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Y美體健康
我有糖尿病嗎?糖尿病9大初期症狀 吃多、喝多、尿多要小心了
by 美麗佳人編輯部-更新
採訪撰文/郭岳潭 Photo/Getty
專業諮詢/台灣慢性病全人醫療學會常務理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暨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教授黃國晉
40歲後,糖尿病風險增
台灣慢性病全人醫療學會常務理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暨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教授黃國晉指出,正常情況下,身體會將吃進去的醣類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後變成葡萄糖,作為身體的能源,而胰臟所分泌的胰島素,可以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內,提供身體代謝等作用;如果某些原因導致人體無法充分利用葡萄糖,造成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超過正常,就可能會發生糖尿病。
根據中華民國內分泌暨糖尿病學會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新發生糖尿病患人數約16萬人,且絕大多數為第2型糖尿病,其中男性比女性略多,年齡以40歲以上占了近6成。
黃國晉表示,糖尿病分為第1型糖尿病和第2型糖尿病,第1型糖尿病好發於兒童,因基因遺傳、環境因素或病毒感染,自體免疫系統異常破壞胰島細胞,造成胰島素無法正常分泌,屬於自體免疫疾病,通常在20歲前發病。
第2型糖尿病占了所有糖尿病比例達90%以上,致病原因是遺傳、飲食不良、缺乏運動,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和胰島素阻抗,以及胰島細胞功能衰退、肝臟肌肉組織胰島素阻抗所致,當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功能開始下降,無法壓制周邊組織的胰島素阻抗時,血糖會開始上升,一開始是飯後血糖先升高,接著空腹血糖升高,而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通常發生在40歲以後,並且大多是在55歲以後發生,65歲以上半數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症狀有哪些?9大症狀要小心
事實上,糖尿病初期並沒有明顯症狀,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台灣20歲以上糖尿病患,有3成以上不知道自己罹患糖尿病。黃國晉說明,糖尿病在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這主要是因為血糖水平在最初升高時,是逐漸發生的,對身體的影響還不夠明顯,通常不會立即引起不適,這種緩慢的變化使身體能夠暫時適應,加上人體擁有多種代償機制,來維持血糖的平衡,罹患糖尿病初期,雖然胰島素的分泌可能不足或胰島素阻抗逐漸增加,但身體會通過增加胰島素分泌來抵消這些變化。
此外,每個人對血糖升高的反應,也存在個體差異,有些人即使血糖略微升高,也會感覺到不適,而另一些人則可能在血糖明顯升高後,才會出現症狀。黃國晉表示,無論是第1型糖尿病和第2型糖尿病,根據文獻統計,糖尿病初期多是無症狀,少部分可能出現吃多、喝多、尿多、疲倦、體重減輕、皮膚搔癢、視力模糊、傷口不易癒合、下肢痠麻或刺痛感等症狀。
1.吃多
糖尿病患者出現多吃現象,主要是由於胰島素功能不足或胰島素阻抗,導致血糖控制不良所引起。當胰島素無法有效將血糖轉移到細胞中時,即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很高,細胞仍會處於能量缺乏的狀態,患者就會感覺到飢餓,需要吃更多食物,來維持能量平衡;另一方面,糖尿病也會影響體內激素的平衡,特別是與飢餓和飽腹感相關的激素,如胰島素、瘦素和其他促進食慾的激素,會讓患者感到持續飢餓,即使已經進食過多,仍無法感到飽足。
2.喝多、尿多
糖尿病患者因為高血糖狀態,身體無法有效利用血糖,通過尿液排出過多的糖分,而導致頻繁小便的情形,隨著尿液排出增多,身體水分會大量流失,又會引起脫水,進而刺激口渴中樞,讓患者感到口乾舌燥,必須不斷飲水來補充失去的水分,才能緩解口渴和保持體液平衡。但腎臟在過濾血液時,無法將多餘的糖分完全吸收,會使更多的水分隨尿液排出,進一步加重脫水和口渴的感覺。
