了自己的書,也有接案繪製雜誌書籍封面,以及多樣廣闊範疇的異業合作,延伸了她創作無限可能性的精彩之外,更還親自設計了《綠之歌》台日單行本全書裝幀,實現心中想望。
一輩子畫畫改變世界
一路以來都在繪畫的高妍,在鏗鏘有力清晰表達自我思維的話語中,謙說「我不是有天分的人,我只是不肯認輸罷了!」雙子座的她能走到今日的成就,全然是因為她花了很多時間和體力不斷一筆一筆拼命細膩精巧地畫啊畫,平均一天極限畫三頁,常常每日12小時不停歇熬夜趕稿已成為她的日常,「想要做自己心中理想的夢想這件事很美好,但仍需顧及很多層面;事實上滿多有才華的人不一定能藉此維生,而從不覺得自己技法畫風特別厲害的我,剛好就是碰巧幸運的偶然結果。」她心生知足感恩地說,就像她所敬愛的細野晴臣到70歲仍不停止堅持做音樂這件事,令她深覺「我能一輩子做同一件事,是件很棒的事!」
此時高妍坐在被愛的黑膠唱片和書本圍繞的房間內,有感而發補充「兩本漫畫我差不多要畫一年,但讀者或許30分鐘就看完了,對此反而令我會去回想自己至今以來讀過那些成為我養分的書,那些作者他們是花多少時光去畫完或寫完這一本一本嘔心瀝血之作,然後感動了多少人,而那幾分鐘的感動,都會變成一輩子的永恆跟著自己,我覺得這是所有做書者都能理解的,正因如此我才會繼續畫,直到不能畫為止,我都會一直畫下去。」
高妍笑言由於性格滿樂於分享,話閘子打開了是能滔滔不絕講三小時獨特見解之處,形容自己算是憤怒青年,重視各種國際社會議題,「當你感到憤怒,就會對這個世界有很多怨言,於是將這些怨言變成具體的聲音,變成語言、變成力量;但當你事不關已,成為擅長遺忘的人就可以活得很快樂,只是這非我開心泉源的心之所向。」
最後問她那麼熱愛音樂,也是個聽團仔,是否有考慮從事音樂創作?「這部分人各有志,如同我很喜歡的台灣音樂人月琴演奏家陳明章,近期作品多在講訴唱頌土地關懷、政治與歷史環境、孩子們的未來,便有人問他何不從政?那時他僅回了一句話:文化人要用文化改變世界!」高妍說,「我們很明確知道自我的專長,並仍用擅長的領域去表現理念的傳達,當然用此方式的影響力可能比較慢,卻還是能誕生出許多世人難忘永垂不朽的作品。於我而論,我喜歡音樂,並不用就要去做音樂,而能畫跟音樂相關的漫畫,我覺得這依然是一種愛的表現。」
她透露在今年四月再度於《月刊 Comic Beam》進行全新連載作品《隙間》,則是汲取自己曾在沖繩作交換學生的經驗為故事背景表述:「置身的每一片風景、每一道海浪,都緊緊相連在一起。社會運動、政治與民族自決,性別流動——她帶著複雜的心情,撿拾記憶的殘片,重新認識與尋找自己的樣貌。」高妍仍然用她繪畫所長來關注並改變這個世界!
用三個 Hashtag 形容現在的自己?
我認為現在的心境狀態仍保有跟以前一樣的初心,所以三個 Hashtag 是#誠實 #努力 #不聰明。
第一個「誠實」,是我在面對每一個作品都非常誠實,完全真摰表現內心想法,因為在我成為創作者之前,我是個有將近20年資歷的讀者,也因而當我在閱讀作品時,可以很明確知道這個作者的目的性,當作品不夠純粹真摰,帶有某種企圖心,那做出來的成品就沒有靈魂,那個靈魂是必須要透過誠實去表達,這是我覺得身為一個創作者最重要的地方。
第二是「努力」因為我一直不覺得自己是個有才華的人,只是不自滿也不自誇地非常非常非常努力至今。這個努力是很外顯的。我做每件事都清楚知道自己在幹嘛,並且有計畫的執行。這很重要,不然很危險,唯有知道自己現在在做什麼,才能清楚判斷走的路是正確的。
第三為「不聰明」的人,是因為誠實、努力的背後本身就是不聰明的。選擇做一位投機者,可以活得很安全;但要做到百分百的誠實跟努力,卻很容易受傷。雖然這是可以被避免的,我卻選擇正面迎擊。因為置身在頭破血流的悲傷狀態,是孕育一個好作品的培養皿,所以我才會選擇做不聰明的事情(笑)。
透過 Gen Z 單元專訪,想對世界傳達什麼?
想對跟我相同年紀或是比我年輕的人分享的是要「好好感受生活!」這件事情並非單純只是透過物質的享受,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而是應該要投射在關不關心、在不在乎這個世界。當你去關注國際與社會議題時,事情就會慢慢產生轉變。就好比《可可夜總會》的電影概念是「人的死去並不是真正死亡,而是當被遺忘時,才是真正的死亡。」
當今社群世代的每個人都只關心自己、非常冷漠,這是一件很糟的事。我們應該要花更多時間去關注世界,不論是花一個下午去看一部電影,或是花一天時間好好看一本書,感受文詞字句裡的情感和生活的細微末節、察覺世界正在發生的每一件事⋯⋯我覺得這才是身為現在資訊爆炸年代的人們要回過頭來思考的問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