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熱門話題
「好好讀書」跟「未來找到理想工作」之間的關聯性意外地低......人生,就求一次如魚得水!
by 美麗佳人編輯部-更新
TEXT/ FLiPER PHOTO / FLiPER
(Pattern design 的課堂作業)
來說說我怎麼從經濟系跑去唸插畫的吧。
在台灣,想念藝術相關的孩子還是挺不容易的,家長一般會特別擔心念藝術的出路。至少我準備考試的時候是這樣的,那時候大眾對插畫的想像還很貧乏,網路圖文作家也還不盛行(雖然這也不是我想走的「插畫」),連 Facebook 都才剛出來。現在的孩子如果說想念藝術相關不知道是不是比較容易了些,家長大概能更開闊的想像他們將來的出路吧⋯⋯尤其當一般被視為「像樣的」工作,待遇其實也沒多像樣的時候。
反正我是受限於父母的想像力之下長大的,估計大部份的孩子也是一樣。只有在父母還沒有將他們的想像表達出來的小學時期,我還會想著「長大後要當個畫家」,那是當時的我僅知的可以畫畫的職業。
隨著漸漸長大,「想做的職業」跟著改變,考量的要素中,「因為喜愛做這件事」的比重逐漸減少,因為經濟穩定、社經地位等等其他要素逐漸增加。還很小的時候甚至說出「當醫生好了」這樣天真的話,後來才發現自己連看到外婆做菜切到手流的血都會替她腿軟暈眩,幫她貼個 ok 繃的手都要發顫。
台灣的教育把小孩搞得很忙,忙到沒時間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麼。這樣的我進了升學高中,太遙遠的未來以後再說吧,先搞定下禮拜的考試。誰知道所謂「太遙遠的未來」就在下個轉角而已。在填大學志願的時候,總之先把排名比較漂亮的大學先填過一遍,系所只要不是太為難我的(例如需要養蟑螂)就都湊一湊。因為是長女,爸媽很投入的和我一起把志願列表 100 個名額都差不多填滿了,但其中跟藝術或設計有關的應該是五個以內吧?
(剛搬進studio,什麼都還沒有的座位)
高中時期其實是有在畫畫的,我是從電繪開始,因為比起手繪好像省去了很多畫材成本,犯錯起來比較沒有壓力。進大學後,自覺應該把興趣放下,好好讀書替未來打算,結果四年間幾乎一張圖也沒畫。經濟系這樣的專業進可攻退可守,出路很廣,這樣的選擇應該沒問題了?大學生活我可沒有玩四年,但四年過後我拿著看上去不錯的成績單,對未來卻還是一樣茫然。
「好好讀書」跟「未來找到理想工作」之間的關聯性意外地低,這個騙局揭露的真遲啊。
「畫畫當興趣就好了,等你成為大企業家,隨便撇幾筆都可以賣很高價。」記得媽媽說過這樣的話,媽你完全搞錯重點了啦。應該是大學後期的時候,我跟媽媽說了,我或許可以成為一般般的經濟學者,但卻有機會成為出色的插畫家。身為經濟系學生的我明明該要常讀經濟學人或商業周刊,但我發現我喜歡並會主動去閱覽的,是 dpi 那種雜誌,是 Behance 那種網站,在書店會走到藝術設計區,這些是就算學校不考也會積極吸收並磨練自己的。這樣還不夠明顯嗎?
畢業後我大概磨蹭了半年到一年,越來越覺得一般經濟系的就業選擇都不吸引我,期間是有投了一些銀行或跨國企業的履歷,儲備幹部什麼的聽起來就像「我也不知道會幹什麼但進去再說吧」那樣的職位,也有進到面試後幾關的,但一定是假裝來的熱忱騙不了人,面試官們總能察覺出來的把我刷下。直到最後爸媽終於受不了覺得我要錯過新鮮人的保鮮期了,甚至說出「去當端茶小妹也好啦」這樣的話,我終於開始找可以讓我畫畫的工作。
前面說了大學四年我幾乎沒有動筆,我是在差不多要畢業的時候(還是畢業之後?)才開始慢慢又拾回畫筆,復健般的按著計劃練習、累積並建立作品集。當決定找畫畫相關工作的時候,我其實連 Photoshop 或 Illustrator 都不會用,我整理了現在看來非常生嫩的作品們,第一間面試的獨立遊戲公司在面試兩小時後就來電通知錄取。老闆說在我的作品中看到了潛力,我暗暗覺得老闆你心臟真大顆啊,居然敢用我。無論如何老闆算是我人生中的貴人之一啦。因為公司太安逸了,原本只想留一年的,結果居然一待三年,過程中也慢慢確認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從大範圍的藝術設計縮限到動畫或插畫,再縮限到插畫。之後是大學時的一票朋友想要出國唸電影,我跟著一鼓作氣準備出國留學,才接著開啟我插畫留學的人生章節。
(剛搬進宿舍,連行李都還沒卸貨的空曠狀態,這是伴我碩一一年的房間)
聽說念藝術設計相關的學生,在學生活都會是沒日沒夜的趕稿,當時的我覺得聽起來超夢幻的哈哈哈哈,「我要把大學四年沒畫的份都畫回來!」這樣想著。然後學期開始了,確實是畫的沒日沒夜,但超・過・癮的!
如魚得水。我腦中出現這樣的字句。
(第一個學期畫的作品,當時都還是以電繪為主)
對於經濟系的背景,我還是很感激的。大學四年塑造了我的思考方式,尤其經濟學是分析人類行為的社會科學,分析切入問題的不同視角,還是挺管用的。但畫畫是不一樣的體驗,從經濟轉到插畫,從理性轉到感性、type A 到 type B,我覺得現在更接近真正的我。
好享受每一個細細雕琢畫面細節的時刻,享受花一兩個小時只是在微調選色,享受研究新的技法;享受努力達到自己能滿意的畫面,然後因為眼界提高了對同樣的作品感到不滿意,但接著又畫出了自己能滿意的畫面,然後重複。為什麼做這麼美好的事情也是稱作 study 呢?我感覺自己像終於被放進正確土壤的種子,適當的養份跟環境讓我快速的成長;像是終於進了水裡的魚,感受到進水前無法想像的悠遊自在;像是終於燒到乾材的火苗,了解原來之前爬過的都只是濕土。
就算還沒有畫出什麼成績,我知道繼續畫下去我只可能越來越耀眼,因為我已滑進人生的正軌。
在這軌道上如果無法通往耀眼的自我,沒有其他軌道更能帶我趨近那裡了。
在插畫這行漸漸受注目的現在,或許某種程度上「插畫家」(不管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好像變成很夢幻理想的職業,「圖文作家」或「網路插畫家」這種東西更是如雨後春筍,其中估計也不乏「因為看起來蠻有前景的所以我也來試試看吧」這樣的人,但這樣的人是真的很享受在畫畫之中嗎?還是出於「畫出名後我也能成為下一個網路紅人,而人氣帶來商機」這樣的想像呢?不管是否真有畫出名,如果這樣的人之中,其實有天生該成為導遊、舞者、程式開發之類的人,那就太可惜了。考量「想做的工作」時,請試試看把「因為喜愛」這個要素比例提高一些吧!
如魚得水這樣的體驗,一生如果能有幸經歷一次就太美了,你會充滿信心的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做什麼能讓你成為你,而不是社會模板中的一個投射。不曉得讀這篇文章的你有沒有感受過如魚得水呢?
還沒有的話,希望那個契機趕快到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