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熱門話題

這很科學!動物溝通師 Leslie 親做大腦電波實驗,揭秘如何用直覺與毛小孩聊天

積累十年功力,資深動物溝通師 Leslie 開闢了一條「直覺式動物溝通」的教學之道。她與生物醫學博士李星瑩合作腦波實驗,以腦科學角度佐證動物溝通的邏輯。Leslie 期許自己能作為引路人,為動物溝通這個領域帶來更多正向的觀點與體驗。

採訪撰文/Alic e Lin 圖片提供/Leslie

這很科學!動物溝通師 Leslie 親做大腦電波實驗,揭秘如何用直覺與毛小孩聊天

說到「動物溝通」,你腦中浮現的前三個關鍵字是什麼?詐騙?神棍?通靈?

回想十年前剛開始學動物溝通的時候,Leslie 的表情像吃了一嘴苦瓜,「以前的教法比較偏身心靈,要盤腿靜坐,冥想要搭配聽咒,要做能量淨化、做結界,要用靈擺,還要連結高我或天使。可能我沒有慧根,學得很辛苦,但當時沒有別的路,也沒人可以問。」

Leslie 發覺這套方法並不適合她的體質,但條條大路通羅馬,此路不通,總會有其他的路。她決定從做中學,先努力累積廣泛的個案,同時大量觀看自然頻道的動物影片,報名動物行為學講座,將所有知識和經驗融會貫通,終於型塑出一套她自己的「動物溝通」邏輯理論和執行方法,「我透過十年累積近萬的個案,找出一套千錘百鍊的做法,才出來自己開課。我摔過的跤夠多,知道哪些路不行,我不會再讓我的學生走一遍。」

她確立的風格是「直覺式動物溝通」,和毛小孩聊天就像在大腦內進行意念的丟接球,「意念具有能量,我們把它想成是球,跟毛小孩在對接傳遞,當『溝通頻率』對上了,直覺就能接收到意念的訊息。其實就像心電感應,而這個『電』就是腦電波!」

口說無憑,動物溝通真的跟腦波有關!

生物醫學博士李星瑩(AmyQ,暱稱小Q)畢業於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擁有醫檢師執照,某次她在IG分享了一則監測動物溝通師好友腦波的實驗,引起了 Leslie 注意。他們決定合作進行動物溝通師的腦波研究,並將實驗結果寫進《來一起跟毛小孩聊天》一書。

這個實驗找來包括 Leslie 在內共12位動物溝通師,年齡介於25至40歲,當中有五位資歷未滿半年,資歷最深則是十年。他們在頭皮貼上電極片,透過儀器監測「睜眼」、「閉眼」、「進行動物溝通」、「進行邏輯想像」四種狀態下的腦波狀態。

傳統上,腦波由高到低粗分為四類:大腦在清醒狀態執行邏輯分析時,測得的腦波會以β(beta)波為主。在閉眼休息和放鬆時,或處於專注當下的狀態,腦波會以α(alpha)波為主。當大腦進入「自動駕駛」,類似潛意識訊息交流的放鬆狀態,則會出現θ(theta)波。當進入深度睡眠,以及深度冥想狀態時,則會出現δ(delta)波。

神奇!進行動物溝通時,腦電波急降θ波!

以H小姐為例,實驗發現:睜眼時她的基礎腦波主要呈現β波。一閉上眼睛後,大腦的主要優勢波變成α波,代表進入內在專注的狀態。進行動物溝通時H小姐有時閉眼、有時睜眼做筆記,但整體以睜眼的時間居多,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到她的大腦穩定呈現出代表自動導航意識的θ波。 

H小姐動物溝通時的大腦優勢波
H小姐動物溝通時的大腦優勢波

另一個有趣的參考指標是,觀察這12位溝通師的腦波圖,發現他們在接收到毛小孩訊息的瞬間,大腦θ波都會突然往外炸出,出現「高強度θ波」(超出圖表座標軸上1,500的相對強度值)。 

B小姐收到訊息時瞬間腦波相對強度
B小姐收到訊息時瞬間腦波相對強度

儘管目前樣本數不多,但此次研究仍讓小Q博士得到初步推論:「當我們進入放鬆且關注自我世界的狀態時(α波增加),透過降低大腦神經的放電頻率(θ波、δ波),讓意識進入一種高度專注的自動導航狀態,有助於校準意識的頻率,進而和動物產生連結。」

Leslie 進一步補充:地球本來就會自然產生非常低頻的大地電磁波,又稱「舒曼波」,頻率約在7.83赫茲,剛好跟θ波(4到8赫茲)同頻。也就是說,透過實驗發現,在進行動物溝通時,人的腦波頻率會和大自然同頻共振。或許,這也解釋了為何有些人能夠與植物或礦物溝通。

一起鍛鍊直覺的肌肉

對大腦思考模式容易固著化的成人來說,剛接觸動物溝通最難的部分,是要擺脫大腦認為「不可能」的定見,學習敞開直覺感知訊息。Leslie 分享「自我懷疑」是最多人卡關的點,「直覺訊息出現的方式,跟在思考時的方式很像,一開始很難分辨。所以我在課堂上會設計很多小階梯練習,像重訓一樣鍛鍊大家的直覺肌肉,讓你逐漸相信自己可以。我不覺得動物溝通是天賦,而是一種技巧,努力練習就會熟能生巧。」

