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Y美體健康
有子宮肌瘤可以進補嗎?不想手術可用中醫調理,4穴位勤按摩改善婦科問題
by 美麗佳人編輯部-更新
Text/Lizzie、Edit/fish、Photo/Unsplash
Q:中醫怎麼看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在古代典籍中有「癥瘕」、「積聚」等名稱。中醫認為,體內循環不佳的惡化環境是腫塊形成的重要因素,這好比流速緩慢的水管容易堆積污垢,因為氣血運行不暢、代謝不利,經年累月的氣滯、血瘀、痰濕內阻結聚而成肌瘤。
中醫治療上基本會分成「行經期」以及「經後期」,兩者用藥有所不同。行經期治療以行氣祛瘀為主,但如果經期出血量大,應以止血為要務,避免經血量過多或是經來天數過長;經後期則是軟堅散結、活血化瘀,以縮小肌瘤為主要目標,但若因經期出血量大而產生疲倦、頭暈等症狀,也需適度補血益氣。至於如果是正在備孕,則需拿捏助孕與消癥(肌瘤)藥物的比例,以達到雙重目標。
Q:肌瘤一定要開刀嗎?
當肌瘤生成,但沒有影響日常生活的症狀時,不一定需要手術治療。即便出現症狀,也可以先嘗試藥物治療。若肌瘤引發嚴重貧血、影響受孕時,可與婦產科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如果接近更年期或已經停經,只要症狀不帶來困擾,單純定期回診追蹤也是一種選擇,因為停經後,肌瘤有機會逐漸縮小,相關症狀也會逐漸緩解。
Q:中醫如何調理子宮肌瘤?
一、出血期的治療原則
月經前期及月經期,以「理氣、化瘀」為主要治療準則,目的為讓月經來的順暢,需特別注意的是,對於經期出血量較多的女性,會適度調整理氣化瘀的強度,並酌加止血藥。若是經血量大引發頭暈、疲倦等氣血兩虛症狀,透過補氣升提,也有助於緩解經期不適。
二、非出血期的治療原則
主要分為兩類,其一為經量正常的患者,可持續使用活血化瘀藥物,並搭配軟堅散結中藥,以達到消除肌瘤的目的;其二為經量過多的患者,因長期經來大量失血,導致氣血兩虛,而引發貧血,因此月經結束後,除了運用活血化瘀、軟堅消癥的中藥材治療子宮肌瘤之外,還必須結合補血益氣、調補肝腎,使消除肌瘤的過程中,避免損害正常的身體機能,藉由適量的補養藥能通利血脈,也有助於肌瘤的消除。
Q:人家說體質寒比較容易發生子宮肌瘤,真的嗎?
不一定,醫師表示,「血瘀」是子宮肌瘤最主要的病理機轉。中醫理論認為「寒主收引」,寒性體質會讓氣血活動不流暢,導致氣血凝滯,是造成子宮肌瘤可能因素之一,但不代表體質寒就會產生子宮肌瘤。
Q:有子宮肌瘤可以吃像四物、薑母鴨這類食物嗎?
中藥的使用,除了品項,藥物劑量也是關鍵,因此只要含有中藥材,都不應自行購買服用,且並非所有子宮肌瘤患者都需要使用溫補藥膳調理,常見的例如: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薑母鴨、羊肉爐等,建議先給合格中醫師評估後再做使用。另外要提醒的是,不要在月經前後自行飲用四物湯或類似成分的保健飲品。
按摩4穴位可暢通氣血,改善婦科問題
《黃帝內經》說:「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指的是經絡路線上發生的問題,都可以透過刺激穴位,達到疏理經絡,進而改善的症狀。
對居於盆腔裡的子宮肌瘤來說,血瘀、氣滯、濕濁、氣虛、血虛等,都可能是成因,因此疏通肝經、脾經、腎經、胃經的穴位,恢復相關臟腑的功能、暢通氣血,便能有助調理、改善子宮肌瘤問題。
肝經疏通:疏肝理氣,調解婦科疾病
*可按摩穴位:太衝穴
太衝穴在腳背最高點,大拇趾與食趾分叉處的凹陷中。太衝穴屬肝經原穴,中醫認為五臟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穴,操作效果佳。
脾經疏通:益氣活血,助暢通氣血
*可按摩穴位:三陰交穴
位在內踝尖上4指寬處,脛骨內緣後際。三陰交在中醫理論中,視其為婦科要穴,為調理婦女疾病的常用穴。
腎經疏通:補氣益腎,補足經期虛損
*可按摩穴位:太谿穴
足部內側面,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太谿穴屬腎經原穴,是中醫師探討生殖系統疾病的常用選穴。
胃經疏通:健脾祛溼,減少痰濕積聚
*可按摩穴位:足三里穴
小腿前外側,膝蓋下4指寬,脛骨前緣外一橫指處。胃經為多氣多血的經絡,足三里為其合穴,使用時感受較明顯。
*按摩方法:以指腹肌肉豐厚處畫圓輕輕揉按,每個位置2~3分鐘,每天2~3次,若想要加強刺激,可用指節操作。要提醒的是,每個人對每個穴位的感受略有差異,並不是一定要按到出現痛感才是有效,建議依個人承受程度,調整施作力道。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王嘉涵
中醫婦科醫師,專長月經調理、痛經、多囊卵巢、子宮肌瘤、內膜異位、不孕症、產後調理、漏尿與更年期症候群。善於結合西醫知識與中醫辨證論治理論,亦透過月經週期療法,分階段治療婦女疾病,提供全方位的照護。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