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深度聚焦

讓性騷擾不再是跨不過去的坎,重建信任與安全感,讓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支持者

曾經我以為,性騷擾只是一件小事。但當我真正遇到後,才明白這不是小事,而是在心中無法抹滅的一道傷口。這種傷痛深埋在心底,無人知曉,也無人理解……。

Text/勵馨基金會 公民對話處 處長 郭育吟 、Photo/網路

讓性騷擾不再是跨不過去的坎,重建信任與安全感,讓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支持者

儘管2023年「台灣MeToo運動」浪潮已如火如荼展開,很多受害者開始願意發聲道出自己的受傷經驗時,仍有一群人不知道如何面對性騷擾,曾經的傷害找不到出口,仿佛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往前走。這其中的無助與徬徨,恐怕不是一般人在看到媒體報導性騷擾事件時,會意識到的問題。

勵馨基金會致力於性別暴力防治,在「台灣#MeToo運動」後,接獲來自企業、學校等單位的專講邀請明顯增加。雖然我們欣見社會開始重視性騷擾防治,但每次演講結束,總有人告訴我,他們曾經被性騷擾,但因為當時沒有被好好處理,所以一直擱在心裡,成為揮之不去的陰影。

看著他們眼泛淚光,我不禁思考,我們還能做些什麼,讓他們壓抑許久的傷痛有機會被看見與處理?

但是仔細想想,《性騷擾防治法》已實施近20年,相關法規與宣導也並非空白,為什麼這些資訊和求助資源卻無法真正深入人心?為什麼遇到類似事件,還是有人深陷痛苦,孤立無援?

整理勵馨多年來的服務經驗可以發現,受害者之所以不求助,是因為系統性的層層傷害,導致他們一步步走進死胡同,最終選擇沉默。

缺乏支持系統 讓受害者陷入自我責難與懷疑

最常見的案例是,受害者向親友訴說遭遇,卻被告知「你想太多」,導致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然而,身體的感受是真實的。從事發那一刻開始,不舒服、噁心,甚至周遭的不友善,讓受害者出現失眠、焦慮等身心症狀,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尋求正式系統的幫助。然而,如果決定要申訴,之後要面對的調查流程,往往令人忐忑不安。倘若調查委員缺乏「性別」與「創傷知情」相關知能,調查過程就可能出現性別偏見或歧視,造成受害者二度傷害。若此時所屬環境沒有做好保密與預防措施,受害者很容易被捲入「你是麻煩人物」、「是你自己有問題」的風暴中,讓人幾乎窒息。

除此之外,也常見受害者身邊缺乏同理與支持,導致他們陷入自我懷疑與究責的泥沼。有些家長甚至直接告訴孩子「不要再想了,就讓這件事過去吧」,連申訴的機會都不留給他。

「是不是我穿了裙子,才讓對方以為他可以這樣對我?」我曾在課堂上聽見一位學生如此自責,他的語氣和表情讓我深受打擊。我們一直倡議「不要責怪受害者」,但事實是,社會文化已經讓受害者將「被性騷擾」的原因內化為「是自己行為不檢點,才會導致別人有機可趁」。

我堅定地告訴那位學生:「當然不是你的問題,要被譴責的是那個行為人!」看見他原先黯淡的眼神中, 開始閃爍出淚光和希望,我知道那個快要墜落的身軀終於被接住了,那一刻對彼此來說,都是重要的存在。

只是,那道過不去的坎,那麼深的傷痛,為什麼要等到多年之後,甚至要等到一個偶然的演講或教育訓練,受害者才願意說出來?他們的支持系統、國家的機制,哪個環節出問題了?

重建信任與安全感:每個人都能成為支持者

2024年3月8日,《性平三法》修法正式上路,許多過去的沉痾無解的問題都納入此次修法。特別是「權勢性騷擾」入法,希望藉此加重處罰,降低發生率。同時也調整申訴時效、擴大雇主與場所主人的防治責任,以及建立人才庫,提供受害者服務等。期盼這些法律修法能完善現行制度,讓遭受性騷擾的受害者有更多機會被系統接住。

除了制度的完善之外,更需要受害者周遭的「重要他人」一起加入。受害者的受傷經驗需要有人好好聆聽,並且肯認他受傷的經歷與不舒服的感受;被傾聽、同理與正向的支持經驗,將幫助他重建對環境與人的安全感。

我們常說:「當遭遇性暴力的那一刻起,受害者對環境與人的信任感,也在那一刻徹底瓦解。」這聽起來很殘酷,但就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道理一樣,很多受害者可能無法再走過事發地點、聽到類似的聲音、聞到類似的氣味,甚至有人靠近時就會全身顫抖。他們可能會出現失眠、焦慮、作惡夢等身心症狀,如果身邊的人不了解這些都是「創傷反應」,就無法理解他們為什麼總是走不出來、為什麼總是低落、為什麼他還放不下?

信任與安全感就像破碎的拼圖,要回復到原狀談何容易。需要很多的支持、陪伴與專業協助才能逐漸復元(註)。

如果你身邊有曾經或正在經歷性騷擾的親友,你可以:

1、 傾聽情緒、肯認受傷,重建安全感

當受害者突然感到難過、不舒服、哭泣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發一語,暫時無法做任何事時,就可能是「創傷反應」,請不要急著敲門、大聲嚷嚷。你可以深呼吸,先關照自己的情緒,然後在門外輕聲說:「我知道你現在不舒服、很難過,需要一點時間沉澱和休息。你不用擔心剛剛沒有做完的事情,我可以幫忙完成。等你休息好後,如果有任何需要,我就在外面等你。」

透過這些回饋,讓受害者知道身邊有人支持和同理,他不是孤單一個人,而且他現在所處的環境是安全的。慢慢地,就能降低事件對他帶來的創傷。

2、 培養「創傷知情」的知能,建立支持系統

由於受害者常伴隨「創傷反應」,如果能對創傷反應有一定程度的認識與了解,對於日後的陪伴會有一定的助益。也要避免說出NG對白,例如:「你到底還要難過多久?你為什麼要一直這樣?這件事有這麼嚴重嗎?」這些話語都會對受害者造成二度傷害。

建議可以參與勵馨基金會等性侵害受害者服務機構的「重要他人」支持團體或講座,了解可能的創傷反應,以及如何建立不檢討受害者的創傷知情回應能力。如果有需要時,也可以連結相關專業團體,尋求友善求助資源,讓自己成為受害者重要的支持系統。

3、 重建具安全感的環境與關係

重新建立「安全感」與「信任關係」,對受害者來說至關重要。除了借助專業單位的協助外,更要在日常生活的陪伴中,慢慢幫助他們建置安全感。

例如,練習用「新的觀點」來回看創傷事件,幫助他們發展不同的因應策略。 如果過去他在關係中很難表達真實感受,我們可以陪伴他建立「自我認同」,開始相信自己的感受是重要的,並願意嘗試表達;也可以帶著他們一起重新感受與身旁人事物的關係,透過信任親友間的聚會、給予正向的支持與肯定,一起創造具有安全感的環境。

「復元」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更沒有捷徑可循。但如果這些找不到出口的性騷擾受害者,在面對心裡那道「跨不過去的坎」而一直處在人生低谷時,身邊有人可以義正辭嚴地告訴他們:「這不是你的錯,該被究責的是那個騷擾你的人!」、「不用擔心,我會陪著你一起面對與處理」,我想那個對彼此都重要的關鍵時刻,將不再專屬於助人工作者,而是我們每個人。而那道跨不過去的坎,將有機會在大家重建的信任與安全感中,逐一跨過,回到日常!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