另一個學習路上的大魔王是恐懼犯錯。即使功底深厚如 Leslie,偶爾也會出現「對不到答案」的時刻。比如有次她和一隻哈士奇聊天,收到的畫面是牠愛吃煮熟的羊肉,可是毛孩家長說絕對不可能,家裡從來沒煮過。隔了兩週,謎底揭曉。原來是老家的阿公早上會帶哈士奇去傳統市場,常常偷買一碗川燙羊肉給牠吃,但這些家長原本完全不知情。

Leslie 笑說,以前只要被說不準或出錯,第一個想法就是溝通師翻車,大家就會回去買水晶、燒蠟燭,或是再冥想三百年,在自己身上找問題。如今她想提出另一種觀念,「意念的傳遞很像『以圖找圖』的功能,圖庫是自己的大腦,內容來自你主觀的人生體驗與經歷。有時溝通師只能找到最像的東西陳述,可是毛孩家長也會有他主觀的認知或誤會,變成大家雞同鴨講。所以希望家長可以稍微寬容一點,或試著和溝通師一起找答案。」 

她總叮囑學生,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失敗而內耗,「到底錯了會怎樣啊?會少兩塊肉嗎?錯了就 move on,去問How不要問Why。破除恐懼最好的方法就是行動。十個練習裡面你總會成功三個,那就關注在那三個,靠累積成功經驗幫自己建立正向的腦迴路,就會長出力量往前走。」

人人都能是動物溝通小天才

這幾年 Leslie 將重心轉往教學,希望能培育更多直覺式風格的溝通師,為更多有需要的人帶來正向的體驗。多數學生的初衷是想和自家動物聊天,或是想為長照的動物提供更好的照護環境,或是想跟分隔兩地的動物遠距聊天,也有人想學新技能當斜槓兼職,更可愛的是,還有銀髮族學生為了顧好毛孩孫子來上課。

「我希望大家抱著探索跟好玩的心來學動物溝通。」Leslie 笑說,動物常常有很多神奇又可愛的視角,透過牠們看世界特別有趣新鮮。好比有一次 Leslie 和朋友的虎斑貓聊天,貓咪說最討厭家裡某扇窗戶外面有一隻胖橘貓,老是很囂張地看著牠!朋友大驚,回說可是他們住在14樓。再度確認,才知道原來虎斑貓說的窗戶,是房間的電腦螢幕,而電腦桌布正好是一隻大老虎。

這也再次說明,訊息往往是中性的,溝通師如何解讀、用什麼話語傳遞就變得很重要。Leslie 常會聽到一些不專業的例子,溝通不順牽拖是貓咪智力問題,或隨便將動物的行為推託給玄學。「正直、善良、同理心」是 Leslie 最在意的溝通師必備素質,「動物溝通會牽涉到人甚至是一個家庭,有許多人在愛這個動物,說話真的要具備同理心。」

召喚快樂的大腦為人生導航

無論是否想運用在動物溝通上,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清明敏銳的直覺,來為人生保駕護航。如何鍛鍊直覺力?Leslie 建議先強化與身體的連結,「最簡單的就是請每天凌晨12點前睡,睡飽八小時,還有多喝水。」

行有餘力的話,下一步是「盡量善良,以及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言行合一的時候你的直覺會更通透。」Leslie 用腦神經語言解釋,大腦只聽得懂名詞跟動詞,這就是為何當人們要求大腦「不要想一頭粉紅大象」時,大腦根本做不到。「很多人從小被訓練要忍,忍無可忍、重新再忍,所以大腦都在 overloading 的狀態。現在請大家開始練習『簡單、正向、做得到』的大腦指令,一直去想我可以做什麼、我想做什麼、我能力的極限值到哪?這才符合大腦運作的模式。長久下來,當你大腦做出的每個決策和回應都是快樂且心甘情願的,你的直覺跟整個人都會很順。」

這也是 Leslie 長期練習動物溝通印證得來的成功人生心法。十年耕耘,她從瞎子摸象般碰壁撞牆,到建構出一套以腦科學佐證的動物溝通系統。Leslie 成為了「自己當年想遇見的引路人」,並且大方地為所有想一窺動物溝通蹊徑的人,照亮一條奇妙又清晰的道路。

Leslie與小Q博士
Leslie與小Q博士

Leslie小檔案

新聞系畢業,在媒體圈打滾近六年,採訪過許多名人,
因緣巧合下懂得第二外語—動物語,
覺得動物溝通師就像婚姻諮詢顧問,
幫兩個相愛的人找到可以溝通的方式。
著作∕來~跟毛小孩聊天1&2、來~跟毛小孩聊天(動物溝通學習工具書)

Podcast∕好窩寵物溝通
官網∕https://tinybot.cc/leslietalkstoanimals/
IG∕https://www.instagram.com/leslietalks2animals/

小Q博士小檔案

AmyQ (小Q),擁有醫檢師執照,因熱愛研究而繼續攻讀博士,畢業於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
曾前往瑞士做免疫癌症醫學的博士後研究,於回台灣後進入生技公司推廣癌症基因檢測服務,在這段過程中逐漸發現,一個人身心靈的健康與整合,才是預防疾病的關鍵。
IG∕https://www.instagram.com/amyqlife/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