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熱門話題
女人的最佳投資 練習和寂寞對話
真正的不寂寞,並不是有個人陪在身邊,而是一種被理解的感受。但無論是多麼親近的人都不可能完全理解另一個人,所以人們才會感到寂寞。只有在充分理解自己的時候,才能坦然地接受他人帶給我們的孤單感。真正寂寞的人不是獨處的人,而是不了解自己的人。
授權轉載/ 於是,我開始搞懂我自己:30歲一切都還來得及,妳是30花開還是30花謝?圖片/ 電影劇照
真正的不寂寞,並不是有個人陪在身邊,而是一種被理解的感受。但無論是多麼親近的人都不可能完全理解另一個人,所以人們才會感到寂寞。只有在充分理解自己的時候,才能坦然地接受他人帶給我們的孤單感。真正寂寞的人不是獨處的人,而是不了解自己的人。
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天生個性內向,我也不例外。從小到大,每個階段我都只有一個死黨;每次聚會的時候我總覺得自己沒什麼存在感;對於那些活潑外向的人,也常常感到自卑。一直到二十歲出頭我仍然覺得唯獨自己這麼內向、自己是世界上最寂寞的人。然而我錯了。不管是誰、不管在什麼狀況之下,大家到最後總是得獨處,也得面臨難耐的寂寞。無論已婚、未婚,外向還是內向,每個人的寂寞都是一樣的,並不是如我們想像般有那麼大的差異。
真正的不寂寞,並不是有個人陪在身邊,而是一種被理解的感受。但無論是多麼親近的人都不可能完全理解另一個人,所以人們才會感到寂寞。只有在充分理解自己的時候,才能坦然地接受他人帶給我們的孤單感。真正寂寞的人不是獨處的人,而是不了解自己的人。
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天生個性內向,我也不例外。從小到大,每個階段我都只有一個死黨;每次聚會的時候我總覺得自己沒什麼存在感;對於那些活潑外向的人,也常常感到自卑。一直到二十歲出頭我仍然覺得唯獨自己這麼內向、自己是世界上最寂寞的人。然而我錯了。不管是誰、不管在什麼狀況之下,大家到最後總是得獨處,也得面臨難耐的寂寞。無論已婚、未婚,外向還是內向,每個人的寂寞都是一樣的,並不是如我們想像般有那麼大的差異。
我二十歲的時候,沒有男朋友,也沒有可以交心的摯友,那真的是非常孤單。而現在我結婚了,有著幸福美滿的家庭。最近也常與許多想聽聽我的故事的人們見面。但是我為什麼還是感到寂寞?當時電影「BJ單身日記」還很紅,每每看到女主角唱著席琳‧狄翁的「All by Myself」一邊舞動著身軀,孤單的移情作用就會啟動。
我總是很羨慕某個朋友,她不怕與陌生人交談,和每個人都能相處的很愉快。我很喜歡她的熱情和才氣,只要有她在的聚會我從來不曾缺席。我想,走到哪都受歡迎的她,大概不知道寂寞為何物吧?不過就在某一天我跟她一起去喝酒,聽到她自言自語般的告白,這才恍然大悟。
「因為寂寞就不小心把酒喝多了。妳知道為什麼啤酒越賣越好嗎?那是因為像我這種寂寞的人,最喜歡一個人喝酒了!」
妳寂寞?急著想跟妳喝酒的人都不知道排到哪去了,幹嘛一個人喝酒強說愁啊?」
「唉,妳不懂。和大家一起喝酒才更寂寞。」
內向的人常常覺得外向的人跟自己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羨慕他們不用可憐兮兮一個人過生日或聖誕節,也不必煩惱結婚典禮出席人數不足,有時還幻想著他們在工作上有著源源不絕的人脈。
然而,這群人一樣會寂寞。甚至外向的人可能因為缺乏自信,反而更依賴表面上的人際關係。內向的人或許會懷疑自己只和少數人深交、只在這群人之中扮演搞笑或炒熱氣氛的角色,這種模式到底好不好?不過其實外向的人持續連絡的朋友人數和內向者差不多,有時還可能更少甚至沒有。
將現實人際關係體現於虛擬網路世界的Facebook,據說用戶平均好友人數是一百三十人但會常常聊天的人也不過四到五人而已。好友總數低於或高於一百三十人的用戶也不脫這個數字,由此可見能夠分憂解悶的朋友人數,跟一個人的好友多寡和個性是沒有太大關係的。
有分析指出,越是追求成功和財富的人,其實表示他們越寂寞。因為他們期待有朝一日出人頭地的時候大家會圍繞著自己、關心自己,自然就不寂寞了。不過曾經攀上成功頂峰的人卻說,越往上爬反而越是寂寞。美國精神分析學者西奧多魯賓(Theodore Rubin)曾說了麼一句話:「當你回首發現周遭空無一人,就是你成功的時候。」多麼矛盾,我們越是想要擺脫寂寞,卻越是往寂寞的方向前進。
真正的不寂寞,並不是有個人陪在身邊,而是一種被理解的感受。但無論是多麼親近的人都不可能完全理解另一個人,所以人們才會感到寂寞。只有在充分理解自己的時候,才能坦然地接受他人帶給我們的孤單感。真正寂寞的人不是獨處的人,而是不了解自己的人。
在奧田英朗的小說也這麼說:「斷定獨處就是寂寞根本就是一種錯誤。alone和lonely雖然感覺差不多,但兩者是有差別的。」
或許我們根本不應該試著去克服或消滅寂寞,而是得學著如何接受它,才能從中解脫。
或許我們根本不應該試著去克服或消滅寂寞,而是得學著如何接受它,才能從中解脫。
<關於本書>
作者:南仁淑
身為知名暢銷作家的她,很久以來就一直被要求寫一本以30歲為主題的成長書。但她遲遲不下筆的原因在於她需要更多時間來觀察30歲這個主題。果然一出筆,本書就像利錐一樣刺進30歲人的心裡。
作者:南仁淑
身為知名暢銷作家的她,很久以來就一直被要求寫一本以30歲為主題的成長書。但她遲遲不下筆的原因在於她需要更多時間來觀察30歲這個主題。果然一出筆,本書就像利錐一樣刺進30歲人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