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心理測驗

MBTI四大迷思觀念快打破!16型人格「沒有好壞、不是絕對」,測量前必讀

MBTI人格測驗你做了嗎?檢測前請先讀MBTI® 國際認證講師、Youtube頻道「雪力的心理學筆記」創辦人雪力(夏瑄澧) 列出的4大迷思觀念,才能更認識自我、發揮潛能。

Photo/Pexels、三采文化

MBTI四大迷思觀念快打破!16型人格「沒有好壞、不是絕對」,測量前必讀

文/雪力(夏瑄澧) 《MBTI 我,和我的使用說明書》 、出版社/三采出版

我分享MBTI 並不是要你給自己貼標籤,認定「我是這個型,所以我這部分很強,我得跟什麼樣的人交往才互補,我應該做什麼樣的工作……」;反之,我希望你能去除標籤。

對我來說,MBTI 是個自我探索的工具,它讓我理解,為什麼我會有一些自己都無法解釋的行為與狀況;它也讓我了解,原來世界上的人有這麼多不同的想法,而每種思考邏輯各有適合的地方跟盲點。我們每個人都具備這些思考方式,差別只在於是否擅長使用。如果我們多學習不同類型的思考方式,漸漸就能根據不同狀況,使用最適合的心智功能。此外,我不需要知道別人的類型才能跟他溝通,我只要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不同類型,我不一定是對的,我可以多傾聽、多了解再下定論」,這樣就好了。

延伸閱讀


另外,請一定要理解,當MBTI 說你「比較擅長」某個心智功能時,指的是你跟自己比較,而不是你跟別人比較。例如,相對於情感溝通,你可能更擅長邏輯分析,但這並不代表你的邏輯分析一定很強,你還是需要靠後天的開發與練習來增進這項能力。所以,請千萬不要看到網路上說最符合你的類型適合做老闆,就覺得自己是老闆命喔!

透過MBTI,你可以看到自己最擅長的思維、做事方式、最需要加強以及不願意面對的那一面,還有你在壓力下可能遇到的狀況;它也可以讓你知道所屬群體的團體性格、每個人給愛跟接受愛的方式等。

MBTI 是個了解人性的入門工具,但是等你都懂了,我希望你忘了這些分類,做最舒服的自己,也讓別人卸下盔甲,用他最舒服的一面跟你相處。就算別人因為過往經驗堅決不卸下盔甲,你也比較不會被惹怒或受傷。如果大家都能這麼做,也許多元共融可以不再只是個口號了。

以下幾點,是在使用MBTI 之前,請你務必記得的。

 

你不是非黑即白

你做正式評量時在每個向度的分數,只代表你有這樣的「傾向」,而不是說你就是這樣的人。MBTI 的好處是概念易懂,但這也是大家容易誤解的地方。就拿「外向與內向」的光譜來說好了,我最常聽到的問題是:「有些人有時很喜歡跟人互動,有時又想獨處,你怎麼能斷定他們是外向或內向的?」第一,MBTI 對外向、內向的定義跟大家想的有些不同。第二,我們的傾向會有程度的差異,就像在光譜上,不是非黑即白。

當然,如果透過MBTI 官方的Step II 評量,你可以更詳細看到自己每種特質的傾向(例如我的一個朋友在「外向」與「內向」的整體向度上,分數是內向傾向,但是他在更細的五個子維度中,「主動提出」與「被動接受」的分數則是非常外向傾向的),但是我們往往不需要看得這麼細,就可以初步了解自己了。

第三,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心智功能,只是我們傾向用哪幾種而已。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套頭毛衣穿法,有的人先穿袖子、有的人先套過頭,但是我們隨時都可以因為衣服的設計不同而改變穿法。所以你要想像每個人心中都有16 個房間,分別代表16 種人格類型。最符合你的人格類型只是你最喜歡的那個房間,但不代表你永遠只能待在那裡。

最後,除了最符合你的人格類型之外,一定還有其他類型跟你有相似的地方,例如INFP 的某些部分會跟ENFP 雷同,有些部分則跟ISFP 或INFJ 相似。所以,如果你覺得每個類型都跟自己有點像,那很正常,因為你跟每個人都會有些共通點啊!

人格類型沒有好壞優劣

我舉辦MBTI 工作坊時,總會詢問大家有什麼期待與擔憂,幾乎每一次都至少有一個人提到「我怕做出來的結果顯示我是個惡魔/變態/笨蛋……」。大家擔心自己會赤裸裸地被別人看到、會受到批判,或是被看到心裡最黑暗的那一面。

我想強調,每個人格類型都有被社會需要的地方;另外,每個類型也都有發展好的版本跟發展不好的版本。所以首先,不可能因為有人知道你的MBTI 結果就看透你的人生;再來,也沒有哪個類型比其他類型更強或更好。市面上有些以MBTI 為名的網站會用一個名稱來稱呼某個類型,我了解這是為了讓大家更容易記得各類型的核心,但是我覺得這些標籤有點危險,因為它們本身帶著一些社會上的價值。所以,千萬不要因為這些標籤而自卑難過或沾沾自喜。就像我以前學的紫微斗數,雖然紫微星被比喻成皇帝星,但並不是每個「紫微」坐命的人都是皇帝或老闆好嗎?

接受自己不是為所欲為

「接受自己」跟「為所欲為」的界限其實非常難說清楚,這也是我最常碰到的問題。我幫助一些組織處理因為潛意識偏見而出現的攻擊時,攻擊者很常跟我說:「我就是這種人,我難道不能做自己?」好像覺得自己就是這樣,其他人應該接受。

我們用一個想像的情境來說明好了:我的小孩是青少年,如果我在他們朋友面前大談我有多愛BTS,並開始跳BTS 的舞,雖然我不尷尬,覺得這是自我接納,但這樣的行為肯定會造成我小孩很大的困擾,也許還會影響他們在學校的社交。當然,我可以繼續在他們面前「做自己」,但我的小孩恐怕以後再也不願意帶朋友來跟我見面了。

所以「接受自己」跟「為所欲為」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界線,而這是你自己要拿捏的。

在前面的假想情境中,我可以接受我有追星的那一面,一點都不需要為這件事感到羞愧,但是我也不需要不管別人的想法,每一分、每一秒都展現所有面向給大家看。所以,也許我不需要跟小孩的朋友談這個話題,但是如果在我沒有影響其他人的狀況下,他們告訴我:「你這個年紀還追星,真丟臉,你再這樣下去(在家自己追星),我們就不跟你說話。」那就是他們用自己的價值觀將我鎖住,不讓我做自己。在「做自己」跟「為所欲為」之間,我們要找到自己的界限。

 

避免自證預言

知道自己的特質,並不是讓你用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而是要你打開自己的使用說明書,好好了解「你」這個產品如何使用。請避免類似下面的想法:「因為我是×××× 型,雪力說比較不被社會接受,所以我才會每個工作都做不久……。」

「因為我是×××× 型,事業心比較強,網路上說比較難經營親密關係,所以交往都走不久……。」

你要知道什麼時候可以用什麼功能,什麼時候亂用會故障,又有什麼地方需要特別注意、需要升級。不然你可能像我一樣,一直以為自己手機的聲控功能壞掉,其實只是自己沒有設定好而已。還有一點也請記得:請用MBTI 來剖析現狀,而不是預測未來;未來是你自己可以創造的!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