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愛情慾望
單身是一種幸福的姿態~女人們,享受豐盈無畏的獨處吧!
by 魯編-更新
Text/魯編 Photo/達志影像、網路
直到今日,社會對單身女子還是很不友善,尤其超過某個年紀後,人們的想像便不可遏抑地惡意起來,不是「機車神經質缺乏性生活」,就是「太挑太勢利自以為條件好」,就算妳努力維持高顏值高收入高EQ,自給自足,恬靜安好,人們還是會冷冷丟一句「生不出來了啦」。等等,為什麼女人一定要結婚?一定要生子
在《我是盛女:一位單身女作家的心靈成長史》一書中,作者凱特柏力克提到,早在18世紀美國就出現一小群戲稱自己是「幸福單身教派」的女子,她們拒絕「為家庭生活犧牲自我」,認為單身生活是「社會與個人的珍貴狀態」,《小婦人》的作者露易莎艾考特便是其中之一。她們認為,唯有單身,女人才不會因為社會和經濟要求而失去完整性,「自由是比愛情更好的丈夫。」廣義來看,或許每個女人內心深處都該一定程度地保持「單身」,時時覺察自己靈魂是否還安頓,還是不知不覺遺忘消耗了自己?
單身教義一:沒人可以隨意標籤妳
不管親朋好友怎麼看衰妳、用「敗犬」「剩女」試圖定義妳(換成「勝女」也沒有比較好OK,舒淇還不是結婚去了~嘖),重點是妳內心要清楚明白。單身,或許是因為之前遇到的人不適合,妳決定靜止等待;單身,或許是因為妳不希望被固定,嚮往保持開放的情感關係;單身,或許是因為妳誠實地理解自己其實不適合家庭或成為母親。單身,或許是因為恐懼失去心靈的敏銳與自由,不想輕易成為「XX夫人」「XX媽媽」,向豬隊友或尿布奶瓶妥協。
一定會有道德魔人,認為上述都是「因為妳只想到妳自己」的任性藉口,但是一個人的生命狀態從來就不需要另一個人允許。在以「女人」身分思考究竟該不該加入多數 play one 成為妻子母親前,或許應該先作為一個「人」思考:妳想要什麼?然後為自己的選擇甘願承擔。要記得,無論妳選擇哪一種狀態,都有各自的快樂與負擔,永遠不要「坐這山望那山」或心口不一,成為明明想結婚、具體行動卻只有一天到晚線上求籤問緣分的人。(同場加映:在走到幸福之前,誰不是「一個人」!?)
單身教義二:懂得享受孤獨
凱特在書裡提及,「我們喜歡假裝只有單身的人才寂寞,而治療方法是找人湊成一對。然而,每個生命都至少含括了一些寂寞。」人本來就是孤獨的,無論是不是單身,寂寞總會在某個條件符合的時刻死灰復燃。或許是搬到新城市,或許是滯留在某段痛苦的婚姻裡,或許是失去心愛的人,也或許只是某個睡眼惺忪幫小孩泡牛奶的清晨,你會瞬間清醒無比地意識到某種全然的孤獨。個體要擺脫寂寞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方法是學習與它共處。
為自己培養某個可以單獨進行的嗜好吧,不要老是仰賴社交媒體(或某個實體伴侶)排解寂寞,當妳享受「妳自己」的陪伴,才能擁有最安穩的平靜。閱讀,繪畫,寫字,散步,插一瓶花,完成一片拼圖,什麼都好,在那個當下妳只需要取悅妳自己。為妳自己搭建一個心靈的秘密小空間吧,在那裡妳永遠是自由的。(同場加映:李維菁,「 心裡有秘密房間的人,通常比較性感。」
單身教義三:忠於自我的情慾
單身女子經常被晦澀地暗示,不是異性戀就是同性戀;不是天使(禁慾的老處女)就是妓女(浪蕩的小三),而且妳必須非得是其中一種,才能被普羅大眾接受、方便他們歸類。凱特為我們找到了詩人埃德娜.米萊做為精神領袖。只有153公分的埃德娜,有一頭魅惑的紅髮,她不漂亮但迷人,聰明慧黠令當時一票青年才俊心碎。她隨時跟喜歡的人上床,男女不拘,而且一切按照她的玩法,她把這些情愛生動地寫進詩裡,完美實踐單身女子的身體自主性(怎麼想到那個歌壇小天后誰……)
埃德娜的性自由非常重視「誠實跟自己相處」,「一次專注在一位情人身上,即使只維持一個晚上。若沒有感覺,也不要偽裝,更拒絕做出男方想要或期待的行為。」比起壓抑感情或乾脆說謊的偷吃世界,埃德娜的忠於自我才是真前衛。單身的妳何不嘗試擁抱情慾流動,就像埃德娜試圖告訴妳的,「妳要非常非常重視自己的生命,想愛誰就去愛誰,而且大量地、豐盛地去愛。」(同場加映:給女孩的害羞書單!用文字點燃情慾,讓妳讀出性高潮)
無論出自什麼原因,只要妳處於單身狀態,都請自信地相信,過去和現在都有許多女人堅持以自己的條件過自己的生活,而妳是這個歷史悠久的高貴傳統的一部分。即使妳擁有伴侶甚至家庭小孩,依然可以將單身視為一種精神態度,永遠記得空出一段時間與空間與自己的性靈獨處,只有妳懂如此滿足的自由。一起單身吧,女人們,為自己享受富饒且活躍的獨處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