3.疲倦
糖尿病患者因為細胞無法獲取足夠的葡萄糖,而能量供應不足,身體會感到疲倦和無力,同時高血糖狀態也會引起代謝紊亂,各器官系統工作效率下降,也是造成疲倦的原因之一,再加上頻繁排尿,會導致身體水分和電解質流失,脫水和電解質失衡會進一步加劇疲倦感。
4.體重減輕
糖尿病患者因細胞無法獲取足夠的葡萄糖來產生能量,進而身體會開始分解脂肪和肌肉中的蛋白質,導致體重減輕,儘管患者多吃,但身體持續處於能量不足的狀態,體重仍會減輕;另一方面,糖尿病引起的代謝紊亂,也會影響胃腸道的營養吸收和利用功能,患者常會出現多尿現象,更會加劇體重減輕。
5.皮膚搔癢
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會影響血液循環,導致皮膚微血管受損,當皮膚的營養和氧氣供應減少,會使皮膚變得乾燥,容易出現搔癢感,而多尿現象,頻繁排尿會使身體脫水,皮膚因此變得乾燥。此外,由於免疫系統減弱,更容易受到發炎、感染,進一步加重皮膚搔癢的症狀。
6.視力模糊
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會造成水晶體水腫,也會破壞視網膜中的微血管,引起視網膜出血、滲漏和黃斑部水腫,造成視力模糊不清。不只如此,長期高血糖,更會使水晶體內蛋白質變性增加白內障風險,也會降低視神經對眼壓的忍受力,增加青光眼的發生。
7.傷口不易癒合
糖尿病患者因血液循環不良,受傷部位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和營養,也會妨礙膠原蛋白的合成,導致延緩傷口的癒合過程,且免疫系統下降容易傷口感染、甚至惡化。
8.下肢痠麻或刺痛感
糖尿病因血液供應不足,神經細胞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容易引起周圍神經病變,影響神經正常功能,引起疼痛、麻木和刺痛感,常常發生在四肢,特別是腳部,因為這些部位的神經纖維較長,更容易受到損害。
9.陰部搔癢和感染
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會降低免疫系統功能,影響皮膚黏膜屏障,容易受到細菌、真菌等感染,引起感染和發炎,導致陰部搔癢和不適。另外,多尿現象會增加陰部濕度,微生物更容易孳生,也會引起皮膚刺激,加重搔癢和感染的風險。
糖尿病11大高危險群,診斷標準這樣看
黃國晉說明,糖尿病診斷標準為高血糖症狀,包括:多尿、頻渴和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葡萄糖≧200mg/dL,以及符合列下任一情況,空腹血漿葡萄糖≧126mg/dL,或口服75公克葡萄糖耐受試驗中第2小時血漿葡萄糖≧200mg/dL,糖化血色素≧6.5%。
如果符合以下10種情況,為糖尿病高危險群,建議特別留意生活型態:
1.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4,或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
2.一等親人罹患糖尿病,二等親有糖尿病史。
3.曾罹患心血管疾病。
4.高血壓或正接受高血壓治療。
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於35mg/dl,或三酸甘油酯大於250mg/dl。
6.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婦女。
7.曾診斷為妊娠性糖尿病的婦女,曾產下出生體重大於4公斤的嬰兒。
8.缺乏運動。
9.臨床上有胰島素阻抗的症狀,例如:重度肥胖,黑色棘皮症。
10.使用容易引發高血糖特定藥物,如皮質類固醇、thiazide類利尿劑及非典型精神病藥物等。
11.HIV感染者,使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會造成糖尿病風險上升。
小標:全球每5秒有1人,因糖尿病死亡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2021年全球因糖尿病致死的患者多達670萬人,平均每5秒就有1人死亡,預估到了2030年,糖尿病將成為全球第7大主要死因。黃國晉提醒,糖尿病居國人十大死因第5名,也是導致心臟病、中風、下肢截肢、失明及腎衰竭的主要病因,對病患與家人的生活品質影響甚鉅,建議養成良好飲食和生活型態,40歲以上可利用每3年一次的成人健康檢查,65歲以上每年1次抽血檢查血糖,才能遠離糖尿病威脅。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